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正式向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出邀請,盼其訪問北京,舉行一場舉世矚目的高峰會談。然而,這份充滿象徵意義的邀請並未立即獲得白宮的熱情擁抱,其背後的猶豫與觀望,深刻揭示了中美兩國在貿易關稅與芬太尼管制等核心議題上,存在著一道深不見底的鴻溝。(圖片來源: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全球地緣政治版圖急劇變動,中美兩國關係持續在競爭與對抗的鋼索上行走的當下,一場潛在的元首峰會正凝聚著全世界的目光。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正式向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出邀請,盼其訪問北京,舉行一場舉世矚目的高峰會談。然而,這份充滿象徵意義的邀請並未立即獲得白宮的熱情擁抱,其背後的猶豫與觀望,深刻揭示了中美兩國在貿易關稅與芬太尼管制等核心議題上,存在著一道深不見底的鴻溝。
金融時報:北京邀川普訪中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9月14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今天將與中共副總理何立峰在西班牙馬德里進行第4輪談判。一些人希望,這將為川普(Donald Trump)在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前先赴中國訪問鋪路。今年的APEC峰會將於10月31日在韓國慶州登場。
目前,關於這場備受期待的「川習會」,浮現出兩種截然不同但各有其戰略考量的可能路徑:一是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的、具備完整儀式與象徵意義的正式國是訪問;二是在即將到來的多邊外交場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期間,舉行一場相對靈活的場邊會晤。今年的APEC峰會預計於10月31日在韓國慶州拉開帷幕,為兩國領導人提供了一個無需繁複前期安排的便捷會面平台。
從中方的視角審視,一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盛大峰會,無疑是其外交上的首選方案。這不僅能將會晤的規格提升至最高層級,賦予其穩定雙邊關係的強烈政治訊號,更能讓北京充分利用「主場優勢」,精心鋪排會談議程、營造可控氛圍,向國內外清晰地傳遞出中美關係雖有波折但仍在掌控之中的正面訊息。
然而,並非所有觀察家都對北京峰會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的副主任、資深貿易談判專家柯特勒(Wendy Cutler)分析指出,要在短短數週內,為一場國是訪問敲定一份具有足夠份量、足以支撐川普遠赴北京的重大貿易協議,從時間上看顯得極為倉促和不切實際。
因此,她認為雙方領導人在APEC會面,並藉此機會宣布一系列規模較小、但更易於實現的具體合作事項,是更為現實的路徑。這種模式的政治風險顯著較低。即便雙方未能達成任何驚天動地的重大突破,一次場邊會晤也不會被輕易定義為一次「失敗」的外交行動,從而為未來的進一步接觸保留了彈性與空間。
布魯金斯研究所的中國專家何瑞恩(Ryan Hass)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直言不諱地指出,由於美中雙方的實質性談判遲遲未能取得突破,舉辦一場高規格北京峰會的合理性正在「迅速消退」。這也反映出華府政策圈的一種普遍看法:在沒有實質性成果作為基礎的情況下,僅為了一場華麗的「拍照宣傳機會」而進行的訪問,其政治價值和外交意義都將大打折扣。
核心僵局:關稅與芬太尼的死結
無論峰會的地點最終選在莊嚴的北京還是便捷的慶州,一個無法迴避的實質性障礙始終橫亙在兩國之間。這個障礙便是由芬太尼管制問題與貿易關稅問題交織而成、互為因果的複雜僵局。
芬太尼危機是當前美國社會面臨的最為嚴峻、最為致命的公共衛生災難,每年導致數以萬計的美國公民因濫用過量而死亡,對無數家庭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創傷。美國政府,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長期以來都將矛頭指向中國,指責其未能有效管制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生產與出口。美方認為,正是這些從中國流出的化學原料,經由墨西哥等地的販毒集團之手,被合成為致命的芬太尼毒品,並最終源源不斷地銷往美國。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華府對於北京在打擊相關化學品非法出口方面「缺乏實質性行動」感到極度的失望與不滿,這已經成為雙邊所有磋商中最主要的障礙之一。
面對美方持續不斷的巨大壓力,北京方面雖然口頭上表達了合作的意願,但卻為此開出了一個明確無誤的交換條件:美國必須同步撤銷川普政府時期因芬太尼問題而對中國施加的相關制裁與關稅。這一要求,將一個本應屬於公共衛生與執法合作範疇的議題,直接轉變為了一個複雜的經貿談判籌碼,使得問題的解決難度呈幾何級數增加。
