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絕代的奧黛麗‧赫本,活出令後世尊敬的人生典範。(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傳奇巨星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53年以《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勇闖影壇,發光發熱。1964年主演的歌舞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經典雋永,榮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8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窈窕淑女》改編自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舞台劇《賣花女》(Pygmalio)。由喬治‧庫克(George Cukor)執導,奧黛麗‧赫本和雷克斯‧哈里遜(Rex Harrison)主演,是一部敘述賣花女「麻雀變鳳凰」的勵志故事,發人深省。
突發奇想:語言教授著手改造賣花女
19世紀初,熙來攘往的英國倫敦柯芬園市集(Covent Garden Market),語言教授希金斯(Professor Henry Higgins)遇上嗓音低俗的賣花女伊萊莎(Eliza Doolittle)。驕傲自負的希金斯受不了說著一口怪腔怪調英語的伊萊莎,對她極度貶抑。唇槍舌戰間,希金斯和一旁的皮克林上校(Colonel Pickering)打賭,要在6個月內將這位髒兮兮的賣花女改造成一位端莊優雅的淑女,帶她參加上流社會的舞會,且不被識破。
一場艱苦的魔鬼訓練開始了。希金斯教授高高在上,態度惡劣,想方設法教導伊萊莎正確的英語發音,可惜缺乏語言天分的伊萊莎怎麼也學不會。希金斯教授氣急敗壞,運用許多不近人情的訓練手段……
伊萊莎家境貧寒,但骨氣十足。她簡直恨透了希金斯教授!但是如果不能改掉倫敦勞動階級的口音,就只能永遠淪落街頭賣花,一輩子也當不上夢想中的花店店員。因此,她只得咬緊牙根,接受磨練,忍耐、再忍耐。
所幸努力沒有白費,終於有一天,伊萊莎開竅了。希金斯高興地拉著她跳起舞來,伊萊莎沉浸在舞曲中,一顆心也隨旋律快樂地展翅飛翔。
言語粗俗:伊萊莎成為皇家賽馬會的天大笑話
皇家賽馬會是第一場改造「淑女」是否成功的驗收。伊萊莎身著白底、點綴黑白條紋大緞帶的合身長裙,頭戴造型誇張的大盤帽,驚豔全場。周旋於盛裝出席的紳士、淑女間,她小心翼翼應對進退。
比賽槍聲一響,賽馬奔馳,全場沸騰。在緊張氣氛的刺激下,伊萊莎忘我地大喊,為下注的馬匹加油。不料,本能爆出的粗俗話語卻讓人們大驚失色。露餡了!伊萊莎成為全場的大笑話。
皮克林上校深感事態嚴重,唯恐希金斯短時間內強塞給伊萊莎「違反常規」的一切訓練方式,衝過頭會失控而毀了這個單純的女孩。上校正色說道:「我取消打賭,實驗結束。」然而,意志堅強的希金斯不罷手。他加強訓練,準備進軍第二場規格更高的皇室舞會。
瞞天過海:語言專家堅信伊萊莎為王室貴族
冠蓋雲集的皇室舞會是伊萊莎關鍵性的一場挑戰。脫胎換骨的伊萊莎氣質優雅、美豔動人,不僅成為全場注目的焦點,還受到女王關注、王子青睞,邀其翩翩開舞。
同時,也引起希金斯的匈牙利學生、同為語言專家的卡帕西(Zoltan Karpathy)的高度關注,受命「查清她是誰」,費盡心機查探伊萊莎的底細。希金斯和皮克林心驚膽跳,希金斯雖屢次巧妙解危,但看情勢難以抵擋,索性將共舞的伊萊莎交給卡帕西……
自信滿滿的卡帕西透過和伊萊莎的對話,宣布解開謎底。他興奮地向委託人報告調查結果:「她是匈牙利王室成員,可能是一位公主。」全場為之瘋狂!希金斯開懷大笑,伊萊莎過關了。
前路茫然:希金斯完成壯舉 伊萊莎何去何從
舞會結束返家後,眾人慶賀。樂不可支的希金斯大喊:「感謝上帝,都結束了。」希金斯不僅教會伊萊莎一口正統英語,也讓她從貧窮困頓的社會底層躍升為高尚尊貴的上流階級,人生大翻轉。這段成功改造賣花女的傳奇經歷,足以使他在語言學領域青史留名。
然而,伊萊莎卻哭倒在地。高傲自私的希金斯完成此壯舉,卻無視於伊萊莎的存在。他眼中永遠只有自己,沒有一絲一毫對伊萊莎的讚賞,甚至沒有看她一眼。一切都結束了,伊萊莎怎麼辦?她能去哪兒?
