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總統(圖片來源:ROBERTO SCHMIDT/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報導)Moneywise報導指出,川普(特朗普)總統推動的關稅與貿易政策正逐步展現影響力。儘管這些舉措在初期曾引發市場震盪,但如今已明顯提升聯邦政府的關稅收入,在財政上形成支撐。
今年1月,在川普宣布加征關稅之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2025財年的關稅收入約為800億美元,與過去五年平均水平相近。然而,如今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已帶來1950億美元收入,僅7月份就徵收了近300億美元。
兩黨政策中心經濟政策副總裁沙伊.阿卡巴斯(Shai Akabas)對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表示:「現代以來,關稅收入從未超過聯邦政府總收入的2%左右。但在當前關稅水平下,這一比例可能升至5%,甚至更高。」
CBO的最新報告進一步顯示,關稅對財政赤字的改善將十分顯著。「如果2025–2035年期間關稅維持上調趨勢,那麼在2025年1月6日至8月19日實施的關稅措施,將使基本赤字(不含淨利息)減少3.3萬億美元。」
隨著聯邦借貸需求下降,政府利息支出還能減少0.7萬億美元。整體來看,至2035年關稅預計可讓赤字縮小約4萬億美元。
CBO也提醒,關稅帶來財政改善的同時,也會對投資、生產力及物價造成影響。未來美國消費者可能承擔部分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美國上訴法院此前對部分關稅政策提出質疑,目前相關政策已提交最高法院審理。最終裁決將決定未來關稅布局的走向。
經濟期待與現實落差:選民關注改革進度
《今日美國》評論指出,超過7700萬選民再次支持川普,其中許多人期待他繼續推動經濟重建,這是美國民眾最關注的議題之一。
川普主張以更精簡的政府與更具競爭力的自由市場推動美國經濟:降低支出、放鬆管制、促進企業發展。這些方向性改革正在陸續落地。
部分政策討論仍在進行中,例如以關稅收入發放2000美元支票的構想。分析人士指出,政策實施的關鍵在於平衡短期刺激與長期財政紀律,確保關稅收入最終有助於減輕赤字、增強經濟體質。
美國民眾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正在變化。CNN數據分析師哈里.恩滕(Harry Enten)指出,2024年10月,川普在「應對通脹」議題上比賀錦麗(Kamala Harris)高9個百分點;但隨著政策處於過渡階段,民眾對經濟狀況的觀感波動增大,目前該議題上的支持度存在一定起伏。
儘管消費者整體信心趨緩,但仍在股市的美國人對市場前景保持樂觀。
經濟數據呈現差異 民眾感受與黨派傾向相關
關於為何美國民眾對經濟感受存在落差,多個機構提供了線索。
ADP數據顯示,9月私營部門就業減少3.2萬個,10月又增加4.2萬個。但ADP在11月11日發布的另一份報告中指出,10月私營部門「每週」減少11250個崗位,顯示就業狀況仍在調整。
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約74%的美國人認為經濟一般或糟糕」,且經濟前景與黨派傾向高度相關:共和黨選民整體更看好經濟方向,而民主黨選民感受較為謹慎。
這種差異說明,經濟情緒不僅取決於宏觀數據,也受到政治立場影響。
事實上,美國經濟內部已經出現一些積極信號。許多政策正處於「重塑階段」,需要時間逐步反映到經濟生活中。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與產業鏈重構正在改變美國與全球供應鏈的關係,這些變化有望帶來更具競爭力的長期布局。
億萬富翁投資者查馬斯.帕裡哈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在討論熱門播客「All-In」時表示:「關稅具有雙重效應。它們正在重塑全球秩序,並讓美國重新掌控許多全球市場。」
政策方向:重振經濟的長期任務
《今日美國》評論稱,美國民眾對經濟狀況看法分歧,但這並不代表整體經濟悲觀。對於川普政府而言,更關鍵的是堅持結構性改革方向,而不是依賴短期措施。
皮尤研究中心指出,「44%的共和黨人與傾向共和黨的獨立人士認為經濟良好或優秀」。這說明仍有大量選民對川普的經濟政策保持信心,並期待改革逐步帶來改善。
川普能夠再度上任,部分原因就是他承諾要帶領美國經濟回到更強韌的軌道上。而這一過程本身就需要時間累積。
美國經濟並未處於崩潰狀態,許多基本面在穩步改善,但短期內未必立即反映在消費者情緒上。在這一關鍵階段,堅持降低赤字、強化競爭力、重塑產業鏈,仍是川普經濟議程的核心。
只要方向正確,經濟改善需要時間並不意外。川普政府的任務,是讓美國重新成為一個「能負擔、可發展、更具機會」的經濟體,而持續推進結構性改革,就是最穩健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