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財長今晚會面 川普2週後見習近平 彭博:中共稀土管制「打爛好牌」(圖)


川普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10月17日預告,將於當晚8時30分或9時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這是中國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後雙方首次高層接觸。貝森特表示「相信美中情勢已經緩和」。美國總統川普同日也改口表示,對中國商品課徵157%高關稅「難以為繼」,並確認兩週後將在南韓與習近平會面。美中貿易代表團預計一週後在馬來西亞會談,為領袖會晤做準備。(圖片來源: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17日預告,將於當晚8時30分或9時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這是中國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後雙方首次高層接觸。貝森特表示「相信美中情勢已經緩和」。美國總統川普同日也改口表示,對中國商品課徵157%高關稅「難以為繼」,並確認兩週後將在南韓與習近平會面。美中貿易代表團預計一週後在馬來西亞會談,為領袖會晤做準備。

美中財長擬17日晚間見面 貝森特:相信情勢已緩和

 

美中貿易關係近期經歷了顯著的波動週期。中共近日強化稀土出口管制的決定,成為新一輪緊張關係的導火索,引發美國總統川普的強烈反彈。川普宣布擬自11月起向中國額外課徵100%關稅,這將使美國對中國商品的總關稅率提升至驚人的157%水平。這種極端的關稅威脅,一度讓外界擔憂可能再次爆發全面貿易戰。

然而,在這種緊張氛圍中,雙方都展現出了尋求對話的務實態度。貝森特財長在10月17日的表態中透露,儘管中國上周「無端升級情勢」,美方一度也無法與中國取得聯繫,但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集團年會的召開,中方派遣了工作層級人員來訪,這為重新開啟溝通管道創造了契機。更重要的是,貝森特預告美中貿易代表團預計將在一周後於馬來西亞會面,為兩國領袖的正式會晤進行準備。

川普總統的表態變化更是引人注目。他從先前揚言取消與習近平會面的計畫,轉而明確表示預計將在兩周後於韓國與習近平會面。在接受福斯商業台採訪時,川普坦承「課徵高關稅難以為繼」,承認這「並非長久之計」,但同時強調這是被中方行為「強迫」的選擇。

川普政府的關稅策略體現了複雜的戰術考量。一方面,極高的關稅威脅(157%)作為談判槓桿具有強大的威懾效果,能夠迫使中方回到談判桌並做出更大讓步。另一方面,川普也清楚認識到高關稅的不可持續性,這將導致美國消費者成本上升、企業競爭力下降,以及供應鏈調整的巨大摩擦成本。

川普對習近平個人關係的強調,以及對達成「公平協議」的堅持,反映了其談判策略的核心:透過極限施壓創造談判優勢,同時保持高層溝通管道的暢通。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哈塞特對川普和貝森特能夠與中國進行有效對話表示「高度信心」,這些表態為緊張關係的緩解創造了政治空間。

彭博:中共稀土管制做過頭 給川普扳回機會 國際聯盟產生

中共在稀土供應鏈方面實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已成為這輪貿易摩擦的關鍵轉折點。根據彭博資訊的分析,這一決定被視為前所未見的強硬策略,但可能存在戰略誤判的風險。中共的新規不僅針對美國,還要求外國出口商在出口含有中國特定礦物的產品到全球任何地區時,都必須獲得許可,這種做法的外溢效應直接衝擊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

這一舉措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為川普政府重新整合盟友提供了絕佳機會。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透露,美國官員正與歐洲盟友、澳洲、加拿大、印度和亞洲民主國家洽談擬定全面性對策,暗示著一個針對中國稀土策略的國際聯盟正在快速成形。

彭博資訊報導,中共決定祭出前所未見的稀土供應鏈出口管制,是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本周華府年會主要議題。

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呼籲七大工業國(G7)「團結一致回應」中共舉措,德國財政部長認為歐盟可能聯手做出回應。澳洲國庫部長查默斯(Jim Chalmers)則表示,澳洲已為滿足美國和其他市場稀土需求做好萬全準備。澳洲總理下周將前往華府,希望就重要礦物供應鏈談成協議。

這一切與六個月前截然不同,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號召各國站在同一陣線,對抗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高關稅。中共宣稱祭出最新限制措施是因為美國擴大管制,但這些措施也要求外國出口商出口含有中國大陸特定礦物的產品至全球任何地區時,必須獲得許可。

龍洲經訊中國大陸研究副主任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說:「最大風險在於中國大陸政府做過頭了,擾亂全球稀土供應鏈可能給人一種印象,即北京當局在缺乏明確理由情況下傷害許多國家。」

關鍵觀察指標與後續發展

未來兩到三周內,以下指標將決定美中貿易關係的發展方向:

  • 貝森特與何立峰會後是否發布聯合聲明,特別是對關稅與稀土許可的具體表述
  • 馬來西亞會談是否就關稅暫緩與稀土許可透明度提出可操作的時間表
  • 韓國川習會是否宣布框架性協議,包括分階段降溫機制和快速通道處理企業個案
  • G7、歐盟、澳洲是否將口頭支持轉化為具體的協同行動
  • 中國是否對管制細則進行技術性調整,以降低過度外溢的國際觀感

長遠來看,無論短期節奏如何變化,供應鏈去風險化與重要礦物來源多元化的結構性趨勢已在本輪波動中得到強化。美中正處於「大國博弈的極限施壓期」與「全球供應鏈重塑的過渡期」的歷史交疊點,如何在維權與穩定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將是對兩國政治智慧的重大考驗,也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治理的未來格局。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