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貿易戰(Pexel)
【看中國2025年10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綜合報導)在中共四中全會結束而稀土風波尚未完結之際,美國總統川普10月24日宣布將於30日與習近平在韓國會面,此次川習會將如何影響未來美中貿易戰態勢引起關注。知名經濟學家程曉農與臺灣經濟學家吳嘉隆分析,中美關係從合作走向對抗是一種必然,根源在於中共模式。
美中關係演變:從改革開放到冷戰起點
程曉農將中美關係追溯到1985年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那時,中國吸引外資,成為「世界工廠」——全球企業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製造產品,主要出口美國。程曉農指出,這種模式最初是外資驅動,如臺灣、香港企業帶來的「兩頭在外」政策:訂單在外、原料在外,中國僅負責加工,但隨著勞動力、土地成本上升,中國企業將工廠外移至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形成「一帶一路」擴展,演變為「世界的工廠」。這些工廠仍面向美國市場,通過「洗產地」規避關稅,實質上是走私,程曉農強調,這導致美中貿易不平衡:中國巨額順差,美國赤字累積,迫使美國借債支撐經濟,每年財政預算四分之一用於支付國債利息。程曉農進一步分析,這種經濟增長模式從一開始就注定與美國對決,因為中共利用經濟全球化1.0版積蓄實力,同時制定對外擴張的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將經濟合作轉化為對抗工具,導致中美關係從互利走向零和博弈。
吳嘉隆補充,這一演變反映中共「出口依賴」模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口增長最高達30%,但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吳嘉隆指出,拜登時期的美中關係尚有「管控競爭」空間,避免對抗升級;但川普(特朗普)回歸後,雙邊充滿敵意,進入「全方位對抗」。
近期稀土管制事件,便是中共「經濟脅迫」的典型。10月10日,中共商務部要求使用中國設備或技術的海外稀土項目需申請許可,甚至民用產品含0.1%中國稀土也需審批。這針對巴基斯坦-美國合作(9月底簽署稀土投資協議,10月4日運出一船稀土至美國東海岸),吳嘉隆稱其為「長臂管轄」,挑戰美國霸權。
兩人觀點有相似之處。程曉農視此為中共「亮劍」,從貿易談判失敗,轉向武器化稀土、電動車等資源,目標壓垮美國市場,將其變為「經濟殖民地」,他還指出,中共早在川普第一任期默認貿易對等協議,卻被習近平撕毀,如今知道談判無門,只能亮出航母、核潛艇等軍力,試圖迫使美國後退,以掌控世界規則。中共撕毀川普第一任期協議後,再無談判餘地,冷戰從2020年點燃,已進入第二階段。他強調,這種紅色政治基因決定了中美關係惡化,從經濟對抗到政治對抗,每一領域都旨在弱敵強我,最終使貿易大門完全關閉的風險急劇上升。吳嘉隆則將其定性為「經濟侵略」,全球已覺醒,歐盟、G7開發本土稀土,聯合反制。川普10月1日起上調關稅至155%,威脅100%額外關稅,甚至國會提案500%。
內部危機:內卷與通縮雙重夾擊
吳嘉隆還深入剖析中國經濟內部困局,診斷「通貨緊縮」是核心問題,價格下跌引發消費者觀望,形成「惡性螺旋」:需求收縮、廠商降價、預期強化、消費更保守。《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第三季度零售增加值創近一年新低,GDP平減指數連續10季負值,陷入長期通縮,失業潮加劇:外銷訂單流失,中小企業倒閉,內陸勞工返鄉「另類創業」,導致農村失業上升、消費萎縮,連鎖效應波及房地產業(價格跌至七成以下)、地方債、銀行流動性,金融爆雷風險高企。
