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慘遭禁評 越是勤政越亡國的《崇禎傳》解禁了(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09-17 10: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習近平
《崇禎:勤政的亡國君》。(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 微博)

近日,中國大陸歷史書籍《崇禎:勤政的亡國君》重新出現在網上書店,引發關注。這本書的「前世今生」頗具戲劇性:其實,它只是一本重印之作,最初版本名為《崇禎往事——明帝國最後的圖景》,由故宮出版社於2016年出版。當時出版平穩無波,並未引起任何爭議。

然而,2023年5月31日,作者陳梧桐教授去世後,這部作品換了書名和封面再次出版,卻突然成為禁書,於同年10月被下架。輿論普遍認為,書中對崇禎皇帝失政的描寫,被部分官媒和敏感讀者解讀為暗指習近平的治國風格。評論指出,習近平上臺以來,其政策所引發的內外交困,使部分觀察者自然而然地將其與明末崇禎相提並論。

前美國國務院首席中國顧問余茂春曾表示,封禁此書凸顯了習近平的高度敏感與偏執。時政評論員朱小暉也指出,中國大陸近期多本此前禁售書籍開始重新上架,但背後原因仍不明。

不言而喻,《崇禎:勤政的亡國君》的書名、封面設計(一條繩子吊住了崇禎的「崇」字)、以及推介語「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都極易讓讀者產生聯想。這正是該書被禁的「唯一理由」。

事實上,崇禎既是「勤政君」,又是「亡國君」,這並非新論。學術界早已形成共識,而大眾認知中也廣為流傳。早在2000年代,中國央視節目《百家論壇》系列《明亡清興六十年》就討論過這一主題;而《明朝那些事兒》更是將此說法普及到千家萬戶。即便在香港,2000年代TVB電視劇《帝女花》中,陳豪扮演的崇禎形象,也已是這種「勤政而亡國」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晚明與早清歷史書籍浩如煙海,想在其中突出重圍並非易事。陳梧桐教授採用通俗的「講故事」筆法,文字功力雖不算頂尖,但卻能將歷史事件清楚呈現。這也更凸顯了這場文字禁令的荒謬——書籍觸碰的「禁忌」,實際上只是歷史常識,被演繹成了最新一章的中國文字獄。

幸而作者已故,否則,這樣的出版舉動在當下的中國,可能會引發無謂的政治風波。

2025年9月16日,大紀元記者再次確認,《崇禎:勤政的亡國君》及其姊妹篇《崇禎傳》已在大陸多家網上書店恢復銷售。前者深入剖析明朝財政、黨爭、軍事與用人等問題,試圖解釋崇禎皇帝如何在勤政下仍走向亡國;後者則是一部全面的崇禎傳記,呈現這位最後明帝的歷史全景。書籍封面仍然以「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喪國」作宣傳語,提醒人們歷史的警示與現實的諷刺意味。

這一事件,不僅再次揭示中國當局對歷史比擬的高度敏感,也反映出文字管控的荒謬性。歷史是不能被消音的,禁書再上架,也只是對「皇帝的新衣」式禁令的一種折射——荒誕而真實。

對號入座與解禁信號的背後,反映的正是中國社會在權力、歷史與言論之間的微妙博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