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在看 全民反迫害都成福爾摩斯 (視頻)

作者:陳靜 發表:2025-10-09 22: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最近的于朦朧墜樓事件還在持續發酵,20多天裏,全民都在挖真相,每個人善良的有良知的人都是福爾摩斯,真相一點點被挖了出來,雖然期間會有人搞鬼放假料,這都沒有關係,阻擋不了全民挖真相的洪流。

回眸最初的爆料疑雲重重

于朦朧的死訊是9月11日公布的,那麼最早的消息不是官方發布的,而是9月11日上午11時25分,微博帳戶「名偵探小宴」發帖引述知情人士說:

「于朦朧9月10日和五六個好友在朋友家吃飯,9月11日凌晨2點多于朦朧回臥室睡覺並把門反鎖了,凌晨6點左右朋友散場沒看到他,走到樓下發現了屍體,有個遛狗的鄰居看到並報警,據悉他兜裏還裝著朋友的兩個勞力士手錶,紗窗被于朦朧扣開了,目前警方已排除刑事案件,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

同日12點24分,「名偵探小宴」修改了帖文,把有關「勞力士手錶」那句刪除。到了當日下午四時許,整篇帖文都被刪了。自此之後,「名偵探小宴」就沒再更新微博。如今回看這第一條資料,所有能夠查核的內容,都證明是千真萬確,包括於的非常靈通。

「名偵探小宴」得到的知情人爆料,包括死于朦朧亡、時間、地點、警方排除刑事嫌疑等消息是正確的,但是很多情節讓人猜測是知情人在爆料而已,比如:「9月11日凌晨2點多于朦朧回臥室睡覺並把門反鎖了,凌晨6點左右朋友散場沒看到他,走到樓下發現了屍體,有個遛狗的鄰居看到並報警,據悉他兜裏還裝著朋友的兩個勞力士手錶,紗窗被于朦朧扣開了,這裏的情況,除了有個遛狗的鄰居看到並報警海油塊勞力士手錶是真的外,其餘都是凶手們在藉助「名偵探小宴」來曝料,而且走到樓下已經發現了屍體,爲什麽要等遛狗的報案呢?這本身就是疑點;而勞力士手錶有可能是他們想栽贓于朦朧的物證。

而且查核不到的部分才是重點,比如死亡過程是什麼?公眾不知道。最重要是,那「五六個好友」是誰?在正常社會,一個名人若在酒局中意外喪生,而其他朋友又確實沒有責任,那根本就無需隱瞞什麼。現在于朦朧離奇死了,警方幾乎馬上排除刑事可能,連當晚有誰在場亦不公布,「好友」全數噤聲,光憑這點,已可推斷案中有案,於的死因極可能跟在場「好友」有關。官方把關鍵資訊壓下來,自然是因為「好友」中有特殊人物,這樣的推斷絕對不是異想天開。

網友挖出「6人聚餐名單」

然而官方不公布名單,但網友也挖出來了網上流傳出來的名單。9月12日,便瘋傳一份「6人聚餐名單」,名單上除了包括導演程青松、編劇極光光(原名李明,被挖是李鵬的的孫子)外,還有于朦朧的經紀人及助理。截至今天爲止,依然沒有人承認身在現場,恰好相反,一直在撇清關係,說不認識于朦朧,當時不在場,還給自己找出了各種證據。名單上一些人的反應來看,還是有些蛛絲馬跡可尋的。於是網友們都在不停地挖真相。

程青松兩次在微博上否認曾經參與此次酒局,還發了四個微信聊天記錄證明自己另外有約,當時不在現場。田海蓉還因此發聲明:不認識于朦朧,還要控告程青松,把自己的聊天記錄公布與衆等等。

更耐人尋味的是,9月11日上午11點12分,程青松突然發了一帖微博,只詭異地寫上「好吃」兩個字,隨後即刪除了,幸好有網民截圖留底。

另一個榜上有名的極光光,事後不但沒有回應傳聞,還直接刪了微博,令人覺得他「心虛」。9月11日,有人在案發現場樓下拍照,顯示除了警方外,還有兩個男人一站一坐,站著的黑衣男子拉著白衣男子的手,疑似在安慰對方,後來網友拔出來是他的同性男友老公。

據《南方娛樂網》9月12日報導〈于朦朧飯局成員被扒,疑似編劇極光光的家,本人連忙刪博關評〉,那白衣人的髮型、穿搭都極像極光光,網民還比對了極光光之前的家中自拍,發現格局跟事發現場非常相似。

