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油、泔水油、白土油等再生油因其能致癌而被称之为毒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但在河北一些地方,毒油的生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河北省南和县毒油加工历史长达八年之久,规模之大每月可达千吨,销售范围遍及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等地。
毒油生产呈隐蔽态势,白天大门禁闭,夜晚灯火辉煌、机器隆隆。
记者前去采访,未等靠近就被跟踪,线人被威胁,出租车司机听说记者要去油厂,盘问半天后,给出一系列条件,比如不能拍照等,最终还是拒载。
当地政府整治之声言之凿凿,但面对现实却躲避采访,领导都去开会,办公室人员竟然不知道领导手机,犹豫加请示后给记者的号码,却是关机。
加工毒油后剩余残渣竟也成宝贝,被130公里外的村庄购去配以硫酸做成酸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竟是致命毒气,其残渣所遗弃之处寸草不生。
这就是记者在河北邢台南和县和邯郸广平县看到的情形。
毒油、毒气何时休?
白天大门紧闭 深夜机器轰鸣 怪味数里可闻
南和夜产“毒油”
4月底,《中国质量万里行》接到河北邢台读者举报,反映当地毒油加工猖獗,记者遂与举报人联系,在确认消息后,记者赶赴邢台。
5月9日下午,河北邢台火车站出站口,线人等候记者多时。记者与其简单寒暄后,直奔毒油生产基地--离此20公里的邢台南和县。
据了解,在有关部门对毒油加工采取高压打击态势后,毒油加工渐呈隐蔽态势。线人告诉记者,南和县的几大毒油生产厂现大多晚上生产,白天大门紧闭,以避人耳目。为了证实情况,当天下午,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路线图,记者与线人对几个加工厂进行查看。
在南和县城西郊天时油脂厂,记者注意到,尽管是上班时间但偌大的厂区却大门紧闭,记者在门外观察了十几分钟,楞是没看到一个工作人员在厂里走动,给人一种厂子已经停产的假象。
贾宋乡北师村的一家油脂厂同样大门禁闭。这家隐藏在村中的毒油加工厂,要不是其高耸的储油灌,它和周围民居并无区别。
其他几家油厂的情形大致相同。唯一在白天大肆生产毒油的是县城奔东10公里的金帝油脂厂。
为了查看这些油厂的真实生产情况,当晚10点,和白天的路线一样,记者再次来到油厂。离天时油脂厂还有数百米,记者就闻到一阵阵刺鼻的怪味,线人告诉记者,这是在加工猪皮油过程中产生的猪毛、猪皮和油脂经过高温后产生的怪味。与此同时,天时油脂厂院内灯火通明,很远就能听到机器对泔水油进行除臭、去脂、去杂时的轰鸣声。
经线人告知,分辨油厂在加工什么样的毒油很简单,用鼻子闻闻即可。比如如果闻到鸡的味道,就是在加工烧鸡油;如果是鸭的味道,就是在加工烤鸭油;类似还有方便面油、KFC油、鱼油等。如果顺风,这种怪味能在方圆1.5公里处闻到。
“快闻,鸡油!”车还没到艳丽油脂厂,线人就对记者喊了起来,果然,随着记者深吸一口气,一阵烧鸡的味道扑鼻而来。同样是灯火通明、机器轰鸣。
经过4个小时的走访,记者发现,深夜生产毒油的还有金元油脂、德利鑫发、金帝油脂,还有两个无名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毒油加工厂并不是小作坊,其造假规模之大,令人震惊,比如金帝和天时都是占地数十亩。至于设备,用工人的话说,“除了没有生产色拉油的原料大豆、花生,其他的正规色拉油厂应有的这都有。”在线人的帮助下,一位曾在金帝做过的工人告诉记者,金帝现在每月可生产毒油200-250吨,其中包括白土油、动物油和植物油。而其他几个油脂厂的生产能力也在200吨左右,这样算来,光是这几个厂,每月生产的毒油就达1000吨以上。如此规模的毒油生产,其原料从哪里来的呢?
