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25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左四)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會展中心與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右)舉行雙邊會晤。川普此次訪問馬來西亞,將出席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峰會,之後將前往日本,並經韓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美中貿易戰持續膠著的背景下,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舉行的關鍵貿易會談備受全球矚目。在這次備受期待的「川習會」之前,美中兩國高層貿易官員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密集磋商。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會談結束後向外界表示,美中兩國官員已為即將到來的領導人會晤建立起一個「非常正面的架構」,為兩國元首的對話奠定了基礎。
美中貿易磋商為「川習會」鋪路 吉隆坡會談建立正面架構
此次吉隆坡會談是美中兩國自今年5月以來舉行的第五輪面對面貿易磋商,其時機點選在美國總統川普為期五天的亞洲訪問行程中,而此行的重頭戲正是10月30日在韓國與習近平舉行的「川習會」。這場高層級的預備性磋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川普上任以來,美中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關係持續緊張,雙方相互加徵高額關稅,並威脅將進一步擴大貿易限制。這不僅對兩國經濟造成衝擊,也為全球供應鏈和國際貿易體系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任何旨在緩和緊張局勢、尋求解決方案的對話都顯得彌足珍貴。吉隆坡的這次磋商,正是為了在兩國元首會晤前,盡可能地縮小分歧,尋求共識,為川習會的成功舉行創造有利條件。
參與此次會談的美方代表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和美國最高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中方則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領銜。這些關鍵人物的參與,凸顯了雙方對此次磋商的重視程度,也預示著會談可能觸及廣泛且深層次的議題。
美方官員的積極表態與會談性質
在兩天的密集磋商結束後,美方官員向外界傳達了積極的信號,這對於緩解市場擔憂、提升對「川習會」的期待具有重要作用。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吉隆坡向記者表示:「我會說,這次磋商有建設性、深遠且深入,讓我們能夠向前推進,並建立起非常正面的架構,為領導人會晤奠定基礎。」這番話不僅肯定了會談的實質內容和過程,也明確了其作為「川習會」前奏的戰略定位。他所強調的「建設性、深遠且深入」,暗示雙方在討論中觸及了核心問題,並進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而非僅僅停留在表面。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在暫離談判去會見川普時也持樂觀態度。他表示:「我認為我們正朝著兩位領袖舉行富有成效會談的方向邁進。」葛里爾的表態與貝森特相互呼應,共同向外界釋放出一個信息:儘管挑戰重重,但美中雙方都希望通過對話,為緊張的貿易關係找到一個積極的出口。這種對「富有成效」的期待,為即將到來的元首會晤營造了較為樂觀的氛圍。
這些積極的官方表態,反映了雙方在面臨巨大壓力和潛在升級風險時,共同尋求穩定和管控分歧的意願。它們旨在為市場注入信心,並為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的對話創造一個更加有利的政治環境。
磋商的核心議題與關切點
吉隆坡的貿易磋商涵蓋了美中兩國之間一系列複雜且敏感的議題,這些議題不僅關乎兩國的經濟利益,更觸及了國家安全、科技競爭和地緣政治等多個層面。貝森特在記者會上明確指出,雙方討論的議題包括:
農業採購(Agricultural Purchases): 美國一直以來都高度關注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量,特別是大豆等主要農作物。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國曾承諾大幅增加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但實際執行情況受到多方因素影響。此次磋商顯然再次將此議題提上日程,美方希望中國能恢復或擴大相關採購,以緩解美國農民的壓力。
TikTok: 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短影音平台,TikTok的所有權和數據安全問題已成為美中科技競爭的焦點。美國政府曾多次對TikTok可能存在的國家安全風險表示擔憂,並採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此次磋商可能涉及TikTok在美國的運營模式、數據管理以及所有權結構等問題,以尋求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芬太尼(Fentanyl): 芬太尼是一種合成鴉片類藥物,其濫用已在美國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美國政府一直呼籲中國加強對芬太尼及其前驅物的生產和出口管制,以遏制其流入美國。這是一個美中兩國可能開展合作的領域,透過執法協調和信息共享來共同打擊非法貿易。
貿易(Trade): 廣泛的貿易議題自然是磋商的核心。這包括了現有的關稅問題、非關稅壁壘、市場准入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雙方可能就如何解決這些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以期找到一個更為公平和平衡的貿易框架。
稀土(Rare Earths): 稀土是現代高科技產業和國防工業不可或缺的關鍵礦產,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近期,中國收緊了對稀土和重要礦產的出口管制,這被視為對美國科技限制的反制措施,也成為習近平在美中貿易戰中的重要籌碼。美方在此次磋商中提出稀土議題,顯然是為了應對中方的戰略壓力,並尋求確保美國關鍵產業的供應安全。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在被問及是否討論稀土時,也確認了其在廣泛議題中的重要性。
整體雙邊關係(Overall Bilateral Relations): 除了具體的經濟和科技議題,雙方也可能就更廣泛的雙邊關係進行了溝通。在當前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下,穩定和管理美中關係的整體走向,對於避免誤判和潛在衝突至關重要。
關鍵的「貿易休戰」議題與川普的最終決定權
在吉隆坡的磋商中,一個極為關鍵的議題是「延長貿易措施的休戰期」。這個議題的緊迫性源於川普政府此前的強硬表態。川普曾揚言,為報復中國大幅擴大對稀土磁鐵和礦物的出口管制,將從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這個11月1日的截止日期,使得在「川習會」前達成某種形式的「貿易休戰」顯得尤為重要。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明確表示,討論議題很廣泛,包含延長貿易措施的休戰期。這表明美中雙方都意識到,避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如果未能延長休戰期,或者川普真的兌現其加徵100%關稅的威脅,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災難性的影響,並使美中關係陷入更深的僵局。
然而,貝森特也特別強調,川習會上任何延長美中貿易休戰的協議,都將是「川普總統的決定」。
因此,儘管吉隆坡的磋商建立了「正面架構」,但最終能否避免貿易戰升級,關鍵仍繫於川普與習近平在韓國會晤時的互動和決策。
川習會的戰略背景與預期
儘管美中雙方在吉隆坡的磋商中展現了積極的態度,並為「川習會」建立了「正面架構」,但兩國關係中根深蒂固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挑戰和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首先,貿易戰不僅僅是關稅問題,它還涉及技術競爭、知識產權、國家安全以及全球產業鏈重構等更深層次的戰略博弈。這些問題難以在一次會談中徹底解決。
其次,川普總統的決策風格一向難以預測。儘管其團隊為會談做了充分準備,但川普最終是否會接受任何協議,或者是否會在最後關頭突然改變策略,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他對中國的強硬立場,特別是在稀土和關稅問題上的威脅,顯示了他不惜採取極端措施的傾向。
因此,吉隆坡磋商的「正面架構」雖然為「川習會」帶來了一絲曙光,但這也僅僅是漫長而複雜的談判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成果。真正的考驗將在川普與習近平面對面會晤時展開,他們能否在各自國內壓力和戰略利益的權衡中,找到一個既能避免貿易戰升級,又能為未來關係發展提供方向的解決方案,將是全球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