網友在挖出來「17人聚餐名單」

之後網友又挖出來「17人聚餐名單」,有人認爲,挖出來的人越多,就越能分散注意力,大眾也會感到資訊疲勞,漸漸就沒精神時間尋根究柢了。可事實上恰恰相反,可不能夠小瞧全民挖真相的力量,就連筆者自己,一個從來不追星的人,也加入到了挖真相的行列中來,想想都很神奇,每個人都不僅僅是爲了于朦朧在挖真相,也是爲自己,為所有的人。

上面提到的有一個群體,26年來一直在講真相,很多人並不在意,可是看起的不在意,到今天大家認識到真相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網路時代,給大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鏈接,人人都是福爾摩斯,人們慢慢的都認識到了,真相就是一切。

9月15日左右,案情卻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捩點:一個叫「辛奇」的人忽然被瘋傳是整件案的「大佬」,還有人指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的私生子,原名辛曉雄。

儘管消息來歷不明,但這個「辛奇」的確值得一談。不少人以為中國網路已刪光他的資料,其實不是。網上仍有辛奇的報導,百度百科依然有他的詞條,豆瓣有他的專頁(包含照片),微博也可搜到他的名字(儘管不是他的帳戶)。

綜合各方資料看到:辛奇出生於1991年,是湖北十堰人,現任十堰鑄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十堰市鑄邦藝術團法人代表。值得留意的是,他20歲已經入行,從事娛樂行銷、藝人經紀、影視策劃製片工作,參與多部影視專案總策劃;2015年底轉軌道,開始製作新媒體短片,加入名導賈樟柯新媒體公司「以上傳媒」,擔任高級合夥人及副總經理。

年紀輕輕,已能夠成爲娛樂圈的製片、出品人,24歲還跟賈樟柯當合夥人,你說辛奇沒有後臺,沒有人會相信的。但是辛奇那個後臺是誰?

換作一個普通人被抹黑,總會循例發文澄清一下,對不對?但辛奇這樣一位有頭有臉的影視界人物,卻好像連社交平臺帳號也沒有。即使近日出了大事,他的名字轟傳海內外,辛奇始終不發一言。這樣的反應,怎麼看也是非同尋常。

于朦朧之死,已經不是單純的娛樂圈新聞了,因為很多中國人都逐漸明白:如果有2000萬粉絲的于朦朧也能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那一介草民又會如何?正如一位中國網民一針見血地指出:「于朦朧事件不是娛樂圈橋段八卦,它是沒背景沒靠山的底層善良孩子,被權貴玩弄致死的惡性社會事件。」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于朦朧。

全民都是福爾摩斯 網路成爲抵制並審判凶手的法庭

在「于朦朧墜樓案」尚未真相大白之際,17名關聯人物之一的高泰宇,竟選擇在輿論風暴的中心開啟直播帶貨。或許他以為「黑紅也是紅」,趁熱度割一波流量韭菜;卻沒想到,這場直播最終變成了一場全民審判的網路公開法庭。

開播幾分鐘內,直播間湧入了數十萬觀眾,ID如潮水般湧現,彈幕密密麻麻——「殺人凶手」、「還于朦朧一條命」、「給出監控!」。那一刻,虛擬的聊天室不再是娛樂場,而是情緒與道德的審訊臺。

高泰宇還想強撐鎮定,嘴角帶笑、語氣挑釁:「網友造謠,公安已立案,真相自會水落石出。」然而,網友不買帳。沒人聽他辯解,沒人關心他推銷的商品。彈幕像密集的槍火,一輪又一輪地擊中他的神經。

鏡頭裡,他開始頻頻喝水,喉結顫動,眼神閃爍。那一抹勉強的笑意逐漸崩塌。當螢幕上「監控在哪?」「于朦朧怎麼死的?」的字樣一遍遍滾過時,他終於慌亂地下播,逃離了自己親手打開的「審判現場」。

沒有法槌沒有法官也沒有律師

卻有千萬雙眼睛,在數據與情緒的洪流中構築起一座新的網路法庭,我們權且成爲:民意法庭。

在這個全民審判的時代,輿論取代法條,道德替代證據,網路不再只是發聲的平臺,而成了一個即時審理的公堂。

儘管相關部門對于朦朧事件採取了嚴格的輿論管控,相關話題頻頻被下架、關鍵詞被遮罩,但民意並未因此沉默。人們不願意錯過網際網路的每一個角落:微博、短視頻、影視平臺的評論區……,都成了悼念與質問的出口。