泔水油 动物油 白土油 方便面油 肯得基油 卖当劳油
造假原料五花八门
南和县如此大规模的毒油生产,其完备的产业链“功不可没”。据了解,南和毒油可包括以下几大块:白土油、动物油和植物油。
有专家告诉记者,正规的色拉油厂在制油过程中必须用白土帮助褪色,褪色后,白土夹杂着部分油脂被企业当作废弃物仍掉。这种带有油脂的白土在南和当地被称为白土油。在南和,当地人用货车从深圳等色拉油生产地把白土油拉回。据知情人士介绍,当地人用容量为190公斤的大铁桶一次装满110桶后用货车拉回,白土油购买的价格为20元/吨。知情人士特向记者强调,大铁桶以前是盛化工原料用的,当地人在没有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用以装白土油,其污染情况可想而知。白土油拉回南和后,主要被三思乡郭平村的村民买去,村民用液压机给白土油加压,把油挤出,完后,白土油被装入桶中拉到当地大油脂厂进行再一次加工,此时村民卖给油脂厂的价格为4.6元/公斤。再次回笼加工的原因是因为白土油有两个明显的缺点:色深、发红和酸价高(超过国家标准数百倍)。工人告诉记者,在旺季(夏季),白土油不会被加工,直接被大厂卖掉,价格为4.8-5元/公斤。如果是淡季,要对白土油进行加工,对付色深的办法就是加入猪皮油以使其颜色变浅、透明。至于酸价高,企业就无能为力了。
动物油的来源就复杂得多,有烧鸡油、烤鸭油、猪皮油、鱼油等。这些油是通过小贩直接从饭店、食品厂等收回来,然后根据类别不同进行分类。据一个给油脂厂运送动物油的小贩介绍,这种油厂里的收购价为2.4元/公斤。动物油被拉回厂里后,先用蒸汽锅炉进行脱水,压力为4-6个kpa,这个阶段就是怪味横流之时;然后再脱脂、脱杂。毒油厂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动物油由于直接来自于饭店等,所以整个车间臭气熏人,如果天气稍热,拉来的泔水会变质,味道更是难闻,操作间里根本谈不上“卫生”二字。就这样,经过层层工序后,所谓的食用油又流向市场,价格为4.6元/公斤。
植物油主要是方便面油。方便面在加工过程中必需用到棕榈油,但棕榈油使用一定次数后,将不能继续使用,按照惯例,应该销毁,但还是有部分用过的方便面油流落到这里。方便面油被拉回后,直接脱杂销售。据了解,在邢台有数家知名方便面企业。方便面油的收购价格为3.8元/公斤。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京津等大城市的肯得基和麦当劳油。这种油在当地又被称为二料油和过菜油。这种油与方便面有处理方式一致,直接去杂然后销售。收购价格为3.2元/公斤。
泔水油中辣椒、筷子、纸巾、骨头应有尽有 为降酸价加火碱
记者现场目击毒油加工
在线人的介绍下,记者认识了一油厂工人。在工人的帮助下,记者进入到了一线车间,目睹了毒油加工的全过程。
工人把毒油加工车间称为精练车间。记者进入到精练车间的第一感觉就是臭,这种恶臭味来源于车间内的一个大池子,据工人介绍这个大池子长、宽为4米,深也有3、4米。记者发现,大池子里盛满了泔水油,上面还漂浮着餐巾纸、筷子、辣椒、花椒等,用铁锹推了推还能看见大块的骨头在里面。工人介绍说,臭味就来源这,“现在天热了,这些东西有一天就臭了,闻久了也就没感觉了”。记者注意到,在车间的4个人都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任凭臭气熏天,他们毫不在意。一根粗管子把大池子与真空罐连接起来。工人介绍说,真空罐是油厂最贵的设备,脱水、脱臭、脱脂、去杂等工作都在真空罐里完成,出来后就是色拉油了。为真空罐提供热源的是导热油炉,一工人正在油炉下烧煤,见记者走近,还打趣道:“我们这里除了我,全是自动化,就我最脏了。”真空罐的那头就是储油灌,工人告诉记者,他们厂的油灌有5个,每个可储藏30吨成品油。
在车间转了一圈后,记者基本上清楚了毒油加工的流程。泔水油等原料被放入大池子,然后通过导管与真空罐连接,真空罐靠导热油炉提供热源工作,泔水油臭、杂等在真空罐被处理干净,然后又通过阀门直接把加工完的毒油导入油灌中,至此,泔水油完成了改头换面,在此流入市场被消费者食用。
工人告诉记者,这种油与正常的色拉油还有一定的区别。一、色深,颜色发红,不如正品油透彻;二、酸价高,比国家规定的标准高出数百倍。为了迷惑消费者,他们在销售时,往往会对油进行处理,为了使色看上去透彻,可往里面加入猪皮油等;为了降低酸价则在油中直接加入工业火碱,工人告诉记者,加入火碱后,酸价会降下来,但一两天后,酸价还会上来,“到现在为止,除了加火碱,还没有什么好办法,让酸价不那么高”他最后告诉记者说。
建立直销网络 为老客户直接送货 勾兑加冒牌 奇招迭出
一张隐蔽的销“毒”网
