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情五處警告 華裔律師李貞駒為「影響力間諜」(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11-14 08: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律師
李貞駒。(圖片來源: 共用領域 微博) 

英國情報機構於2022年向國會發出罕見警告,指一名長期活躍於英國華人社群與政商圈的律師李貞駒(Christine Lee)被懷疑為中共「統戰」與「影響力作業」的代理人。此一警示不僅震動英國政壇,也引發關於外國干預、慈善與選舉政治資金透明度的激烈討論。

從移民律師到中共顧問

李貞駒1974年自香港移居英國,11歲進入當地學校;1990年創辦個人律所,主攻移民與簽證領域,因業務性質與大量中國來英人士往來,逐步與中國駐英使領館、海外華人事務機構建立密切往來。2008年她被任為中國駐英使館的法律顧問,後來又成為北京僑務機構的法律顧問;2018年該機構被整合為中共統戰部體系的一部分。這條「法律+社群活動」的軌道,構成了她被視為具影響力的基礎。

組織化的影響工程 英國華人參政項目與政治捐款網路

2006年李氏創立「英國華人參政項目」(British-Chinese Project),定期舉辦研討、訪華團與交流活動,並扶植部分華裔政治新秀參選;她本人也以個人與所屬機構名義向多位國會議員與政黨派別捐款。

BBC與調查媒體指出,李氏透過社群網路把握「可培植的人脈」,這與情報機構關注的「長期影響力投入」特徵高度契合。

MI5發出警示 被當事人反訴告上法庭

英國國內情報機構向下院議長與部分議員發出「干預警報」,稱李貞駒被認定與中共統一戰線系統有關,並可能透過資金、關係與活動「影響」英國公共與政治領域。情報機構的評估屬國家安全範疇,公開原因與細節受到保密限制;因此雖有警示,卻未必觸及可公開起訴的證據門檻。

面對MI5的警示,李貞駒否認不法行為,並在2023年向專責的調查法庭提出訴訟,要求情報機構披露評估依據與具體事實,指控其名譽被不當損害。法庭程序中亦有主張(由部分政治人物提出)——MI5發出警示的時機或與當時英國內政政治事件(例如Partygate)有關,引發是否存在政治動機的質疑。

法院裁決 駁回李氏對MI5的訴求

2024年12月,英國的專責法庭(Investigatory Powers Tribunal)對李氏提告作出裁決,三位法官一致認為MI5當時發出警示有「合理的國家安全基礎」,因而駁回李氏對MI5的訴求。公開判決維持了情報機構在涉外干預事項上的廣泛保密與裁量空間;但裁決也在社會上留下兩個爭議點:一是國會與公民是否獲得足夠透明以監督外國影響力?二是被警示人士在未受刑事起訴狀態下的聲譽救濟途徑是否足夠?

軍情五處罕見出手 中共滲透警報升級

2025年初,英國軍情五處(MI5)發出一份罕見的「外國干預安全警報」,直指華裔律師李貞駒涉嫌代表中共在英國議會活動,以捐款、聯誼、招募為手段,影響政策與政界人脈。

英國內政部稱,這是經過「長期調查、極具戰略意涵」的情報結果,顯示中共對英國民主體系的滲透不再是抽象威脅,而是具體行動。

根據警報,李貞駒與中共中央統戰部「秘密協調」,長期推動影響行動,資金來源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外國公民,並用以贊助英國多位議員與政黨。MI5更警告,她的核心任務是「塑造親中政治環境、削弱對中共人權質疑」。

捐款滲透 從工黨到自由民主黨

李貞駒以「華人社區領袖」與「慈善律師」身份活動多年,與英國兩大黨均保持密切往來。

根據《BBC》與《衛報》報導:工黨議員巴裡.加德納(Barry Gardiner)在五年間收受李貞駒律所超過42萬英鎊捐款,主要用於僱用研究助理。其子甚至擔任加德納的日程經理。