然而,美方的立場同樣堅定不移。華府堅持,中國必須「首先採取切實行動,並展現出可供驗證的成果」,以證明其有足夠的決心與能力,從源頭上切斷芬太-尼原料的供應鏈。只有在看到中方實質性、可持續的努力之後,美國才「可能考慮」減免任何相關的關稅。這種「你先行動,我再考慮」的姿態,與中方所要求的「同步對等行動」,形成了一種不可調和的對立。這個僵局深刻地反映了雙方之間根深蒂固的戰略不信任感。任何一方都不願率先做出讓步,深恐自己的善意會被對方視為軟弱,從而在後續的談判中被佔盡便宜。
川普的策略:「接觸」與「施壓」並行
在芬太尼與關稅的核心僵局之外,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也為「川習會」的前景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這些事件清晰地表明,儘管雙方仍在進行外交層面的接觸與試探,但彼此間的對抗性舉措也並未有絲毫停歇。
川普總統近期在公開場合高調敦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及歐盟(EU)等盟友,效仿美國對中國施加高額的懲罰性關稅。與此同時,他的政府還將更多的中國科技企業列入了限制出口的「實體清單」。
面對美方的持續施壓,中國方面也毫不示弱地採取了反制措施。就在雙方就峰會進行敏感談判的微妙時期,中國商務部宣布對某些來自美國的晶片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社評中更是毫不諱言地指出,此舉與華府長期以來對中國實施的嚴苛晶片出口管制措施直接相關。這種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的科技戰火,無疑為本已高度緊張的雙邊氛圍火上澆油,顯著降低了雙方在談判桌上達成妥協的政治意願。
幕後穿梭:外交管道的維繫與角力
儘管挑戰重重,前景不明,但雙方的外交溝通管道並未因此而完全關閉。一系列低調而關鍵的幕後接觸仍在緊張進行,雙方都在試圖為可能舉行的元首會晤掃除障礙、鋪平道路。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中共副總理何立峰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四輪經濟與金融工作組談判,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分別與中共外長王毅、防長董軍的通話,都被外界普遍解讀為替「川習會」進行前期準備與議題協調的關鍵步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被視為資深「美國通」的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上週低調訪問華府。據信,其核心任務就是運用其深厚的人脈與經驗,為促成一場北京峰會進行遊說。與今年稍早幾次訪美時未能接觸到官方人士不同,崔天凱此行成功與美國政府的現任官員舉行了會面,這清晰地顯示出北京正動用其最資深的外交力量,全力爭取峰會的成行。
此外,《金融時報》報導還披露,中方甚至考慮邀請國務卿盧比歐在峰會前先行訪中,以此作為元首峰會的「鋪路石」。然而,北京在展現積極姿態的同時,也毫不含糊地釋放出了強硬訊號。知情人士透露,如果美方在談判期間突然採取任何新的、不利於中國的重大舉措(例如新的關稅或制裁),北京方面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取消對盧比歐乃至川普本人的訪問安排。這充分顯示出中方的兩手策略:一方面積極爭取峰會,但另一方面也劃下清晰的紅線,絕不會為了促成一次會面而無底線地讓步。一位前美國官員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表示,儘管中方對峰會抱有期盼,但他們絕不會為了說服川普訪華而「送上一份厚重的大禮」。
十字路口的抉擇
綜合所有資訊來看,這場潛在的「川習會」正處於一個充滿變數與不確定性的十字路口。白宮官員雖然對外表示川普總統已經「表達了與習近平會晤的意願」,但同時謹慎地強調「目前尚無任何可供宣布的消息」,這表明華府內部仍在對各種選項的利弊得失進行緊張的權衡與評估。
這場峰會的最終命運,將取決於以下幾個關鍵性因素的後續演變:
- 核心僵局能否突破: 美中雙方是否能夠在芬太尼管制與關稅減免這兩個高度關聯的問題上,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可以對內交代的台階,是決定峰會能否舉行的最根本先決條件。
- 領導人的政治決斷: 特別是對於川普總統而言,他最終會將一場華麗外交秀所能帶來的短期政治聲望與媒體效應置於優先地位,還是會堅持在獲得中方實質性讓步之後才會啟程?這將是他個人風格與政治現實之間的一場博弈。
目前看來,中美雙方的高層都深刻認識到,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下,保持高層溝通管道的暢通,對於管控分歧、避免誤判和防止衝突意外升級至關重要。然而,從最初對一場能夠解決諸多問題的盛大峰會的期望,到如今退而求其次地將目光轉向風險更低、期望值更小的多邊場合場邊會晤,這一心態上的轉變本身,就深刻反映了雙方對於在短期內達成重大共識的信心正在減弱。前路依然充滿迷霧,「川習會」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仍在兩國最高層精密的計算與激烈的角力中,持續演進。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