讓那些壞人想不到的是,凶凶民意下,人們湧入于朦朧曾參演的影視作品下方留言,影片彈幕與評論早已不再討論劇情,而是齊聲要求「立案調查」、「還原真相」。

這種自發的集體行動,形成了一股難以忽視的社會壓力。即使官方試圖封堵資訊流,新的帳號、新的評論仍如洪水般湧現,顯示出網路時代「刪帖難滅聲」的現實。

民意洶湧 想黑紅的涉事者慘遭滑鐵盧

當輿論的浪潮一次次被壓制卻仍重新湧起,這股民意的力量就顯得尤為凶猛——它或許無形,但足以震撼。

于朦朧事件曝光以來,在網友的積極努力下,多位被指「涉及事件」的藝人迅速被下架。比如:宋伊人主演的新劇上線僅兩天便緊急下架,宣發全面停滯;而範世奇在成都舉辦的個人演唱會,原本宣傳鋪天蓋地,最終卻僅售出十五張門票,不得不臨時取消,主辦方損失慘重。

如今,輪到了另一位藝人焦麥奇——原定於10月4日在北京舉辦的粉絲活動《今天真是興奮的一天》宣布無限期延期,票務平台上出現了大量退票記錄。這一連串事件,並非來自官方處分,而是民間輿論的自發反應。

網路輿論的「冷卻效應」比任何行業禁令都更直接、更致命。

在事件真相未明的情況下,公眾的道德審視已率先做出了「選擇性封殺」,觀眾用點擊率和票房,表達不信任與抗議。

這並非單純的情緒宣洩,而是一場由網民主導的集體行動。它代表了一種新型的社會審判機制:當法治程式缺位元或資訊不透明時,網路輿論便成了最即時的「問責工具」。

無論真相如何,這場由民意推動的抵制潮,已經深刻改變了娛樂產業的生態。

明星不再僅靠演技與作品維繫形象,而要面對公眾對其道德、行為與社會責任的審查。

這場網路民意的洶湧,徹底擊碎了演藝圈長久以來那條「黑紅也是紅」的觀念。以往人們對於負面新聞、爭議炒作早已見怪不怪,甚至默認這是流量生態的一部分;然而這一次,民意的憤怒如潮,讓娛樂業的「灰色遊戲」失靈了。

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之下,部分藝人試圖借事件熱度「翻紅」的行為,反而被公眾視為挑釁與冷血。

網民不再只是圍觀者,而成了「數位時代的陪審團」。社交平臺的留言區、視頻彈幕、新聞評論欄,都成了公開審視與質問的法庭。人們不再接受娛樂化的遮掩,而是要求「真相」「透明」「負責」。

同時娛樂圈正的能量也在匯聚和上升。最震撼人心的篇章,發生在9月27日晚的南京,當晚是中國殿堂級歌手韓紅的巡迴演唱會,在萬眾矚目下,她深情地演唱了那首由她自己作詞作曲的經典歌曲——《天亮了》。

在南京的那個晚上 這首歌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當韓紅幾度哽咽,含著眼淚唱著《天亮了》這首歌時,她身後巨大的舞臺背景上,出現了一個男孩正在墜落的畫面,而左右兩邊,伸出了兩隻巨大的手,將孩子保護了起來。這個畫面,這首歌,瞬間擊中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雖然韓紅從頭到尾沒有提于朦朧的名字,但在場的歌迷,和網路上億萬的網友都看懂了,舞台上下墜的男孩就是于朦朧。

許多歌迷當場淚崩,甚至在現場高喊于朦朧的名字。

韓紅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于朦朧生前,一直默默地向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捐款,他甚至設置了每月自動轉帳,直到他離世後的9月20號,捐款還在自動扣除。這樣一個善良的人,韓紅作為基金會的負責人,採用這樣的方式紀念他,為他的冤屈鳴不平,也渴望這件事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而這場演唱會上,《天亮了》這首歌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希望,也點燃了無數人心中的正義之火。

而韓紅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于朦朧的好友歌手華晨宇,在他的音樂節上演唱《好想我回來啊》這首歌時,舞臺背景出現了墜落的白色身影,碎片玻璃和散落的變形的手錶的樣子,這番巧妙設計是有力而無聲的語言,並暗示好友是被黑手害死的。

另一位好友,歌手居來提,更是在新疆的演唱會上,直接對著所有觀眾說:「這首歌是寫給我的朋友,我的好兄弟的,希望大家永遠記住他,他叫于朦朧」。然後為他演唱了自己寫的歌《你在聽麼》?用歌聲為自己的朋友發生。

其實于朦朧事件爆發後,演藝圈裡第一個打破沉默的,那個勇敢的人是香港藝人陳曉東。事發僅兩天,他就發文質問:「坦蕩蕩的那麼難嗎?怎麼沒有一個在場的真情流露,全都在刪刪刪,真難過」。

