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馬駒橋是中國零工市場的典型代表。(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8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北京的馬駒橋是中國零工市場的典型代表,京城曾流傳著「落難必闖馬駒橋」的說法,但近年來這裡卻出現人多、活少、薪降的狀況,折射出當前中國的經濟困境。
馬駒橋位於北京東南六環,通州與大興的交界處。橋北是亦莊經濟開發區;橋南是商業街。它是京城最大的凌晨日結基地,是打零工者的聚集地。
這裡最多的店面是人力資源中介、網吧和殯葬用品店。在路邊就能看到招工廣告,徵聘各類臨時工,如日結工、小時工、保安、物流、輔警,時薪小至十幾二十,大到六七百。
馬駒橋曾被視為「落難者最後的希望」,如今卻映照出中國經濟疲軟的殘酷現實。到這裡找工作的人越來越年輕,但工資卻逐漸下滑,許多勞工整夜守候,最後只能空手而歸。昔日的人力市場重鎮,如今已不再是機會的象徵。
以往全國各地的打工人每天早晨都聚在這裡,盼望能找到一天的工作。幸運者很快就被廂型車接走,有些人還自帶安全帽或拖把。到上午8點,這裡的人群就會變少,那一天的命運已經決定了。
這樣的場景在中國持續了數十年,農村工人湧入城市,推動了經濟。這裡成了新移入者的落腳點,他們能馬上開始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北京曾流傳著一句話:「日子難了,就去馬駒橋。」
然而,近年來中國經濟逐步放緩,馬駒橋已經容納不了這麼多的求職者。房地產市場低迷,建築工地用工減少,工資降低。工廠則偏好年輕、專業化的工人,許多年長勞工被排擠在外。
綜合外媒和港媒報導,來自黑龍江的王女士自2022年被一家製藥廠辭退後,便開始到馬駒橋找工作。43歲的她原本在藥廠製作藥片,但後來因年齡原因被解僱。她說自己只是初中畢業,而許多年輕的競爭對手都有高中學歷。
儘管幾乎每天都去馬駒橋勞務市場碰運氣,但她每週只有四五天能找到工作。如今,最好的工作只能掙180元;往年的工資不僅更高,還管膳食。
王女士透露,她已不再繳納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因為她擔心未來領取時,政府的養老保險基金和醫保基金都已耗盡。
她的兒子今年13歲,和外祖父母一起住在黑龍江。近來,她減少了給兒子的零花錢,她說:「本來要給孩子過好一點的生活,現在完了!」
來自河北邯鄲的54歲的老李表示,在北京謀生快4年,之前一直在順義區打工,回老家過完年後,決定到馬駒橋尋找機會。來了5天後,他發現傳說中的馬駒橋名不副實,這裡活少人多。
老李說,現在的馬駒橋不僅競爭大,一些工種還有年齡限制,而且薪金也降低了。他曾應聘分揀速遞件的工作,日結150元,時間是早7時至晚7時,再加路途耗時,他總共花了15個小時。他來之前聽同鄉說,往年馬駒橋速遞件分揀、卸貨工作日薪至少180元,雙十一前夕更高達350元,現在錢不好掙。
記者看到包工頭顧先生身邊站著20幾名他僱來的女子,她們的工作是包裝水果,勞務費每小時16元。顧先生說,等再找到兩人,大家就出發。
顧先生說,他大約20分鐘前才到,一下就招了好多人。他直言現在招聘很容易,因為「活少人多」。
一些黑心仲介也到馬駒橋來招人,他們收取高額佣金,甚至介紹非法工作。為了整頓市場,當地政府在2.5公里外設立新的官方勞工市場,提供洗手間與免費早餐,但許多工人仍偏愛熟悉的馬駒橋。
當地政府想清理馬駒橋還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它過於直白地揭露了官方一直否認的經濟困境。市場監管人員禁止媒體到那裡採訪,因為「有些負面的東西,是不能讓人看到的」。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