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詩文與神話,常常交織著人間與天界的夢幻,寄託著人類對美好與永恆的渴望。《唐玄宗遊月宮》便是其中一則流傳千年的傳奇故事。它不僅是宮廷盛世的幻夢,更是詩人李白《清平調》誕生的文化緣起。唐玄宗李隆基一代雄主,在盛唐光華的背後,也曾對塵世與天界心生疑問,那唐宣宗到底與月宮仙子有著怎樣的奇緣呢。他又是怎樣進入月宮的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乾淨世界獨家頻道,美玲文化談,我是美玲!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翻開歷史畫卷,一起見證那月光下的帝王夢⋯⋯
唐玄宗遊月宮
關於唐玄宗有許多綺麗傳說。
說起唐玄宗李隆基,這絕對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帝王。
此言不僅僅是指他的帝王生涯,還指他身上衍生出來的種種綺麗傳說。
大約是與他的生辰——農曆八月五日臨近中秋節之故,後世這些關於玄宗的傳說,基本上都是圍繞月亮的。
在唐代詩人柳宗元的著作《龍城錄》中,詳細記載了一則唐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宮的傳說,即《明皇夢遊廣寒宮》。
此外,在《太平廣記》卷二二「羅公遠」條和卷二六「葉法善」條中,對該則傳說也有相似的記載。故事是這樣的。唐玄宗在御花園遊賞,抬頭看見團團明月,晶亮皎潔,實在美麗極了,他目不轉睛地望著,視線都無法移開;一旁伴駕的道士羅公遠便說:「陛下,想去月宮遊玩嗎?」玄宗大喜,立即同意。羅公遠一把將手杖擲向空中,轉眼化成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中。
不久,便瞧見一個大門在玉色的光暈中若隱若現,後面是飄渺清冷的宮殿。三人只覺周遭寒氣逼人,衣衫都被露水打濕。
又走了片刻,面前出現了一座大宮府,榜上有匾「廣寒清虛之府」。
門口衛兵嚴立,刀刃粲然如雪,將三人擋在門外。
天師於是拉起玄宗躍起,身體頓時如籠煙霧之中。俯身看去,但見下方城池巍峨,清香馥郁,仿若是萬里琉璃之田。期間,不斷有仙人道士乘雲駕鶴,來來往往。
玄宗稍停片刻,緩步向前,只見翠色的冷光乍現,視之令人目眩,且寒氣逼人,令人不敢上前靠近。
翠光中有十來個素色衣衫的宮娥,乘著白鸞,寬袍廣袖,衣袂翩翩地前來,在廣陵大桂樹下含笑起舞。樂聲響起,清麗至極。
月宮對話
玄宗心頭一震,久久不能言。
嫦娥凝視著他,微微一笑,卻帶著深深的孤獨:「凡人帝王,何故至此?」
玄宗恭敬施禮,答道:「自古以來,歌詠月宮無數。我身為一國之君,卻仍常常思索:榮華富貴終究短暫,唯有月亮恆古長存。今得一見,願窺仙境真貌。」
嫦娥目光深邃,似乎看穿了他內心的寂寞:「人間帝王,縱擁萬里江山,也免不了生老病死;難逃生死輪迴,你可知這就是天道。」
玄宗心頭一震,久久不能言。
清平調曲
正當他沉思之際,忽聽一陣新樂聲響起。只見月宮中數十位仙娥,舞起輕盈的身姿,她們環繞桂樹而舞,宛若花瓣飛旋。音律悠揚,曲調清雅,似訴盡世間悲歡。
低聲告訴玄宗:「此乃天樂《清平調》,凡間無有。若能記下,或許能在俗世留傳千秋。」
玄宗凝神傾聽,將樂曲深深記於心中。那旋律,如同清泉流入心田,又如繁花在夜空綻放。他只覺胸臆開闊,彷彿塵世榮耀與憂愁都在此刻融化。
短暫歡聚
玄宗聽罷,如醍醐灌頂,內心震撼不已。(以上圖片均來源:乾淨世界)
玄宗留連於月宮,與嫦娥對坐言談。他問嫦娥是否悔恨當年偷食靈藥。嫦娥只是淡淡一笑:「悔與不悔,早已無意義。人生不過一瞬,無論神仙還是凡人,都需珍惜眼前。」
她又望向玄宗,語帶深意:「陛下,盛世榮華亦會有衰落之日。願您記住:真正能永恆的,不是金殿萬乘,而是心中那份善與真。」
玄宗聽罷,如醍醐灌頂,內心震撼不已。
返回人間
片刻之後,天師提醒:「時辰已至,陛下不可久留。」
嫦娥起身,衣袂翻飛,彷彿將整個月光都托付於他。她低聲道:「願陛下將今日所見,化為人間清音,莫讓繁華掩去本心。」
一陣雲霧再度湧起,玄宗只覺身軀一輕,眼前一黑。待他醒來時,已回到興慶宮樓閣,明月依舊掛天。