這條帖子雖然很快被刪,但卻像一顆信號彈,點燃了公眾追問真相的勇氣

事隔半月,網路上又流傳一篇據稱是陳曉東發出的貼文,內容直指「沒有一個人在乎他,全部都在假裝一路走好,明明被害根本走不好」。

這篇貼文再次引起軒然大波,被廣泛解讀為陳曉東二度為于朦朧發聲。

不過,由於該帳號並未獲官方認證,陳曉東也親自在留言區回覆「fake(假的)」

否認出自本人,但即便如此,他先前的真實發言,仍被視為整起事件中少數公開喊話,勇於追問真相的聲音。

另一位巨星胡歌,據網友翻出的一段胡歌的視頻,他曾說「我要不轉型就沒命了」,據指這是在為于朦朧發聲;

評論家宋祖德不斷發聲

還有于朦朧的恩師,評論家宋祖德,在微博被屢次封禁後,他用小號持續發聲並怒斥到:「恬不知恥的老妖最近東躲西藏,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不會放過你」

隨後一度短暫失聯,他又出現了,並且發出了一篇極具法律專業性的文章。

指出如果家屬簽了保密協議,但提出保密的一方涉嫌違法犯罪。

那麼這份保密協議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可以作廢,這幾乎就是明示于朦朧的家人,很可能已經被威逼利誘,簽下了封口協議。

于朦朧低調的慈善家 離世后20天粉絲增加100多萬

于朦朧墜樓事件之後,網友在挖凶手的同時,也在不斷挖掘于朦朧生前的足跡來懷念他,他們發現于朦朧是一個極其低調的慈善家,除了給韓紅基金會的月捐,他還曾默默地給山東自閉症基金會,捐款250萬元人民幣,並要求不要提名,(直到他離世了)基金會才披露出這些資訊。

從2018年開始,他還一直在各地搭建公益圖書館,讓更多的孩子有書讀,卻從未宣揚過。于朦朧的善良和他不明不白的離去,引發了越來越多網民的同情和關注。他離世當天,微博粉絲數為2600多萬,到10月2號,其粉絲數量已增長到2771.5萬,短短20多天內增加粉絲超過百萬人。

國際媒體也紛紛關注于朦朧事件

當然,這股輿論的力量早已不止侷限於國內。隨著事件在網際網路的傳播,國際媒體也紛紛關注,從亞洲的港臺、韓日新聞網,到歐美的主流媒體,都在聚焦中國網路輿論的爆發與民眾對資訊透明的期待。

全球輿論的加入,讓這場輿論風暴變成了一場跨國的公共討論——討論的不僅是一宗娛樂事件,更是公信力、道德與資訊控制之間的角力。

如今,人們在網路上蒐集線索、比對時間、討論細節,彷彿每個人都化身為「民間偵探」。

網路不再只是娛樂與消遣的場所,而是被重新定義為全民追問與審視的公共法庭。

這場由民意驅動的審判,或許不能立即改變現實,但它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看待權力、真相與正義的方式。

與此同時,輿論的戰線早已不再侷限於中國國內。當中國網友夜以繼日地蒐集資訊、對比細節、分析矛盾時,全球媒體也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場風暴。從最初的香港、臺灣媒體深入報導,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的新聞頻道接連轉載,如今,西方主流媒體也正式介入——英國《BBC》推出特稿追蹤,新加坡《聯合早報》以頭版關注,美國的多家主流媒體,甚至包括國際權威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都對此事進行了長篇分析與評論。

他們的報導不僅聚焦於事件本身,更關注背後的社會現象:為何在一個自稱「依法治國」的體系中,公眾卻不得不在網路上自發尋找真相?為何一場普通的墜樓事件,會演變成全民調查、全球圍觀的輿論大潮?

在國際輿論的推動下 一場跨國的正義聲浪正在形成

目前,已有超過二十萬名全球網民通過聯名請願,要求中國官方公開案件細節,給出于朦朧死亡的真實原因。社交媒體上,(為于朦朧討公道)成為熱門話題標籤,連歐美娛樂圈的演員與人權倡議者都開始關注此案。

這種跨越語言與國界的輿論壓力,已經不僅是一次社會事件的延伸,而是一場全球公民正義運動。

人們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消息,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參與追查——截圖、比對、實地探查、留言質疑……每一個網民都成了「福爾摩斯」。

於是,網際網路不再只是八卦的集散地,而變成了一座沒有圍牆的「全民法庭」。

在這裡,謊言被逐層拆解,沉默被集體打破。這既是公眾對真相的渴望,也是一場對制度誠信的公開審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