自由民主黨領袖埃德.戴維爵士(Sir Ed Davey)在擔任能源大臣期間也收受5000英鎊捐款,儘管他表示這筆資金「合法透明」,但坦言這是他「首次感到不安」。

英國議會記錄顯示,李貞駒多年來通過其律所Christine Lee&Co.向各政黨捐款,涉及金額龐大且跨越政治光譜。這種「跨黨操作」正是中共統戰的典型策略:以經濟利益換取政治影響力。

統戰滲透的「英倫樣本」 從社區到議會

李貞駒早年在英國創建「英中法律協會」及「英國華人議會跨黨派小組」,聲稱要「促進多元、代表華人」。然而,MI5指出這些組織實際受中共統戰部指導與資助,用以滲透英國政壇、收集情報與塑造親共輿論。安全部門指出,她以聯誼、邀請、捐助為名,實為情報收集與關係綁定。

這類活動在中共統戰系統中有明確定義,被稱為「政治影響行動(Political Influence Operations)」——即以「文化、經濟與情誼」為包裝的滲透。

英國安全學者喬納森.埃文斯警告:「這不是間諜行動,而是一場長期的政治工程,目的是在議會內部培養對北京友好的聲音。」

政界震動 要求驅逐 立法防範

保守黨重量級議員、前黨魁伊恩.鄧肯.史密斯爵士(Sir Iain Duncan Smith)在下議院緊急發言,直指「這是英國國家安全的重大漏洞」,並呼籲立即驅逐李貞駒出境。

前國防部長托比亞斯.埃爾伍德也表示:「這正是中共典型的『灰色地帶干涉』,政府必須立即回應。」內政大臣普麗蒂.帕特爾則公開譴責:「有人明知故犯,代表中共滲透英國政治,這令人深感憂慮。」她強調政府已強化「反外國干預計畫」,但也承認現行法律「無法完全應對政治滲透」。

情報界的警訊 中國取代俄羅斯成頭號威脅

根據BBC安全記者戈登.科雷拉分析,MI5公開針對個人的警告極為罕見,意味著情報部門「極度重視此案」。

過去英國情報焦點多放在俄羅斯的滲透,如今焦點轉向中國——尤其是在學術、科技與政治層面。

MI5官員坦言:「中國不是來偷文件的,而是要改變我們的政治生態。」

由於英國尚缺乏完整的反外國干預法,情報部門決定公開曝光,以防進一步滲透。這種策略被視為「陽光消毒」行動——通過公眾揭露來切斷滲透網路。

自由民主的防線

當中共以「慈善、文化、社區」為名滲透議會,當統戰部的金錢與關係網滲入立法核心,英國乃至整個西方都面臨同一挑戰:李貞駒案不僅是一起「捐款醜聞」,更是一場關於民主制度自我防衛力的警示。

「不是坦克壓境,而是笑臉與支票。」在全球化的表象之下,一場「無聲的意識形態戰爭」早已開打。

正如MI5報告所言:「中國試圖塑造未來的英國,從影響一名議員開始。」

中共統戰與民主國家的脆弱點及對策

學界與情報分析家將李貞駒案件視為中共海外影響力工具箱的典型案例——「資源+社群+人脈」混合運用,長期培養能與當地政商精英建立關係的中間人(或代理組織)。英國、澳洲與美國的報告均指出:統戰手法(包括資金支援、教育與文化交流、社群組織及誘導性公關)能在不違反當地法律的前提下,改變信息、議題與決策生態,形成「慢性影響力」。對抗之道不僅是情報單位的警告,還需立法、政治透明化、政黨與學術領域的盡職查核和社群媒體教育。

李貞駒案的要義不在於單一個案是否構成刑事罪名,而在於:外國政權利用民間組織與個人作為影響力工具時,民主社會如何在保護開放與自由的同時,防止制度性滲透。

MI5公開警示雖屬非常手段,但法院支持情報機構判斷,亦反映出英國對「外國系統性干預」的高度戒備。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