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状元” 极具讽刺的表白

发表:2002-08-03 22: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今年4月27日,新华社网站在“焦点网谈”栏目,发表了该社广东频道记者钟玉明、王攀对陈开枝的长篇采访答问录,介绍说:在6年时间里,他亲赴广西百色贫困山区30多次开展贫工作,他开创的扶贫方式被描述为“广州模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说:“如果陈开枝能到非洲扶贫就好了!”

新华网同时发表了记者刘水玉、周俏春、李四清采写的长篇纪事(均见附录链接),还配发了多幅陈开枝访贫问苦的图片。将那些图片与前几天在北大这里发表的偷拍图片对照一下,实在让人难以相信是同一人。

在新华网“焦点网谈”中,“扶贫状元”陈开枝对记者介绍自己的“心路历程”时,有很多非常感人的表白和叙述。有上述图片映衬,这些表白叙述尤其发人深省。陈开枝说:

“我多年养成的性格,对老百姓的心是好软的,软得象豆腐一样;但是对那些侵犯老百姓利益的所谓权贵,我也很恨,恨得想跟他们拼了。”

“我过去从来没听说过‘全国扶贫状元’这个名堂。直到接到通知上北京领奖,才知道那是国家一项很正式很严格的评选活动。每年评十个,每个省、每个部委推荐一个候选人。…… 那年,国务院扶贫办、广西自治区都不推自己的干部,推荐我。人家广西讲,陈开枝是自己拼了命来干啊,我们一定要推荐他。”

“去年有两位港澳委员到广州视察,说是听说了我的扶贫事迹很感动,给我100万元,办两个学校。他很大方,让我愿怎么弄就怎么弄。”

“几百元对很多广州人来说都不算什么事,可在贫困地区,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的人,只要几百块钱,就可以读完初中。有了文化,很可能人生就是另一番天地。广州人少喝一餐茶,少喝一杯咖啡,就可以帮助很多人。”

新华社的肉麻吹捧

以下文字摘自新华社的报导,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官方媒体不顾事实的肉麻吹捧。

“我们访问了“全国扶贫状元”、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6年时间里,他亲赴广西百色贫困山区30多次开展扶贫工作,他开创的扶贫方式被描述为“广州模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说:“如果陈开枝能到非洲扶贫就好了!”
  
陈开枝以独特的方式,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表现了中国人的崇高胸怀。陈开枝所做的一切,小而言之,是帮助了广西百色人民;大而言之,是为中国的扶贫事业树立了榜样。 ”

“曲折连绵的大石山间小路上,留下了他奔波劳顿的足迹;成千上万的贫困农民心头里,涌动着他亲切帮扶的暧流;百色大地的山山水水间,留下了他用无私和艰苦铸就的扶贫丰碑!
他,陈开枝,“全国扶贫状元”、广州市政协主席。今年春节,62岁的陈开枝已是连续6年春节,第30次来到百色扶贫济困。他生命不息、扶贫不止的事迹在两广大地广为流传,干部群众称赞他是全心全意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干部。”

“6年来,2亿多元的扶贫资金经陈开枝的手中流过,但他和考察的同志们常常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后吃份快餐盒饭了事。”

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亦曾经以《一位共产党员的“百姓情结”》为题介绍说:陈开枝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身在发达地区,心系贫困山区,“心里装着老百姓”,为了人民幸福 “生命不息,扶贫不止”。

北大三角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