玄宗素來精通音律,聽了一遍便默記於心。他心頭一片清明,當即命高力士召李白入宮。玄宗口述月宮所聞樂曲,李白揮毫作詩,便有了後世千古傳誦的《清平調》三首。
第二天夜晚,玄宗想要再次前往月宮,天師笑著拒絕。
玄宗因想念素衣宮娥曼妙的舞姿,便循著記憶,將仙樂編律成音,製成了《霓裳羽衣舞曲》。
《霓裳羽衣舞曲》的前世今生
當細膩優美的《霓裳羽衣曲》的曲樂奏起,楊玉環與眾宮娥翩翩起舞,宛如仙女下凡,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白居易稱讚此舞的精美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這部樂舞的舞蹈早已失傳,曲譜也曾於天寶十四年安史亂後散佚。南唐李後主得殘譜,命樂師按譜尋聲,補綴成曲。宋人姜夔於故書中發現後復又加以整理,並為無詞的《霓裳中序》一闕填詞,譜存《白石道人歌曲集》中,才得以流傳至今。全曲共三十六段,分為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六段,為器樂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十八段,又稱拍序,開始入拍,且歌且舞;曲破十二段,為全曲高潮,繁音擊節,聲詞鏗鏘;結束時,節奏轉慢,有舞無歌,在一聲長音中全曲終止。
今日的《霓裳羽衣曲》是由已故上海音樂學院葉棟教授根據敦煌藏經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譜殘卷以及收錄有唐代箏曲的日本箏譜集《仁智要錄》解譯的箏曲與宋代詞人姜夔發現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樂曲組合再編而成。〈霓裳羽衣曲〉相傳來自於月宮,是盛唐時期最美妙的歌舞。
〈霓裳羽衣曲〉因唯美至極,是盛唐時期最重要的樂舞。在宮廷中表演時,是由玄宗親自教導梨園弟子演奏,並伴以歌唱和群體舞蹈。
由於〈霓裳羽衣曲〉實在太美了,據說表演這種舞蹈必需是姿容傾城又楚楚可憐的少女,並非誰都有資格學習。在唐朝時,它甚至一度被稱為「仙樂」,可惜後來失傳了。
或許,因此曲太美,使玄宗耽於逸樂荒廢了國政,引來得安史之亂「驚破霓裳羽衣舞」,所以不可再留於人間。
又或許,來自天上的樂音本就不該被凡人盜傳,再加上人類日益沉淪,逐漸跳不出那清雅的仙姿,奏不出純淨的樂音了,故而後繼無人,終致失傳。
結語——餘韻與啟示
唐玄宗遊月宮的故事,傳遞出的意境,穿越時空,深深打動後人。
在人世間,帝王將相再輝煌,也終將隨風而逝,但月宮的聖境與美好,仙樂飄飄卻刻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這也就是唐玄宗晚年為何要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緣由,修煉,返本歸真,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來世的根本目的….
這正是古人智慧:
•榮華富貴如夢,不可執著;
•唯有善心真情,才是永恆不滅的光。
唐玄宗從月宮帶回的,不只是音律與詩篇,更是一種領悟: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人與情感,才是人生真正的清平調。
當我們仰望明月時,是否也該問自己——我們真正想追尋的到底是什麼呢?
好的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希望您會有所悟,會有所得,我是美玲,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返本歸真 ,帶您走回心靈的故居····· 探尋古老的修煉文化······歡迎加入美玲文化談,乾淨世界獨家。https://www.ganjingworld.com/s/6reVQY1Z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