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格拉底到查理‧柯克 理性與勇氣的文明之光(圖)

作者:賈小凡 發表:2025-10-02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特大

從蘇格拉底到查理.柯克 理性與勇氣的文明之光
從蘇格拉底到查理‧柯克,理性與勇氣的文明之光。(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辯論,其實從人類有了文明就存在,從古至今,從未消失。無論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還是當代美國的查理‧柯克,他們雖相隔兩千餘年,卻都堅持以「可爭論、可反駁、可質疑」的精神,發起了各自時代的公共討論。蘇格拉底在公元前399年的雅典被判以「毒芹之刑」,其死成為哲學史上的精神起點;而2025年的今天,柯克在猶他谷大學一場面向公眾的開放辯論中遭槍擊身亡,猶他州長稱之為「政治性暗殺」,網絡上人們在悲憤之中流傳出「響徹世界的一槍」的說法,這說明甚麼?恰恰說明辯論從來都不只是口頭爭執,它真的是一種會影響社會、甚至影響歷史的力量。

蘇格拉底 西方辯論傳統的里程碑

蘇格拉底最有名的辯論方法是這樣的:他請別人先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然後不斷追問,直到對方自己發現前後矛盾,不得不重新思考。

柏拉圖把老師的這種問答方式寫進《對話錄》,並把它提升成一條哲學的思辨,後來人叫它「辯證法」。從那時起,西方的學問傳統裡,就留下了兩條根:一是敢於說出、敢於質疑的勇氣;二是對規則和理性的尊重。這兩點,也成了西方辯論精神的底線。

西塞羅與羅馬共和國的論辯智慧

西塞羅是古羅馬著名政治家和演說家,以雄辯和法治理念聞名。在公元前63年,也就是蘇格拉底死後大約336年。一天,在羅馬元老院裡,執政官西塞羅掌握到一個驚人的秘密:議員喀提林正暗中策劃叛亂。他站在元老們面前,舉起手,聲音洪亮:「喀提林啊,你打算甚麼時候才肯收手?我們多少次揭穿你,你多少次發誓悔改,可你依舊在密謀!」

眾人愣住了。有人議論紛紛,有人怒目而視,場面一時沸騰。西塞羅接下去的論述像一場正義審判,他步步緊逼,把陰謀一層層剝開,直到喀提林低頭再也無力辯解。

多年後,當羅馬已走向崩潰,西塞羅依然寫下《論共和國》,在書中強調:羅馬真正的力量不在軍團的長矛,而在法律與共同體的信任。他明知道羅馬大勢已去,卻還是站上講壇,用話語努力守住共和國的中道。這份在「失守中堅持」的精神與勇氣,後來一直被後人視作民主和憲政的重要精神源泉。

西方文化中的經典辯論

在美國近代歷史上,有兩次非常重要的辯論。第一次是1858年的林肯—道格拉斯辯論,他們在伊利諾伊州7個城市巡迴,對奴隸制、人民權利和聯邦秩序展開激烈爭論,讓選民直接面對國家的道德問題。

第二次是1960年的肯尼迪—尼克松電視辯論,這是電視時代的首次總統辯論,觀眾不僅聽到觀點,更能看到候選人的形象和反應,改變了選民看待政治的方式。




責任編輯:聞櫻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