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七位領導人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8月18日白宮面見川普(圖片來源:白宮臉書)
從2016年參加總統大選開始,川普(特朗普)就被反對黨扣上普京傀儡的帽子。反對黨說川普贏得總統大選是俄羅斯在背後的支持導致,上任後通俄門就鬧了兩年。
而在第二任期內,川普明顯對普京態度硬不起來,政策反覆無常,時不時的誇讚普京,對西方盟友和烏克蘭倒是言辭犀利。怎麼解讀川普?尤其是他在俄羅斯、在普京面前的表現?前兩天看到華爾街日報對斯蒂芬·科特金的一篇採訪報導,很受啟發,今天跟你分享。
斯蒂芬·科特金是一位歷史學家,對俄羅斯歷史有深入研究。他在採訪中一上來就說:「沒有人能比川普對普京造成更大的傷害。普京實際上害怕川普,因為川普是唯一能真正重創他的人。」
川普的政策雖然缺乏連貫性,但其直覺和強硬態度可能對普京構成威脅。科特金還透露說,在阿拉斯加的雙普會上,普京告訴川普,俄羅斯終將獲勝,還不如現在就把佔領的領土交給俄羅斯,免得很多人死亡。但是川普說他不會簡單的就放棄烏克蘭,烏克蘭人也不會答應,而且普京現在是外強中乾,對鄰國沒有多少控制力。
科特金提出了俄烏戰爭的三個核心真相,幫助我們理解這場衝突的本質。
第一,普京的戰略失誤。儘管俄羅斯在戰場上佔優勢,但這場戰爭對俄羅斯造成了長期的嚴重損害,導致俄羅斯失去了傳統的勢力範圍,鄰國對其充滿敵意和恐懼。甚至白俄羅斯領導人盧卡申科,也在尋求與俄羅斯保持距離。戰爭也對民用經濟造成重創。
第二,烏克蘭的戰略地位。西方幫助烏克蘭,並不僅僅因為烏克蘭是受害者,烏克蘭更是西方的戰略資產。烏克蘭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為西方武器提供了實戰檢驗。烏克蘭戰爭幫助西方國家瞭解21世紀陸戰的新特徵,推動其國防工業的調整。支持烏克蘭就是支持歐美的國防工業,這不是單純的軍事援助。
第三,結束戰爭的必要性。科特金認為,川普試圖推動俄烏談判的努力是正確的,烏克蘭比俄羅斯更需要結束戰爭,因為持續的衝突對烏克蘭的破壞更大。但是,川普揚言上臺後24小時結束戰爭,顯然是太天真了。
俄烏兩國的恩恩怨怨可以追溯到1783年,俄國凱瑟琳大帝吞併克里米亞,解決起來絕非易事。科特金警告說,西方習慣性的討論誰將贏得戰爭,其實更重要的是,怎樣贏得和平。他以阿富汗和越南戰爭為例,說明軍事上的勝利並不等同於長期的和平。美國贏得了阿富汗戰爭卻失去了和平;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卻贏得了和平。
對於烏克蘭來說,面對一個擁有核武器的龐大鄰國,贏得和平尤為困難。俄羅斯不僅軍力強大,還不惜犧牲士兵生命,這使得烏克蘭在消耗戰中處於劣勢。烏克蘭想奪回克里米亞是不現實的,就像墨西哥想要從美國手裡從新奪回德克薩斯州一樣。
至於烏克蘭的出路,科特金也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加入歐盟、構建「鋼鐵豪豬」。加入歐盟將推動烏克蘭進行國內改革,建立法治、開放社會和市場經濟制度。這不僅能增強烏克蘭的國際地位,還能為國家帶來長期穩定。此外,烏克蘭需要建立「鋼鐵豪豬」式的防禦體系。顧名思義,就是渾身長刺的烏克蘭,讓俄羅斯無法一口吞噬,這意味著歐洲支持烏克蘭的軍火工業。
科特金認為,要改變局勢,西方必須對普京施加更大的政治壓力。俄羅斯內部存在對普京政策的不滿情緒,許多民族主義者認為,戰爭正在損害俄羅斯的長期利益。這些人並非民主派,而是希望通過結束戰爭恢復俄羅斯的民用經濟。川普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向俄羅斯內部的愛國派提出交易:以結束對烏克蘭的侵略為條件,換取俄羅斯專注於國內發展和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