随着国家对毒油打击力度的加大,这里的销售也变得隐蔽起来。在以往,周边十多个省市的客户会来现场要货,有来有往,很是热闹。现如今,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他们也变得更加谨慎。据线人介绍,现在毒油外销有两个渠道:自己的直销渠道和老客户直接送货。据线人介绍,毒油加工者为了躲避风险,干脆自己建立直销渠道。最典型的是一魏姓老板,除了拥有两个加工厂外,还在北京、西安、石家庄、济南、郑州等地设立食品分公司,直接经营食用油销售,为了保险,销售点除销售毒油外,还经营正规油品。其通常做法是,把毒油按照一定比例勾兑到正规油品中,这样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另外就是老客户直接送货。由于南和加工毒油达8年之久,所以也积累了一些固定客户。现在为了安全,双方形成默契,只要对方报出要货的数量和品种,这边加工完后直接送去。这样的的好处很明显:一方面减少库存,生产多少销售多少,减少库存也就减少了检查时被发现的可能;另外,熟人交易,减少中间环节。
销售渠道的调整,使这里毒油的生产与原来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外表看,不见门前车水马龙,只有大门禁闭;如果执法人员破门而入,也查不到多少存货,造成执法困难。
在终端销售上,他们也做了一些调整。无论是处理过的白土油还是动物油、植物油,并不是单独出现。为了掩人耳目,商家会以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为基础,根据需要,按照35%的比例把毒油勾兑进去。
根据记者调查,南和的毒油大多销往北京、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在市场上,以农贸、粮油批发市场为主,包装多以散装,靠低廉的价格吸引低收入者;还有一些干脆就直接假冒名牌产品;另外,一些饭店、食品厂也大量购进。
据油厂一工人告知,他们的油还销售到北京。记者返京后,先对附近的清河小营农贸市场进行了调查。一油贩告诉记者,散装色拉油3.8/斤,记者暗示工人吃,有没有便宜的?“有,3块2的要不要?”“那是什么油?”“也是色拉油,就是不太好”“是地沟油吗?”“差不多吧。”但他告诉记者,这种油要等,没有现货。另一油贩告诉了记者为什么要等,原来北京对毒油的查处力度很大,油贩们不敢在市场上公开销售,如果有人要,他们会去联系,然后直接给送货。在北沙滩农贸市场,一油贩告诉记者,地沟油确实便宜,但大部分卖给小饭馆、炸油条的了,“如果你想买,你可以直接找收泔水的,他们一般都有”他最后告诉记者。在锦绣大地市场,一油贩给记者讲起了毒油的危害,“工人吃完了不能干活了都,那油不能吃,拉肚子厉害”“哪的工人?”“盖房子的呗”“油从哪里买的”“不知道,我没卖过”“那你怎么知道那么清楚?”“不知道”说罢,这个油贩再也不理记者了。
“不知道” “找不着” “已关机”
当地政府态度耐人寻味
5月11日上午8点,记者来到南和县政府。宣传部崔根柱部长接待了记者的访问。他告诉记者,政府采取了多条措施制止当地泔水油加工,现在工厂已经不再生产了。当记者把调查到的真实情况告诉他后,他则表示,如果有人在生产,那是他们私自行为,政府并不知情。随后,他建议记者去质检局了解相关情况。
在县质检局,一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局长在县政府开会,“在几楼?我刚从县政府出来”记者问道。面露难色的工作人员称自己不清楚,当记者向其索取局长手机号时,她竟回答不知道局长的号码。“如果局长不在办公室,如果局里有事,你怎么联系他?”“你别问我了,我什么也不知道。”
记者再次返回县政府大楼。但是,刚才还在的崔部长被告知下乡了,给记者名片上的手机亦是关机。记者来到三楼县长值班室,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副县长安庆杰负责泔水油方面的采访,但他现在在北京。“刚好,我明天回北京,能把他的手机号给我吗,到北京后,我直接和他联系。”这位工作人员在出去请示之后,给了记者一个号码,记者当即拨出,电话那头“已经关机”。至于其他号码,这位工作人员再也不能给记者提供。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泔水油加工在当地算得上支柱产业,政府的态度可想而知。他告诉记者,投资一个毒油加工厂只需160-170万,而毒油加工利润丰厚,正常情况下,一年就可收回投资。“没有关系,想干还干不成呢!”。
这位知情人士还告诉记者,政府给这些泔水油加工厂办理了非食用油生产许可证,企业也宣称自己产品只用于工业而不是民用,以障人耳目。事实上,毒油加工后,都被当作食用油销售。随着近期国家对泔水油加工打击力度的加大,当地政府已经全部收回了企业的非食用油生产许可证,也就是说,现在南和县这些油脂厂都在无证生产。