希金斯完全不能理解伊萊莎的「無理取鬧」。他冷冷地回答:「妳自由了,妳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妳可以結婚、可以去花店當店員……」伊萊莎回嗆:「我賣的是花,不是我自己。」
瀕臨崩潰:希金斯承認習慣了伊萊莎的陪伴
伊萊莎發現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唯命是從,以希金斯為天,依賴著他,不知不覺中也逐漸愛上了他。但是希金斯不尊重、不珍惜自己,只當她是低下的賣花女,此刻,她待不下去了。
傷心欲絕的伊萊莎深夜離去,重回賣花的柯芬園。可是從前熟悉的人們卻沒有一個人認得出伊萊莎,她知道自己已經回不去了。
隔天,遍尋不著伊萊莎的希金斯竟然也瀕臨崩潰!一向瞧不起女人、懷抱單身主義的希金斯,儘管仍然毒舌謾罵,卻也失魂落魄,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習慣了有伊萊莎陪伴的每一天。
好面子的希金斯像洩了氣的皮球,在翻騰的真實情感中思索、掙扎,嘗到愛情的苦果。而伊萊莎如何抉擇?電影最後一幕,峰迴路轉,原本拒絕回來的伊萊莎出現在門口,眼眶含淚的希金斯問:「伊莉莎,我的拖鞋到底在哪裡?」讓人拍案叫絕。一切盡在不言中。
《窈窕淑女》叫好又叫座,精彩的歌曲、幽默的對白、稱職的演員、充滿設計感的舞蹈都很有看頭,也讓觀眾見識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城風貌和上流社會的排場,呈現一齣既熱鬧又詼諧的「淑女養成記」,不愧為屹立影壇的佳片,值得推薦。
奧黛麗·赫本與梅爾·法利爾在《戰爭與和平》中的鏡頭。(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奧黛麗·赫本在《第凡內早餐》的片頭,圖中穿上由紀梵希為她設計的經典黑色連衣裙。(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選角風波:赫本展現實力 演技精湛破除質疑
2024年,台灣金馬經典影展曾以「巨星的誕生」為主題,挑選12位好萊塢黃金時代女影星的作品介紹給觀眾。其中,奧黛麗‧赫本的電影就高達四部,包括:《羅馬假期》、《龍鳳配》、《第凡內早餐》和《窈窕淑女》。
《賣花女》在翻拍成電影《窈窕淑女》之前,已是百老匯演出千場以上、獲獎無數的音樂劇。由劇中飾演希金斯教授的雷克斯‧哈里遜和茱莉‧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擔綱男、女主角。
電影中有大量搭配劇情的歌曲必須演唱。雷克斯‧哈里遜原本就是音樂劇《賣花女》的男主角,經驗老道,其演唱採現場直接收音,而歌聲高亢的茱莉‧安德魯絲更是受過正統聲樂訓練的女演員。不過,華納公司考慮票房因素,執意由當紅巨星奧黛麗‧赫本主演,引起很大的爭議。
華納表示,如果奧黛麗‧赫本不願意演,也有另外的女主角人選。華納本來打算讓奧黛麗‧赫本親自演唱,可惜歌唱不是奧黛麗‧赫本的強項,最後只有一首歌曲被保留下來。
《時代雜誌》評論:「對於這部華麗改編作品的主要質疑是女主角的選擇,將顯而易見生來就是要主演這個角色的茱莉‧安德魯斯替換成奧黛麗‧赫本,沒想到奧黛麗‧赫本卻帶來職業生涯中最優雅迷人的演出。」
儘管奧黛麗‧赫本將嗓音刺耳、舉止潑辣的賣花女和純真美麗、氣質高雅的窈窕淑女詮釋得絲絲入扣,以實力破除所有質疑的聲浪。但因為這場選角風波和找人代唱之故,在《窈窕淑女》榮獲12項奧斯卡提名的名單中,獨獨不見靈魂人物「奧黛麗‧赫本」的名字。
然而,這又何妨?奧黛麗‧赫本早就成了經典名片《窈窕淑女》的代名詞。
屢仆屢起:赫本努力迎戰生命中每一個考驗
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AFI)評選出50位「最偉大銀幕傳奇影星」,奧黛麗‧赫本名列百年來最偉大女演員的第三名。
現實生活中,奧黛麗‧赫本的人生歷盡滄桑。但她以溫暖開朗的笑容、認真勤奮的態度,迎戰生命中每一個考驗,屢仆屢起。晚年更義無反顧投身慈善事業,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造福無數貧童。
奧黛麗‧赫本說:「沒有任何事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意思就是『不,可能』。」風華絕代,永遠奮發向上的奧黛麗‧赫本,活出令後世尊敬的人生典範。
原題目:《窈窕淑女》經典雋永 賣花女奧黛麗‧赫本「麻雀變鳳凰」
(轉載自《看雜誌》第2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