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多的反对票、弃权票,陈至立还是顺利当选国务委员,而且是主管教育的国务委员。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下一步如何,不妨回顾一下这几年的高等教育情况,如果陈至立国务委员和新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先生能看到,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不至于下次人大会上又出现如此的情况。
1.高等教育规模恶性膨胀。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作为产业来办,规模空前扩大,就像上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一样,各个高等学校都不顾自己师资、教学能力,拼命的扩大招生规模,也出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的局面。而且似乎你招的越多,就越能体现你和领导保持一致。1999年正是笔者在湖南的湘潭大学读研究生的第二年,我们这类不入流的学校,据说原定的招生规模是3000-4000人左右,现在一下增加如此多的学生,教室明显不够用,学生上课没有地方。以前的以班为单位上课也改为多个班一起上大课,因此,同学们缺课率非常高,许多同学是开学上一次课,认识一下老师,考试出席一下得个成绩。因此,教学质量是出奇的低。
据说我们学校在80年代还是培养了一些优秀的学生(这也就是今日我们学校领导的吹牛资本),但进入90年代后是每况愈下,莫说优秀的学生,就是稍微好一点的学生都没有了。而现在扩招后,教育质量就更低,能培养出什么人就众所周知了。由于教学质量低,所以湖南考生只要高考上了分数线、成绩稍微好一点的都不报考湘潭大学,每年学校招生除了极少数外,大都是一些考生志愿根本就未填湘潭大学,只填了服从分配而被录取到湘潭大学的,所以每年总有一些同学宁可第二年再考而不愿来湘大报到,有的即使报到了也要求退学。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责任不在湘潭大学,而是这几年教育规模恶性膨胀带来的恶果,我相信其它地方学校也不例外。因此,呼吁新的教育部长能吸取教训,教育规模应有一个度。
2.研究生教育水平每况愈下
这几年研究生招生也像本科生招生一样,规模是一而再的扩大。按原陈部长的计划,在校研究生要达到100万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甚至宣称博士生招生规模也要超过美国。粗看起来,这是一件好事,中国的科技可能要大发展了。可是这几年盲目扩大研究生规模,效果如何呢,用用人单位的话说,“如今的研究生就好像过去的本科生一样,很多还不如以前的本科生了”,所以你能埋怨用有单位招聘时为什么总要招高学历的吗?因为用人单位是要人干活,不是像你们一样,把中国的招生规模扩大了,质量如何你不管,反正升官有政绩、有资本了。
像我们湘潭大学,我刚读硕士的那年,硕士生招生规模也就200人左右,现在是一年要招400-500人。而我们学校那里有这样的培养能力,学校根本没有好的教师,我们的老师稍微有点水平的都走了,而且如果你真有水平,在湘大也干不下去,我们学校的领导,从院系到学校都是五大郎开店,招的员工不能比我高,只能比我矮,所以如果你有水平想办法都要挤你走,这种现象这几年愈演愈烈,导致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学校的优势学科渐渐失去,像我们的凝聚态物理、消费经济学能学科就很典型。特别是像我们文科,我们的古典文学、中国革命史据说曾经在全国都是很有地位的,但近几年优势全部丧失。对于领导来讲,优秀教师走了,他们的官更好当,但这样一来,最苦的自然就是我们这些学生,抱着求知的愿望来到湘大,本希望学有所成,但是既无好的老师指导,又无像样的课题可做,不是要我们虚度时光吗?学有所成更是一句空话!全国像我们这样的大学并不少,因此,请新任国务委员,尤其是新任教育部长,从报纸上公布的你们的简历知道,你们都是在国外做过访问学者或是留学归来的,你们懂得国外的教育,应该更知道中国的教育如何办,我想还是要循序渐进,保质保量,对不合格的学校能减少就减少,能降低规模就降低规模。
3.博士教育的混乱现象
随着教育部的博士生招生规模要超美国的计划出笼,各高校都把能否招博士生作为学校上水平的一个尺码。因此,有条件的努力争取新的博士点,没有条件的想办法申请博士点。没有优秀教师,没关系,前段时间从万维教育网看到,可以到处拉人进来,本地还没有,就拉省内的,一个省总有一些优秀的专家吧。如此一来,就凑齐了申报的班子,下一步就是送礼,反正有钱能使鬼推磨,先用重金把国务院学位办的关系打通,弄到学科评审专家名单,再想办法打通关系,一个一个去送礼。到时一评审,博士点自然就下来了。如我们学校,在1998年申请博士点时,学校的口号是不惜财力,只要能申请到博士点。通过这种手段,我们这类学校竟然也得到了博士点。据说学位办办公室主任周先生,因为是湖南人,加上重金相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