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帶孩子去這三個成人場所 絕非迷信(組圖)


孩子的世界應該是清靜、有序的。
孩子在合適的年齡,接觸正確的事物,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周易》有云:蒙以養正,聖功也。在孩子啟蒙時期培養純正無邪的品性,是至關緊要的大事。如今不少長輩疼愛孫輩,總想帶著他們到處見世面。但有些場合,孩子去得多了反而擾亂心神。特別是下面這三件事,需警惕,它們會在日積月累中,悄悄影響著孩子的心性。

一、不帶孩子入是非

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成人之間的恩怨,摻雜了太多複雜的情感和利益。

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他們無法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更無力承擔這種情感重負。

讓他們捲入其中,只會讓他們感到困惑和不安。

而成年人的問題,應該由成年人自己來解決。

在電影中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因為戰爭,一對無辜的父子被關進了集中營。

面對極其殘酷的成人世界,父親編織了一個巨大的「謊言」。

父親將集中營的各種苦難和傷害解釋為「遊戲規則」,他告訴自己的5歲的兒子:

只要遵守規則,攢夠遊戲積分,就能實現一個願望。

兒子興致勃勃地遵守父親口中的「規則」,父親則獨力承擔著所有的恐懼和痛苦。

在影片的最後,兒子贏得了「遊戲」,他迎來了一輛夢寐以求的坦克。

那是盟軍的坦克,兒子得救了。

但父親,永遠留在了集中營,他用生命為兒子隔絕了成人世界的殘酷,捍衛孩子的童年。

《論語》有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成人世界的是非恩怨,本就不是孩子應該沾染的。

他們的心靈還很柔弱,承受不了太多負面情緒。

一個總是在聽大人抱怨、訴苦的孩子,性格容易變得憂鬱和早熟。

我們要讓孩子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是向善的。

即便將來他們會看到陰影,但童年儲存的陽光,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二、不帶孩子去攀比

《新唐書》有言:「奢靡之始,危亡之漸。」

奢侈糜爛的開始,就是危亡的徵兆。

對孩子而言,過早陷入物質攀比,更是有害無益。

過度攀比會讓他們變得虛榮、浮躁,並且無比脆弱。

因為攀比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一旦比不過別人,挫敗感和自卑感便會油然而生。

北齊琅琊王高儼為武成帝高湛第三子,自幼得父母極致寵溺。

他見兄長後主高緯有御賜新冰、早李,便怒問「為何獨不與我」。

父母竟嚴懲未及時供奉的官員,縱容其攀比之心。

武成帝甚至恢復廢弛舊制,讓任御史中丞的高儼享有與太子同等的儀仗。

9歲入仕的高儼身兼十數要職,掌控禁軍與司法,漸生僭越之心。

武成帝駕崩後,高儼因與權臣和士開有矛盾,竟假傳聖旨誅殺對方,還率三千甲士圍宮逼宮。

後主高緯起初隱忍,後以狩獵為名誘出高儼,令親信將其悶殺,時年14歲。

父母的無度縱容,終讓攀比滋生的野心釀成殺身之禍。

《宋史》有言:「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我們要教會孩子珍惜現有的生活,知足常樂。

一個孩子如果總是盯著別人擁有什麼,他就永遠看不到自己手裡的珍貴。

物質的攀比沒有盡頭,今天贏了,明天可能就輸了,人生會永遠處在焦慮中。

讓孩子學會知足,他的一生都會感到富足。

當孩子的價值感扎根於內在時,外界的物質誘惑將難以動搖他。

三、不帶孩子進「娛樂場所」


孩子的世界應該是清靜、有序的。(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國語》有言:「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行善如同登山一樣艱難,做惡卻像山崩一樣迅速。

讓孩子過早接觸成人娛樂場所,無異於將他們置於容易從惡的環境中。

孩子過早接觸,不僅容易受到不良習氣的影響,更會擾亂他們正在形成的世界觀。

孩子的世界應該是清靜、有序的。

如此,他們的心才能沉靜下來,得到更好地成長。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農戶人家,家中貧寒,父親讓兒子去放牛。

有一天,兒子放牛經過村裡的酒肆,看到裡面猜拳行令、喧鬧不堪。

他好奇地駐足觀看,被裡面的熱鬧所吸引,連牛跑到田裡吃了莊稼都不知道。

村裡人找到父親告狀。

父親氣得要打兒子,母親勸阻說:孩子是無心之失,要怪就怪那酒肆太過喧鬧。

第二天,父母就把兒子送到寺廟附近放牛。

寺廟環境清幽,僧人們早晚課誦的讀書聲深深吸引了兒子。

久而久之,兒子不但認識了許多字,還迷上了讀書畫畫。

後來他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一代大家。

《荀子》有言:「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他們會模仿所見所聞的一切。

在娛樂場所看到的言行,很可能被他們當作常態來學習。

等壞習慣養成,再想糾正就難了。

因此,要為孩子挑選優質的成長環境和活動場所。

讓孩子多待在圖書館、公園和自家的書房裡,這些地方的氣息會自然地滋養他們。

保護孩子的童年,就是保護他們的未來。

讓他們在合適的年齡,接觸正確的事物,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顏氏家訓》有言: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

人年紀尚小時,精神性情都還沒有定型,和誰親近親密,就會受到熏陶感染。

孩子的童年,清澈而純淨,一旦渾濁,便再難復清。

我們不讓孩子參與這些事,就是要讓他們保持純淨、健康的本色。

底子打好了,將來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環境,他們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至於迷失方向。



責任編輯:家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