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9月5日,在中國東部江蘇省連雲港市的一個港口,推土機鏟起含有各種稀土元素的泥土,準備裝船運往日本。(圖片來源: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21日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發言,引發中國當局一連串的反制措施,比如旅遊警示、水產禁令等,不過至今卻未祭出稀土管制。據專家分析認為,北京此次展現罕見克制,其主要考量是,一旦動用了稀土此項武器,恐怕將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而最終將會反噬中國自身利益。
據《彭博》分析指出,回顧於2010年釣魚台領土爭端的期間,中國曾經對日本實施稀土禁運,以迫使日本當局四處尋找替代來源。由於這些被稱是「工業維生素」的關鍵材料,其廣泛應用在電動車、智慧型手機和軍火製造等方面,一度讓日本吃盡苦頭。不過時隔15年後,如今的國際情勢已經大不相同了。
美國前貿易談判代表、現任的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的學者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北京打稀土牌是非常冒險的舉動」,不只會疏遠其他貿易夥伴,還更可能推動各國加速跟美國合作,來共同建立替代供應網絡。
此外,川普政府態度亦是北京須考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川普於10月「川習會」之後宣布,雙方已經針對稀土出口限制達成了「全球性」共識。如果中國在此時機向日本採取強硬措施,恐怕將會破壞好不容易緩和的局面;同時美國駐日大使葛拉斯(George Glass)已經明確表態,華府於任何中日爭端中皆會堅定支持東京。
20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於例行記者會上發出警告,如果日方「繼續一意孤行」,那麼中方將會堅決採取必要措施。可是目前北京反制措施仍還停留於禁止日本水產的進口、發布旅遊的警示,以及取消日本的藝人演出等。
華盛頓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經濟主任勒克(Philip Luck)表示,北京政府深知被視為一個「不可靠供應商」的後果,特別是在他們正在極力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之時,「他們更加傾向於限制市場准入,主要因為聲譽成本相對較低。」
日本經歷了2010年慘痛教訓之後,已經著手分散稀土供應鏈,依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資料顯示,日本對於中國稀土依賴度曾經一度降到60%,儘管近期回升至70%以上,不過在配合國內戰略儲備及抗壓能力方面已經大幅提升。近期澳洲萊納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 Ltd)也已開始供應重稀土元素,且進一步強化日本供應安全。
分析認為,即使中國方面最終選擇限制稀土出口,也將可能採取較溫和的手段,以避免加速全球建立替代供應鏈努力,比如增加文件的審查、延緩核發許可,或者引導供應商自主減少對日本的交易,避免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彈。
康乃爾大學政府學的副教授卡爾森(Allen Carlson)提出警告,中國越是利用此種影響力,非貿易夥伴國於考慮深化與中國經濟關係之時,將越有可能心存疑慮」,恐怕讓其他國家憂,「既然他們能夠對日本這樣做,為何不能對我也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