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台船)自主研發的「奮進魔鬼魚」號。(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9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翁友德綜合報導)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無人載具在軍事與民用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特別是在2022年爆發的烏俄戰爭中,烏克蘭利用無人船成功襲擊俄羅斯軍艦,讓全球見識到這種「不對稱作戰」的巨大潛力,也讓軍用無人船成為各國積極發展的新興武器。在台灣,這個新興的軍工「藍海」也引發了各界關注。其中,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台船)自主研發的「奮進魔鬼魚」號(Endeavor Manta)無人水面載具(USV),不僅在國防工業展上亮麗登場,更憑藉其獨特的設計與性能,在國際上獲得專業認證,為台灣在無人船技術領域樹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奮進魔鬼魚:為台海惡劣環境而生
台船在2025年3月25日正式發表了其首艘自主研製的軍用級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這艘船的設計理念,便是為了應對台灣海峽多變且惡劣的海象條件。台船董事長黃正弘在發表會上指出,相較於風浪相對平靜的黑海,台灣海峽的風浪可能高達5至7級,若船隻耐波性不足,即使搭載再精密的設備也難以發揮作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奮進魔鬼魚」號採用了獨特的三胴體(Trimaran)船型設計。這種設計能夠在惡劣海況下大幅提高船體的穩定性和適航性,確保船隻不會因為海浪而翻覆,讓其能有效執行任務。船隻全長8.6公尺、寬3.7公尺,由兩台舷外機提供動力,最高航速超過35節,具備極佳的機動性。這種尺寸設計也考慮到了快速部署的需求,可以透過各式曳引車輛運送至港口或灘頭進行施放。
多功能應用與「群控」戰術
「奮進魔鬼魚」號不僅是一艘軍用無人船,其模組化的酬載設計賦予了它多樣化的應用潛力。除了軍事用途,它還能在人道救援、水域執法、設施巡檢、數據收集、工作戒護、貨物運輸以及環境監測等領域發揮功能。這些應用對於支援台灣的離岸工程和風電產業尤其重要。
而在軍事應用方面,這艘無人船的潛力更是不容小覷。根據台船的設計,奮進魔鬼魚號可在船艏裝設高爆炸藥,兩側則可搭載輕型魚雷。其戰術設計是先用魚雷攻擊敵艦,再以船艏的炸藥進行撞擊,確保攻擊成功。此外,其另一大亮點是具備「群控模式」與「自主航行避碰」功能。透過岸上控制台,單一操作員便能控制多達50艘以上的無人船,對敵艦進行飽和攻擊,展現「以小博大」的作戰精神。
自主研發與供應鏈「去紅」
「奮進魔鬼魚」號的開發,也體現了台灣在國防自主上的決心。黃正弘董事長強調,這艘無人船的零組件皆為「去紅色供應鏈」,除了衛星通訊系統和舷外機使用進口產品外,船上其餘配備幾乎都來自台灣本土製造,且使用商規現貨零件,以避免受到輸出許可的限制。船上的遙導控技術則完全由台船子公司台船動力科技所整合,這也利於日後依客戶需求進行擴充或調整功能。
這艘無人船的卓越性能也在動態展演中獲得驗證。在高雄興達港海域,奮進魔鬼魚號展現了高速機動、Z字機動、8字機動、雙圈機動等高難度動作,最高速度可達30節,並能快速變換航向以躲避攻擊。此外,其訊號自動切換和循跡返航功能也證明了其在導控訊號被干擾時,仍能自動返航的優異性能。
獲得國際認證 為量產鋪路
在發表會後,台船持續與美國驗船協會(ABS)合作,經過數月討論,「奮進魔鬼魚」號正式獲得原則性設計認可(Approval in Principle,AIP),這也成為台灣無人船首例獲得國際認證的案例。這次認證的核心是其複雜精密的遠端控制系統。ABS的認證確認了該船的初步設計與施工符合其設定的安全標準,這是台灣自研船舶技術的一大躍進,也彰顯了台灣相關產業鏈在技術整合與安全性方面的實力。原則性設計認可的取得,不僅確認了研發方向的正確性,更為後續的大規模生產與建造鋪平了道路。
搶攻軍方1300艘訂單
隨著國軍年度預算規模上看兆元,無人載具成為重點發展項目,國防部超過1,300艘的無人艇採購大單,吸引了國內多家廠商競相爭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除了台船,雷虎科技、中信造船、龍德造船等業者也積極投入。
台船表示,公司已規劃魔鬼魚號系列無人船以因應不同類型需求,製造量能無虞,只要拿到訂單,便可在2到3個月內交付首艘無人船,隨後每周可交付一艘,一年可交付超過40艘。若客戶有大量需求,更可增設多條生產線以因應。中信造船則表示,若採模組化生產,一年產能可達200至300艘。這場「無人船競賽」不僅展現了台灣軍工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將為本土供應鏈帶來龐大的商機。
「奮進魔鬼魚」號的成功亮相與國際認證,不僅是台船在智慧船舶技術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更象徵著台灣在軍用無人載具領域的技術實力。在面對台灣海峽獨特的地緣政治與海象環境挑戰下,這艘具備三胴體設計、多功能應用、自主控制與「去紅」供應鏈的無人船,無疑將成為國軍在未來不對稱作戰中,保衛家園的一支關鍵「即戰力」。這也為台灣在智慧船舶與國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