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正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現年64歲的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新任黨魁高市早苗,在經歷數次角逐後,終於成功當選,這也意味著她極有可能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性首相。這位被譽為「日本鐵娘子」的政治人物,以其堅定的保守立場和豐富的政治經驗,在日本國內外引發了廣泛關注。圖為2015年4月23日,日本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在東京參拜靖國神社,紀念戰爭死難者後,聆聽提問。(圖片來源:TOSHIFUMI KITAMURA/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日本政壇正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現年64歲的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新任黨魁高市早苗,在經歷數次角逐後,終於成功當選,這也意味著她極有可能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性首相。這位被譽為「日本鐵娘子」的政治人物,以其堅定的保守立場和豐富的政治經驗,在日本國內外引發了廣泛關注。
從重金屬鼓手到政治舞台:高市早苗的成長之路
高市早苗於1961年出生在日本奈良縣,她的成長背景與典型的政治世家大相徑庭。父親是一名上班族,母親則是警察,這使得她從小就沒有政治光環的加持。然而,她的人生軌跡卻充滿了不羈與多元。年輕時,高市早苗曾是一位狂熱的重金屬音樂鼓手,對「鐵娘子」和「黑色安息日」等樂團情有獨鍾,甚至因為演奏過於激烈而頻繁打斷鼓棒,總會攜帶多支備用。除了音樂,她還熱愛潛水和汽車,她心愛的豐田Supra跑車如今仍被珍藏在奈良的一座博物館中,這些經歷塑造了她堅韌不拔、特立獨行的個性。
高市早苗的政治啟蒙始於198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最為激烈的時期。為了更深入理解美國人對日本的看法,她曾遠赴美國,在民主黨籍國會議員帕特·施羅德(Patricia Schroeder)的辦公室工作,而施羅德正是當時以批評日本而聞名的政治人物。這段經歷讓高市早苗觀察到,美國人常常將日、中、韓三國的語言和飲食混淆,並將日本與中國和韓國一同歸類。她從中得出一個深刻的結論:「除非日本能夠自我防衛,否則其命運將永遠受制於膚淺的美國輿論。」這一認知,為她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強烈的國家主義和保守主義底色。
政治生涯的崛起與保守派形象的確立
1992年,高市早苗以無黨籍身份首次參選國會議員,雖然未能成功,但她並未氣餒。隔年,她捲土重來,成功當選眾議院議員,並於1996年正式加入自民黨。自此,她在日本政壇嶄露頭角,先後十次當選國會議員,僅一次落選。在自民黨內,她迅速建立起最直言不諱的保守派代表之一的形象。
高市早苗曾擔任多項政府高層職務,包括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經濟產業副大臣等。其中,她擔任總務大臣的任期更是創下紀錄,成為日本史上任期最長的女性總務大臣,顯示了其在政策執行和政府管理方面的能力。她被廣泛視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忠實門徒和理念繼承者,其政治路線深受安倍影響,這也讓她被外界冠以「日本版柴契爾夫人」的稱號,儘管金斯頓教授指出,她在財政紀律方面與撒切爾夫人存在差異,且在女性賦權方面並無太多作為。
在自民黨黨魁選舉中,高市早苗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2021年,她首次參選黨魁,但最終敗給了岸田文雄。2024年,她再度參選,在首輪投票中領先,卻在第二輪中不敵石破茂。然而,她展現了堅韌的政治毅力,在2025年第三次參選時終於勝出,成功當選自民黨新任黨魁,為她問鼎首相大位鋪平了道路。她在競選期間曾對一群學童表示:「我的目標是成為鐵娘子。」這句話充分展現了她的政治抱負與決心。
堅定的保守立場與政策主張