程曉農進一步揭示,通縮與「內卷」源於中共模式「增長依賴性」,中國政權的合法性建立在高出口增長上,但巨額外匯儲備(最高3萬億美元)回流國內,推高房地產泡沫,泡沫破裂後,全國房價平均下跌超三成,首付「白白被吃掉」。程曉農指出,這不是偶然,而是中國模式「必然生出房地產泡沫的兒子」,他還強調,中國模式從1985年到2045年的60年循環,將從封閉走向繁榮,再因國際失衡、對抗而重回原點,增長極限源於集權政府頑強推動經濟,各級官員為陞官競相超額執行政策,導致盲目膨脹。程曉農補充,這種模式下,中國經濟已不再完全由中南海掌控,而是深受中美冷戰升級的影響,過去經濟隨國際局勢波動,如今則面臨被動局面,出口受阻進一步加劇內部通縮和內卷。
吳嘉隆指出,中共「雙循環」戰略破產,內需不開,只好重返出口,傾銷電動車(年產超千萬臺)、太陽能板等「新三樣」,引發歐盟、東盟等反傾銷壁壘。
兩人一致認為,「內卷」是中共模式的結構性缺陷,吳嘉隆形容為「過度競爭、邊緣生存,互相廝殺殘酷」;程曉農則指其為「增長的極限」,源於集權政策驅動的盲目投資,地方政府為政績競相推高房地產、基建,造成產能過剩,如今,投資飽和(鋼鐵、石化閑置),內需疲軟,出口受阻,經濟陷入「全面停滯」。
美中冷戰升級:規則制定權之爭與全球脫鉤
程曉農與吳嘉隆均強調,冷戰核心是「規則制定權」之爭。程曉農比喻,中共欲將國際規則「撕碎重來」,如將跳遠改成「往後跳」、跑步改成「蛇形跑」,以控制全球市場,養活「紅色巨龍」,稀土管制是其「武器化」手段,試圖卡住晶元、電動車等產業供應鏈,他還指出,中共從稀土到地板等無數產品,都通過「以市場換技術」竊取美國知識產權,永久性佔有,相當於系統性偷竊,導致美國無數企業該當何罪。程曉農進一步指出,中共軍事新戰略已將中美冷戰定格為必然,中國一面利用經濟全球化積蓄實力,一面早已制定對外擴張的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這不僅限於經濟領域,還延伸到全球安全格局,迫使美國及其盟友全面反制。
吳嘉隆補充,中方「長臂管轄」挑戰美國霸權,引發翻臉,美國財長貝森特點名斥責中共談判代表李承剛,標誌雙邊關係從「客氣」劉鶴時代跌至冰點,李承剛被免職,可能是中方對美壓力的「小退讓」,但難改大局。
全球反制浪潮加劇:歐盟、G7開發本土稀土,越南、印度「洗產地」受挫(越南對美出口跌1/3,蘋果撤出印度)。程曉農預言,中共「自毀」行為(如洗產地、改規則)將使其退出國際經貿圈,重回封閉,他強調,冷戰第二階段中共無奈,只能武器化一切全球需求大的資源,但最終稀土等武器將被廢,各國開發本土供應鏈,再無依賴中國。吳嘉隆警告,川普的「極限施壓」不僅是稀土,而是全鏈條「去中化」,從晶元到地板,供應鏈重塑勢不可擋,美國霸權不容挑釁,北京高估自身執行力,低估美國盟友網路。
未來路徑與潛在結局:轉向新型經濟思維抑或持續自我扼殺的困境
吳嘉隆提出解方,即摒棄出口依賴,技術創新轉向內需,聚焦教育(職場培訓)、醫療(健保擴容)、住房(調控改革)、社會福利(減儲蓄憂慮),釋放購買力,激活內需市場,減少傾銷摩擦。程曉農則悲觀:中共模式「集權推經濟」,政策驅動投資,注定「增長極限」,四中全會或聚焦「反內卷」,但集權本質難改,經濟或淪為權力鬥爭籌碼,他指出,中共越用稀土等武器勒緊自身脖子,越產生幻覺舒適,最終自殺性行動將葬送政權,冷戰是中共點燃,卻也必敗於此。程曉農在最近訪談中進一步透露,四中全會秘密報告曝光,習近平為美中冷戰全面升級進行「體制防震」,表面討論「五年規劃」,實質是政治焦慮下的清洗與調整,但這無法逆轉經濟下行的國際關係難題,冷戰已定格,中國面臨非經濟衝擊的長期困境。
兩人都預判,若不改革,脫鉤將加速,中國將重回封閉。程曉農形容為「從起點到起點」的循環:毛時代封閉→改開繁榮→對抗封閉,他強調,全世界經濟學家本應懂此邏輯,卻多為草包,如今根據國際動態可見,中國將被漸推離全球供應鏈。吳嘉隆補充,中共「自勒脖頸」,稀土等「武器化」如「海參再生」,看似頑強,實則自毀。四中全會與APEC會晤成關鍵節點:中方退讓或頑抗,將決定冷戰烈度,全球已醒,供應鏈「去中化」不可逆,中共模式面臨終極考驗。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