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批遲報死傷事故消息 律師:更多的是被完美隱藏(圖)


珠海
2024年11月11日,廣東省珠海市一輛汽車衝撞現場造成數十人死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今年數月以來,中國大陸多起死傷事故消息,官方通報嚴重滯後,一些事故甚至往往是先引發輿情之後,當局「不得已」才發布通報。有學者批評「掩人耳目之意昭然若揭」。還有律師直指當局先考慮社會維穩,「更多的是被完美的隱藏下去」。

中國多起死傷事故消息遲報 學者:掩人耳目之意昭然若揭

《聯合早報》消息,今年4月以來,中國引起全國關注的公共安全死傷事件中,至少10起的首次通報時間是在事發2天後。一些事故更是在事發超過10天後,在外省媒體引述知情人士和網民爆料報導後,當局才發布通報。

中國江蘇省啟東市和湖北省十堰市,10月下旬先後發生景區觀光車墜海和小學外撞人事件,分別造成4人遇難和1死4重傷。兩地官方分別在事發8天和3天後的深夜,才首次對外通報事故,一時輿論嘩然。

啟東這起墜海事故在官方通報前就已在網路上流傳多日,湖南媒體《瀟湘晨報》曾向啟東多個政府部門求證,得到的回應是「不清楚」「不知道」「等通報」等。

曾任職中共央級官媒高層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曹林,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撰文稱,「半夜雞叫,必有蹊蹺」,他認為啟東選在夜深人靜的凌晨通報,是「遲報」和「掩報」,「掩人耳目之意昭然若揭」。

曹林撰文說:「無法理解在⼀個信息如此透明、技術如此發達、通報渠道如此寬⼴的時代,這麼大的事竟然八天後,才在媒體倒逼下很不情願地發了個通報,缺乏對公眾知情的尊重。」

官方被輿情倒逼才發通報 律師:更多的是被完美的隱藏下去

今年以來,中國也有多例被異地媒體和輿論倒逼、姍姍來遲的公共安全事故通報。比如,湖北十堰一小學附近在10月22日放學時段發生汽車衝撞小學生事件,引發輿論沸騰。當地警方最終於10月25日凌晨2時許對外通報。

一些地方事故官方通報遲到更久。9月導致3名保潔員死亡的浙江紹興地鐵撞人事故,與廣東東莞5月下旬致5人死亡的汽車墜橋事故,分別在河南和上海媒體事隔10日後的報導「倒逼」後,當地官方才進行了首次通報。

報導指,一位長期關注中國社會事件、要求匿名的律師指出,據規定,官方通報的時限「基本是在24小時」,正常情況下超過時限意味著違反中央規定,但是其中又存在模糊地帶,「什麼是輿情,什麼東西需要通報,這就是有空間的,不是很具體」。

該律師直言,通報遲到的底層邏輯還是「瞞報」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發就沒人知道沒人管,把聲音壓下去,上面就不知道了。(他們)害怕影響一系列的東西,比如升遷、評文明獎等。」該律師補充道:「實際上我們看到一次的時候,很可能有更多的是被完美隱藏下去的。」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治理研究院今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2020年以來42起引起中國公眾廣泛討論的突發公共事件中,有45%的官方通報是在事發逾24小時後才發出。

原中國律師:多長時間發通報,當局參考社會維穩需要

旅居日本的原中國刑辯律師伍雷告訴聯合早報,中國有工業生產事故、群體性事件,「甚至有黨和政府不喜歡的那種事件」,事件性質的劃分非常複雜,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多長時間內通報,考慮標準要參考社會維穩需要。

伍雷說,但又有規定稱應「及時」回應關切,「似乎又承認實際上政府是有這個義務的」。伍雷認為,中國的通報不是為了回應外界關切,而是「引導輿論」。

伍雷觀察到,官方通報經常使用「網路不是法外之地」、「不傳謠」等措辭,透露出明顯的維穩用意。他認為,中國「社會矛盾已非常尖銳」,而當局近年對社會事件已形成熟練維穩措施,這包括對媒體、當事人的管控等。

對此,網民紛紛評論:「民主國家發生災難,救護車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專制政權發生災難,信號屏蔽車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延遲的這幾天裡政府在做什麼?」「它們從來不敢公布遇難者名單。不然人數對不上,家屬會揭發它們造假。」「中國自稱的安全都是靠隱瞞事故的自我欺騙。」

眾所周知,中共官方對於惡性事件的通報內容,遭民間質疑指責已司空見慣,不僅是通報遲發的問題,而是民間普遍質疑通報內容「造假」的問題。這也正好符合中共假、惡、鬥的本質。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