高市早苗的政治立場一貫堅定保守。在社會議題上,她長期反對允許已婚女性保留婚前姓氏的立法,堅稱這會破壞日本的傳統家庭價值觀。她也反對同性婚姻,認為這與傳統家庭觀念不符。然而,近期她的語調有所軟化,在競選期間承諾將部分保母費用納入可扣稅項目,並提議對提供公司內部托育服務的企業給予稅務優惠。她將這些政策主張與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個人經歷相結合,強調擴充女性健康醫療服務、提升家庭支援工作者的社會認可,以及改善日本高齡社會的照護選項。她曾表示:「我人生中曾三度親身經歷看護與照顧工作。這也是我愈發堅定要減少因照護、育兒等因素而被迫離職的人數。我希望打造一個人們不必放棄職涯的社會。」這顯示了她試圖在保守框架內,回應當代社會需求的努力。
在經濟政策方面,高市早苗誓言要重振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其核心是高額公共支出與低利率借貸。她提出了所謂的「早苗經濟學」,旨在透過「危機管理投資」和「成長投資」來確保日本經濟的穩定及人民生活安全,並主張日本央行不應過早升息。
國家安全與外交是高市早苗政策的另一個重要面向。她主張修訂日本戰後和平憲法第九條,強化國防力量,並將自衛隊改名為「國防軍」,解除其不能擁有攻擊性武力的限制。這些主張在日本國內外都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此外,她也因每年參拜供奉包括部分戰犯在內的日本戰亡者的靖國神社而飽受批評,但她堅持認為這是個人自由,不應被視為外交問題。
在對外關係上,高市早苗對台灣抱持友善態度,支持台灣並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觀點,並曾向美國智庫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她認為應加強日本與台灣的準安全同盟,形成更緊密的防衛合作。然而,她強硬的右翼民族主義立場和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可能加劇日本與中國和韓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為其未來的外交政策帶來挑戰。中國媒體甚至稱她為「反中首相」。
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日本政壇的轉變
儘管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她所面臨的挑戰卻不容小覷。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一直主導日本政壇,但近年來在經濟疲弱、人口減少與社會不滿情緒高漲的背景下逐漸失勢。前首相石破茂因選舉中的接連失利導致自民黨執政聯盟在國會兩院均失去多數席位而辭職,這為高市早苗的執政蒙上了一層陰影。
天普大學日本校區的亞洲研究與歷史教授傑夫·金斯頓(Jeff Kingston)向BBC表示,高市早苗「不太可能成功修補黨內裂痕」。他指出,高市屬於自民黨的「強硬派」,該派系認為「對自民黨支持度崩潰的原因,是因為它與自身的右翼基因脫節」。金斯頓教授進一步預測:「我認為她有能力重新吸引右翼選民,但若進入全國大選,可能會犧牲更廣泛的民眾支持。」這意味著,高市早苗的保守政策雖然能鞏固基本盤,但也可能疏遠中間選民。
在經濟方面,她需要應對日本疲弱的經濟、持續的通貨膨脹以及薪資停滯等民生問題。在外交層面,她必須在維持美日同盟的同時,處理與特朗普政府達成的關稅協議,並平衡與中韓等鄰國的關係,這些都是極其複雜且敏感的任務。
此外,由於自民黨目前在兩院均失去多數席位,高市早苗的首相任命不會像過去那樣自動獲得通過,她必須在國會中爭取足夠的支持。這將考驗她的政治協調能力和領導手腕。
高市早苗的當選,是自民黨為了重新吸引那些轉向極右政黨「參政黨」(Sanseito party)的保守派選民所做出的戰略選擇。參政黨以「日本優先」為口號,近期席次從1席激增至15席,吸走了大量保守派選票,直接導致自民黨在國會兩院失去多數席位。高市早苗在贏得首輪投票後的演說中坦言問題所在:「核心支持者、保守派與黨員對我們的批評尤為嚴厲。」她強調:「為了日本的現在與未來,自民黨必須改變。我們將始終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並以平衡的態度治理國家。」
從一個熱愛重金屬音樂的叛逆少女,到如今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的「鐵娘子」,高市早苗的崛起無疑是日本政壇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她的堅定意志、保守理念以及所面臨的內外挑戰,將共同書寫日本未來政治走向的新篇章。她能否團結自民黨、重振日本經濟,並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為日本開闢新路,全球都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