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4-01-14 19:25:00作者:
家在合肥、刚从英国一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不久的王冲(化名),近来在北京参加了七八场人才招聘会,原以为拿着洋文凭就能顺利地进入外企工作,却没想到,没有一家外企为其敞开大门。
“当初选择出国读大学,就是为了回国后能进外企工作,谁知在外企云集的北京,竟没有一个洋老板肯接收我。”揣着洋文凭,王冲心存一线希望回到家乡合肥。恰逢1月10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有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没想到,一天应聘了6家外企,王冲遭遇的却是连连摇头,礼貌一点的单位则是婉言谢绝:人已招满,欢迎下次合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这次招聘会,有近40家外企进场。在约4万人的应聘大军中,怀揣洋文凭的至少有百余人,很多人都是四处碰壁。记者仔细翻阅了5家外企的招聘报名册,看到每家的报名人数都在20人以上,其中80%是安徽省内的高校毕业生,20%是省外毕业生,没有一个是持“洋文凭”的。据用人单位透露,其实也有拿着洋文凭来报名的,但他们经过考察后,发现与在国内毕业的学生相比,持有洋文凭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所以连报名的机会也没给。
“当初选择出国读大学,就是为了回国后能进外企工作,谁知在外企云集的北京,竟没有一个洋老板肯接收我。”揣着洋文凭,王冲心存一线希望回到家乡合肥。恰逢1月10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有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没想到,一天应聘了6家外企,王冲遭遇的却是连连摇头,礼貌一点的单位则是婉言谢绝:人已招满,欢迎下次合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这次招聘会,有近40家外企进场。在约4万人的应聘大军中,怀揣洋文凭的至少有百余人,很多人都是四处碰壁。记者仔细翻阅了5家外企的招聘报名册,看到每家的报名人数都在20人以上,其中80%是安徽省内的高校毕业生,20%是省外毕业生,没有一个是持“洋文凭”的。据用人单位透露,其实也有拿着洋文凭来报名的,但他们经过考察后,发现与在国内毕业的学生相比,持有洋文凭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所以连报名的机会也没给。
日前,由安徽外事服务公司在合肥市体育馆举行的另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上,也存在类似的现象。这场招聘会有387家企业进场,其中外企80多家,光是外企提供的岗位就达600多个。记者在来自南京市的一家外企招聘台前观察了近1个小时,发现有4位手持洋文凭的毕业生先后来应聘,但均未成功。一位毕业于美国某高校的学生有些懊恼地说:“两个月来,我已参加了5场招聘会,接触了40多家外企,不是我觉得用人单位待遇太低,就是对方觉得我的能力不适应需要。”
对此,安徽外事服务公司的一位人士分析说,首先,眼下最受外企青睐的人才不再是外语“一招鲜”,而是复合型外语人才,有些捧着洋文凭的毕业生外语水平的确较高,但管理经验、公关能力、实践经历都很欠缺,与外企的实际需求有明显差距;第二,不少手拿洋文凭的毕业生还抱着出国深造回来后就一定要拿高薪的观念,要价过高,令注重投资成本管理的外企反感,很多外企的取向是,凡国内毕业生能干的事情,就不用“洋文凭”;第三,一些人出国时赶的是工商管理、会计、外贸等热门专业的浪头,但没想到几年一过,热门专业人满为患,国内的同类毕业生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有的人到国外学习只是为了镀金,除了语言过关,没有学到什么真本领,一些外企在付出高额学费之后学“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