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養孩子: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圖)

作者:楊金柳 發表:2025-10-08 20: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25年6月28日:孩子們在東京晴空塔城的Solamachi廣場噴泉中嬉戲。
2025年6月28日:孩子們在東京晴空塔城的Solamachi廣場噴泉中嬉戲。(圖片來源:Atsuko Tanaka/Getty Images)

作為在日華人家長,我們既要面對語言文化上的差異,也要幫助孩子在日本社會的集體環境中找到立足點。尤其是孩子上學後,難免會面臨校園霸凌的風險。無論是被霸凌,還是去霸凌別人,都是身為家長最不願看見的事情。

然而現實中,這樣的情況有時並非我們能完全避免。

筆者想結合自己的觀察和經歷,談一談如何提前預防小學生校園霸凌,以及當孩子身處其中時該如何應對。

一、哪些孩子更容易陷入校園霸凌?

1.家庭中缺乏溫度的孩子

很多心理學家都提過一個觀點:孩子的第一個「霸凌者」,往往是父母。

那些在家里長期被忽視、經常被冷嘲熱諷、或者情緒上被冷落的孩子,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更容易成為被孤立或被欺負的對象。

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不被傾聽、習慣了退讓、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些原因當然不能全怪在父母身上,但卻是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現實——家庭的溫度,是孩子抵禦外界傷害的第一道防線。

2.和大家不一樣的孩子

在日本這個崇尚「和」的社會中,太突出的「個性」有時會被視為「不合群」。

性格太內向或太外向、髮型衣著太特別、說話方式獨特、家庭條件太好或太差、長相有點與眾不同——這些都可能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

更別說外國人、混血兒、歸國子女、轉學生,在某些學校環境中,都會被無形地「標籤化」。

「獨特」在日本社會一開始可能會成為注目點,但如果孩子能自信地做自己、又懂得尊重別人,這種「不同」反而會成為他的魅力。

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認識自己的特點,讓他明白——與眾不同不是錯,而是一個生命應被允許展現的樣子。

3.讓人覺得「欺負完也不會有後果」的孩子

有些孩子看上去很懂事,其實是過早學會了壓抑情緒。

父母忙於工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回應;被不公平對待時,他們不哭也不鬧。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爺爺奶奶起主要監護作用的孩子,都顯得比同齡人更乖巧懂事。

久而久之,這種「乖巧」在同齡人眼中就成了「好欺負」。

被欺負後他們不敢說、不知道可以說,或者說了也沒得到重視。

這類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認真傾聽與及時保護。

二、如何防患於未然?

「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注,讓孩子成長為自信勇敢又善良的人。」

這話聽起來老生常談,但確實是根本。

只是現實往往複雜,很多父母也在摸索什麼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

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是儘自己所能,在點滴中建立孩子的內心力量。

1.多交朋友,但更要交「真」朋友

在日本這種群體文化強的社會裏,「小圈子」現象很普遍。

有朋友的孩子一般不會成為孤立的對象。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不是為了「人多勢眾」,而是讓他們體會到互相支持與被需要的感覺。

哪怕只有一兩個真心朋友,也能成為孩子在學校裡的「安全島」。

2.擁有被看見的能力

在學校生活中,「存在感」往往是最好的保護。

孩子有特長,就更容易被看到、被認可,也更容易交到朋友。

這裡說的「特長」不是跳舞、鋼琴、高爾夫那類長線培養,而是日常在學校經常被用到的技能:

比如游泳、習字、繪畫、手工。

這些技能經常被拿出來展示,會讓孩子更容易融入集體。

特別是我們在日華人的孩子,語言方面難免不如日本孩子地道,所以更要在其他方面建立信心。

一個經常被看到、不容易被忽視的孩子,一般不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3.練一點「防身」氣場

再有就是可以學點看似厲害的防身術,比如空手道。

我們大人知道那多半是禮儀和形式,但在孩子們的世界裡,這種「會空手道」的形象,能讓人覺得「不好惹」。

這不僅僅是防身,更是一種氣場。

筆者的兒子曾在班級裡阻止過同學被霸凌的事件。

小朋友們礙於他「會空手道」、人緣又好,事情也就沒有繼續發展下去。

所以說,學習防身術不僅僅是學打人,更是學勇氣與正義感——敢於站出來阻止不公,這種氣場本身就能讓霸凌遠離。

三、如果此刻正身處霸凌,該如何自救?

如果孩子已經不幸捲入霸凌中,首先要讓他明白:

你不是壞孩子。

別人欺負你,是他們做錯了。

你有權利被溫柔對待。

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相信孩子。不要說「是不是你先惹人家了」、「為什麼只欺負你」,而是先傾聽。

即使自家孩子確實有不對的地方,也不要揪著錯處當成自己逃避處理事情的理由。

最簡單的方法:放學時去接孩子幾天,最好結伴同行。

看到欺負孩子的小朋友時,可以禮貌地問一句:「你是哪個班的?」或「你叫什麼名字?」

語氣保持溫和,不帶責備,這樣反而能起到更好的震懾效果——讓對方知道:「我被記住了,原來他爸爸媽媽在意他。」

這種方式對多數霸凌事件都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如果遇到比較棘手的情況,也可以考慮直接與對方家長溝通(不進門)。

多數家長在得知情況後會有所約束,事情往往能因此結束。

但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少數家長可能反應強硬,這時需保持冷靜,避免事態擴大。

還無法奏效,就只能記錄事件經過、聯繫老師、必要時聯繫教育委員會。在日本,學校有義務處理霸凌事件,家長也有權利要求保護措施。學校常想息事寧人,不夠強硬就會不了了之。若要求教育委員會介入監督,學校通常會更加認真地處理。

不過,如果事情鬧得太大,孩子可能因此被孤立,甚至需要轉學,這點家長也要提前與孩子溝通、做好心理準備。

整個過程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他並不孤單,有大人在身後。

尾聲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孩子,但我們可以教育好自己的。

一個被愛滋養、被認真傾聽的孩子,不容易成為加害者,也不會輕易被傷害。

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珍惜友情、勇敢表達自我,

這就是父母最好的「防霸凌教育」。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