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为亲属写的一篇作文是评论一个只有11岁的小女孩勇斗歹徒英勇受伤(小女孩被歹徒砍了9刀!)的文章,那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少年英雄勇挑社会责任的重担”之类的,我的评论当然是站在批评的角度,因为我觉得那篇文章的作者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因为他在“挑唆”那些幼稚的青少年去做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不相符的事情,为什么要鼓励一个少年去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是以此来锻炼少年的胆量,还是要以此来显示我们这个社会的精神力量的伟大,连一个小孩都敢跟歹徒斗狠?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社会竟然到了要让十来岁的少年都来“勇挑社会责任的重担”的地步,那么,这社会是不是已经脆弱到了极点、恐怖到了极点?
可是,亲属的老师说了,这样写不对,我们就是要“弘扬”这样的精神,就是要让歹徒明白,连十几岁的小孩都敢跟他斗争到底,所以,他要想在这个社会行凶是没有出路的,而且,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就连那么小的孩子都能跟歹徒搏斗、都能挑起社会责任的担子,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不是很伟大的、很有前途的社会吗?
当然,我不能在这里说那个老师是混蛋,因为这样的“评分标准”肯定不是那个老师有能力制订的,这是我们教育中伪善的道德说教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方式,所以,我不能这样说亲属的老师是混蛋,但,搞出这一套“评分标准”的教育部门肯定是混蛋。也许,我们还可以看看我们现在的新闻宣传是如何混蛋的--什么“好少年”奋不顾身跳到水里去救落水的人,什么“少年英雄”不顾个人安危火海救人?是,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了太多的冷血,像医院见死不救,像凶徒当街杀人围观者无动于衷,像老太太被车撞倒无人理会,等等,我们这个社会中是有太多的成年人变成了冷血动物,他们对别人的苦难、灾难无动于衷,但是,是不是因为成年的冷血,我们就要鼓动年幼的孩子去承担拯救社会道义的责任呢?
让我们再来看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冻僵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毅然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不是人人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所见所听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篇作文的材料明显是出于无知的瞎编乱造,“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那么,难道是因为他救了人就等同于他找到了避风之处?在登山途中遭遇暴风雪的人还能够一个人把一个冻僵了的人救活,这只能属于奇迹中的奇迹,既然是奇迹,怎么能把它当作一种普遍的现象来类推出人的道德选择是好是坏呢?《万象》2000年第7期上有一篇题为《因为它在那儿》的文章,就是写登山的,是这篇文章让我对登山有了一点常识。文中写到:“在攀登过程中,对同伴或其他队伍人员的救援会使人经受更大的道德拷问与内心折磨。当发现同伴已经濒临死亡的时候,必须根据经验作出决定:是任其留在原地听天由命还是为了万一的希望而救助下山?”、“如果能够更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道德的有限性将更为清晰地表露出来。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里讲到:朋友的死亡令他多么悲伤,但他还是有过这种念头,宁愿失去朋友,也不愿失去自己的生命。真正无条件的自我牺牲不是没有,但很难作为道德要求来评价人们的抉择。”
把语文教育回归到道德说教之中去,是过去中国教育的特点,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还没有走出这样的怪圈,真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败,同时,这样的伪善的道德说教又能把学生们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呢,要么是说谎的老手,要么是不自量力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