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關於俄烏衝突發出一系列重要表態,透露出川普政府正在醞釀重大的戰略轉向:通過緩解與俄羅斯的直接對抗,將戰略資源重新配置到對抗中共。在當前美中軍事競爭日益激烈、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川普的「聯俄抗中」戰略邏輯正在逐步浮現,這不僅將重塑全球軍事格局,更可能引發新軍事冷戰的戰略軸心轉移。圖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C) 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 (L) 於 2025 年 8 月 15 日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埃爾門多夫-理查森聯合基地舉行美俄烏克蘭峰會後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後握手。(圖片來源:GAVRIIL GRIGOROV/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關於俄烏衝突發出一系列重要表態,透露出川普政府正在醞釀重大的戰略轉向:通過緩解與俄羅斯的直接對抗,將戰略資源重新配置到對抗中共。在當前美中軍事競爭日益激烈、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川普的「聯俄抗中」戰略邏輯正在逐步浮現,這不僅將重塑全球軍事格局,更可能引發新軍事冷戰的戰略軸心轉移。
川普明確宣布「我們不再向烏克蘭花錢了」
川普明確宣布「我們不再向烏克蘭花錢了」,並將前任總統拜登的援烏政策斥為「不懂自己在做什麼」,這在新軍事冷戰的語境下代表著美國對戰略資源配置的根本性重新評估。
從軍事戰略資源配置的角度分析,美國當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多線作戰壓力:在歐洲東緣與俄羅斯進行高強度的代理人戰爭,在印太地區應對中共軍事力量的野心,在中東地區維持必要的軍事存在。這種戰略過度延伸已經接近美國軍事資源配置的極限。
川普日前在白宮記者會提及「三千五百億美元」援烏規模,已經相當於美國年度國防預算的近一半,但其戰略效果卻遠未達到預期。更關鍵的是,這種大規模的軍事援助消耗了美國在關鍵軍事技術領域的庫存,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防空導彈、電子戰設備等對於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至關重要的裝備。當前,標槍反坦克導彈、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愛國者防空導彈等先進武器在烏克蘭戰場的大量消耗,直接影響了美軍在印太地區的庫存水平和作戰準備。
中俄存在明顯矛盾
川普的戰略設想是利用中俄關係中的潛在矛盾來實現分化目標,當前的俄烏衝突實際上推動了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的進一步深化,中國通過提供經濟支持和技術合作,幫助俄羅斯緩解了西方制裁的壓力,同時也從俄羅斯獲得了廉價的能源和軍事技術。
然而,中俄聯盟也存在著內在的結構性矛盾。從長期來看,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遠超俄羅斯,這種實力差距的擴大可能會影響兩國關係的平衡性。特別是在中亞地區,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存在重疊,兩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競爭日益明顯。
戰時經濟使俄羅斯在能源出口、雙用商品、零部件與灰色貿易網上深度仰賴中國,中方則利用俄資源與市場分散對美風險。地緣層面上,中俄在上合、金磚、全球南方敘事上彼此呼應,即便存在中亞影響力分配與軍工競爭的隱性摩擦,短中期難以根本切割。只要烏克蘭戰線仍高強度消耗,俄方對中技術與零部件供給的倚賴就難以降溫,除非有可核實的停火與制裁鬆綁「可兌現」。
核威懾平衡的重新構建
在新軍事冷戰的核威懾框架下,聯俄抗中戰略將面臨複雜的核平衡問題。當前,美國需要同時應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核威脅,這種雙重核威懾的壓力對美國的核戰略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能夠緩解與俄羅斯的核對抗,美國就可以將更多的核威懾資源集中用於應對中國核力量的快速發展。
中國的核武器現代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其戰略核潛艇、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以及新型核轟炸機的發展,正在改變傳統的核威懾格局。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在高超音速滑翔載具、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載具等先進核投送技術方面的發展,對美國的反導體系構成了嚴重挑戰。
川普日前在白宮承認戰爭中會發生「奇怪的事情」,實際上反映出對核升級風險的隱憂。
印太戰略的資源需求與台海考量
在新軍事冷戰的印太戰場上,美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軍事挑戰。中共軍隊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野心逐漸暴露,更為關鍵的是,解放軍在台海地區的軍事部署和演習頻率不斷增加,台海軍事平衡正在發生微妙而重要的變化。
從軍事部署的角度來看,如果美國能夠減少在歐洲的軍事投入,就可以將更多的先進軍事裝備部署到印太地區。這包括最新型的F-35戰鬥機、維吉尼亞級核潛艇、以及先進的反艦導彈系統等。這些軍事裝備的重新部署,將有助於增強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優勢。
川普強調美國將採取「後援方式」提供支持,實際上是在為戰略資源的重新配置創造空間。
新冷戰格局正在形成
當前,美國在人工智能軍事應用、量子雷達、太空軍事化、網路戰能力等關鍵技術領域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這些技術領域的競爭結果,將直接影響未來軍事力量的對比和戰略平衡。
中共在軍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速度令美國深感憂慮。從無人機集群作戰、智能化指揮控制系統、到自主武器系統,中共正在將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
同時,中共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方面的投入,也對美國的技術優勢構成了挑戰。在當前戰場邏輯被無人機群、巡弋導彈深度打擊、電子戰重塑的情況下,防空攔截的成本交換比持續惡化,這使得軍事資源的有效配置變得更加重要。
川普近期關於俄烏衝突的表態,以及對援烏政策的根本性調整,實際上反映出美國正在醞釀一次重大的戰略轉向。在新軍事冷戰的框架下,聯俄抗中戰略代表著美國對全球戰略優先級的重新排序:將戰略重點從歐洲的俄羅斯威脅轉向印太地區的中共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