南和加工毒油的原料都是一些废品,那这些废品被加工成毒油后,又哪里去了呢?在外地被当作废品的泔水油等到了南和就成了宝贝,在南和加工毒油后产生的油泥又被100公里外的邯郸市广平县双庙乡胜营村当作了宝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随即赶往了胜营。
熬酸油 放毒气 毒链伸向化妆品
毒油渣广平再就业
原来,南和加工毒油后产生的残渣,被当地人称之为油泥的物质被广平县胜营村买去,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兑入硫酸熬成酸油,在熬制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硫化氢的气体。据专家介绍,硫化氢对人的毒害主要表现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严重中毒可导致死亡。
广平县胜营村距离南和约130公里,属于多省、多县交界处。记者在当地见到最多的就是拉油泥和油酸的货车。而当地村民加工酸油则呈公开化状态,记者赶到胜营的下午,尽管下着雨,但记者还是在村里看到有人熬制酸油,其熬制过程中冒出的烟雾,熏得记者不得不捂住鼻子。记者在村中转了一遍后发现,村民几乎家家都有熬制酸油的池子,条件稍好的村民则配有运送酸油或油泥的货车。
一村民详细地给记者介绍了加工酸油的过程:村民从南和或其他油脂厂以800-900元/吨的价格购回油泥;油泥被倒入一特制池子里并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硫酸熬制,时间为一天,一池子能放10吨油泥;一天过后,提取酸油,再以2400-2500元/吨的价格卖给全国各地的化妆品厂、化工厂等。这位村民对硫化氢的危害并不在意,“刚开始还觉得难闻,时间长了也就没感觉了”, “都说那烟对身体不好,可在我们这,你不熬,其他人也熬呀,那烟你也得闻,所以大家都熬。”
在胜营村,还是有村民对记者表示了担忧。有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都加工酸油,整天都在冒着呛人的烟,时间久了后,总感觉没劲,另外还老咳嗽,真担心以后会出什么怪病。这个位村民给记者形容说,加工酸油后的残渣被村民随意丢弃在村周围,凡是残渣堆放之处,均寸草不生。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政府部门也曾对村民非法加工酸油的情况进行治理过,但村民在利益的驱使下,仍不肯放弃。据村民介绍,熬制一池子酸油只需一天,而利润则有1000元之多,这对于并不富裕的村民显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暴利面前,政府规定、自身的健康和周边环境早被村民遗忘得干干净净。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泔水油、地沟油、白土油这类来源的油脂为已使用过的油脂,在使用的过程中油脂中的脂肪酸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氧化,产生低分子酸,从而使油脂的酸价上升,并伴随有低分子的醛、酮等物质的产生,使油脂产生蛤败味。这些小分子物质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油脂反复使用会使脂肪酸发生断裂、再聚合而形成多环芳烃,而多环芳烃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不法商人为改善油脂的感官性质,往往用火碱中和酸性成分,而火碱并不能降低醛、酮等有毒成分得含量。正常的油脂由于不含水,所以碱炼后油脂不含碱,但这种回收油水分往往不能除尽,因此可溶解火碱,火箭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食用后会造成胃肠粘膜的损伤;不法商人还利用碱炼后的油渣制作酸油,加入硫酸后形成的烟气中含有HS,HS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并有一定的腐蚀性,可造成呼吸道损伤。酸油的残渣由于含有大量强酸,损伤作物根系,造成作物死亡,以至于不能生长植物等。
在记者走出胜营的时候,一辆拉酸油的湖北货车停在了一村民家前,看来,这里的酸油已经不愁销路,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也并非难事。但令人深思的是,经济的发展一定要靠牺牲消费者以及自身健康和周边环境为代价吗?如果靠造假发展经济必须以付出血的代价为前提,那么胜营的村民还会象现在这样每家每户热火朝天地干吗?
