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龍和三十幾位作家乘著一輛大巴,上五臺山去了。(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987年山西省作家協會組織了「黃河文學筆會」,參加會議的,都是當時文壇的精英。會議第二天,三十幾位作家就乘著一輛大巴,直奔五臺山觀光去了。
到了廟裡,有的人見佛就拜,燒香、磕頭,一步都不馬虎,非常虔誠。但有的人就不一樣了。
當他們來到「法輪常轉」那個地方的時候,大家忽然活躍起來了,有人這樣轉,有人那樣轉。一位漂亮的年輕女編輯還說,我就反著轉,又能怎樣?很快又有幾個人跟風,反轉起了法輪,大家一邊轉,一邊還高聲喧鬧,十分招搖。
後來,他們在大殿裡見到了一位美貌的尼姑,又肆無忌憚地評判起來了。女編輯講得最起勁。尼姑受不了他們指指點點,只好退出大殿,匆忙走了。
第二天,大巴載著作家們來到了著名的景點「佛母洞」。
佛母洞是五台上最著名的聖境之一。佛母,指的就是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
佛母洞分為外洞和內洞,外洞開闊,洞口有3米高,洞的盡頭有一個小口通往內洞,入口處十分狹窄,只能容一個人爬進去。進去以後,裡面就寬敞多了,能容納五六個人。整個洞是葫蘆形狀的,洞壁上
的鐘乳石和石筍,以及洞壁的形狀,看上去就像是人體的五臟六腑。
最特別的是洞的右側,有一些乳白色的條紋,跟人的脊椎骨和肋骨十分相像,而洞口,就位於右側肋骨的地方。這就跟釋迦摩尼佛誕生的故事相當契合了。佛教故事中說,菩薩乘著白象,從佛母的右肋下
入胎,後來太子(釋迦摩尼)就從右肋下生出來了。所以,這個佛母洞,在中外佛教聖境中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被稱為是「神來之筆」。
許多人來五台上,都想方設法要去鑽一下佛母洞,祈求佛母加持。他們認為,入洞是投胎佛母,受佛母養育之恩;出洞寓意著從佛母腹中重獲新生,脫胎換骨。
這麼神奇的洞,作家們自然也很想進去看看。
一位知名的評論家率先鑽了進去。不巧這時下起了小雨,因為洞口十分狹小,其他人擔心會弄髒衣服,就沒跟著他往裡鑽。
評論家一個人在洞裡感到孤單,就向外面喊話,鼓動別人也往裡鑽,說:「我真的看到了佛母的心肝五臟」。
一位上海評論家就問了:「你怎麼知道那就是佛母的心肝?你見過人的心肝五臟嗎?」他說:「我沒見過人的,還沒見過豬的嘛!」可任憑他怎麼鼓動,都沒有人肯往裡鑽了,他只好又鑽了出來。
離開「佛母洞」,他們就下了山。大家依然很興奮,車廂裡到處都是鬧哄哄的,每個人都在大聲講話。
忽然,沒人說話了,車廂一片安靜。因為他們看到,大巴車失控了,像飛機俯衝地面一樣,飛速往山下衝,然後就是「砰」的一聲,接著是一陣陣稀哩嘩啦的聲音。
蔣子龍說,他感到自己在一個滾動的容器裡,被拋起又摔下。
最後,一切都安靜下來了。
大家從座位上慢慢直起身子,面面相覷。只見有的人滿臉是血,有的人已經陷入昏迷。那位偏要倒轉法輪,後來又很放肆評論尼姑的女編輯,腦門上被撞開了一道大口子,一位廣東評論家前胸一片血紅,面色慘白。
曾經把「佛母洞」和豬內臟相提並論的那位評論家,沒有傷到別處,卻唯獨撞傷了嘴巴。嘴腫得老高,讓人一下子聯想到豬的長嘴,特別搞笑。但沒有一個人笑得出來,大家都覺得毛骨悚然,因為每個人
都清楚記得,他在佛母洞裡都說了些什麼。
蔣子龍說:「這說明文人們覺悟了,開始懺悔,他們意識到在此之前的許多話很不得體。你可以對佛不信、不拜,但既到佛山來,就該對佛有起碼的尊重。」
後來他們才知道,車的剎車忽然不靈了,翻倒在了左側的山溝裡。但神奇的是,車被撞成了一堆廢鐵,但這一車的人都性命無憂,只有幾個人受了點輕傷。
而蔣子龍自己身上,也發生了一件奇異的事情。車禍後,他自己感覺沒事,但在當地醫院被檢查出了「第九根肋條骨折」。他回家後又看了五家醫院,結果三家說沒事,兩家說的是同樣的骨折。正好是一
半對一半。
他深深迷惑了,就去請教了一位高人。
高人說,你的肋骨沒事,那不過是五臺山對你的一個小提醒。你仗著個子高、架子大,想看聖山卻又對佛不敬,看到年輕人言語輕狂,竟不加勸阻。五臺山漫山遍野都是去朝聖的人,唯你們這些人逆向而
動,豈能不傷?佛不怪人人自怪,要謹防自己的心啊!
蔣子龍明白了,這就是佛幽默的點化,信與不信就在於自己的悟性了。
15年後,蔣子龍回憶過往,決定寫一篇文章把這個離奇的車禍公布於眾。
在文章最後,蔣子龍用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一句話:「禍必以罪降,福必以善來」。
他說,之後他再看山或進廟,都會「先在心裏放尊重,不多說多道。守住心就是守住嘴,特別是對自己不瞭解的事情,絕不妄加評判。」
責任編輯:岳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