毒油害他人,毒烟害自己。毒油、毒油何时休?
暗访手记 暗访遭遇反跟踪
记者在南和的采访用惊险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5月10日上午,记者与线人一起去南和县城东10公里的金帝油脂厂查看其生产情况。金帝建在农田中间,占地数十亩,从远处看,高耸的烟筒、巨大的储油罐、整齐的厂房给人一种正规企业的感觉,事实上它完全从事着毒油加工,据知情人介绍,金帝是南和最大的毒油加工厂之一。
沿着一条500米长的村路,便可到达金帝。由于这条路除了金帝厂自己的车外,并无其他车辆通行,因此记者所驾驶的外地牌照车辆,刚下了主干道,离金帝还有两公里路程,记者就注意到周围气氛紧张,线人蜷缩在后排一角,而路边的行人和村民也是目送记者一行。到了通往金帝的村路口,记者注意到,金帝厂门口站了4个青年男子,每人戴着墨镜,身边停放两辆摩托车。见记者一行靠近,一男子拿起手机报信。“怎么办?”此时车内的气氛顿时紧张,前进还是倒退?短暂的思想斗争过后,记者决定以问路为由靠近厂门口。果然,金帝虽然大门禁闭,但透过门缝望去,里面有人走动,机器轰鸣,还有几辆运送毒油的货车停在院中,“肯定还在生产!”记者掩饰着兴奋,假装向一墨镜问路。问路过后,记者在厂区一侧调头返回,此时记者注意到,厂内一排烟筒正往外冒白烟,线人告诉记者,这是蒸汽锅炉在给泔水油脱水,伴随着的腥臭味让记者感到恶心。
就在记者把车调头回来,两辆摩托车共计4个墨镜男子又呼啸赶到厂门口。这样同时有8个墨镜挡在了记者面前,大家都没说话,就这样僵持着,1分钟过后,记者意识到,必须硬闯过去。鸣笛过后,墨镜闪出了道路,记者驾车飞驰而去。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一辆摩托车在后面起紧追不舍。
到了公路后,记者一直悬着的心开始放了下来,见记者把车停在路边,后面的摩托车只得超车而去,然而,摩托车在给记者“领路”数公里后才渐渐离去。
回到南和县城,线人有事要回家,记者特意把车开出县城郊区才让线人下车,但即使这样,在线人下车后准备拦公交车之即,他发现还有一辆面包车一直在我们后面跟着。此后,又有一辆车开进了前天记者停放过车的小区内,从车上下来四个男子,直接上楼询问车主是谁,和这里的谁有关系?
当日中午,线人和记者电话联系,称因种种原因不能再帮助记者暗访,此后,再也没和记者见面。
下午,记者放弃自驾车,决定找个出租车继续调查。当知道要去几个大油厂时,的哥们露出了一脸的为难,最后一位的哥给出了一大堆条件,比如不能拍照、车不能停、不能问话等。尽管记者愿意付出双倍的车价,但这位的哥最终还是拒绝了记者的要求,因为记者坚持要拍照。在南和县,其他的哥同样有此顾虑,记者不得返回邢台找车。
找到车后,记者直奔三思乡的郭平村。郭平位于县城东南7公里处,以加工白土油而闻名。出租车刚到村口,就被村民拦截。记者以路过为由方被放行,从村中穿过,记者发现,白土油被压出后,其残渣被村民随意地丢弃在道路两旁。村中大部分居民都参与加工白土油,他们或在院中搭建个建议棚子或直接把棚子建在院外,一台液压机就是全部工具。在村民警惕的眼神中,记者穿村而过,在回去的路上,的哥直叹“危险”!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