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气温吃什么肉
依据自然律例,动物适合生长的气候和环境不同,所含的肉类的属性和油脂成分也不同,因此人类适合吃肉时也应顺应“什么气温吃什么肉”的原则,依照动物适合生长的气温为依据,才能从不同属性的动物当中补充适合当地气温的油脂。
一般来说,气温摄氏二十五度以下可以吃猪肉,气温摄氏二十度以下可以吃牛肉,气温摄氏十度以下可以吃羊肉。 可能有人又要提出疑问,“这些肉类不是一年四季都在台湾出产?尤其是猪肉,除了宰猪市场公休,否则哪一天买不到猪肉?猪只在大热天不也继续大量繁衍吗?”没错,猪只在台湾确实不分四季都在大量地生产。但是为了促熟或是对抗越来越多的疾病,猪只注射抗生素或是药物等等骇人听闻的消息并非前所未闻。人为的技术也许可以违反时序,创造出自然法则以外的繁衍,但智者如何选择,应该不需多言。
再以牛只为例,依照生长分布的地区来看,肉牛多生长在纬度比较高的而且比较干燥的寒带国家,因为当地的气候和环境适合牛只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也适合吃点牛肉来摄取养分和帮助御寒。虽然台湾本地也产牛,但是最适合生长的是水牛而不是肉牛。用来食用的黄牛因为怕雨怕湿,所以在照顾和饲养上都比较困难,在初始的自然律例当中,就不适合在台湾生长,因此自然也不适合这块土地的人吃。
至于羊只,适合生长的纬度更高,气候更冷,所以就更不适合位处湿热的台湾人食用了。 但是台湾人也不是全然没有吃肉的机会,只要气温在摄氏二十五度以下就可以吃猪肉,摄氏二十度以下就可以尝一尝牛肉,而摄氏十度以下的寒流来袭时,就可以把羊肉炉端上桌了。
一餐混食多种类的肉和海鲜易致病 要切记的是,吃肉和吃海鲜都有所谓的“劈腿禁忌”,一餐当中最好只吃一种肉,应避免不同种类的肉食混着吃。如果那餐吃的是猪排,就不要再喝牛肉汤;如果吃得是牛排,就不要再吃炸排骨。因为每一种动物和海鲜的属性不同,肉质的属性和纤维长短也都不一,混合消化之后很容易在人体中产生危险的生化变化。虽然人体器官的代偿性很高,一次可以同时执行数个指令和动作,但是消化不同属性和纤维的肉类,势必会大量耗损肠胃的功能。而且混合的肉类长时间滞留在肠胃间,也很容易腐败并产生毒素,后果不仅有碍胃肠的健康,更会造成百病丛生和提早老化的现象。
人性化的“劈腿禁忌”原则 不过,虽说完全遵行自然律例,依照气温食用肉类,是最为理想的方式,但硬要应酬聚会众多的现代人如此严格执行,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经不只一个学员苦恼地问我:“和朋友约会聚餐,餐点内容难免会有肉,气温超过二十五度就不吃肉?很难呢!”去那种“无限量供应吃到饱”的餐厅更常碰到这个问题,烤羊排、烤牛肉、炸猪排、甜食、饮料、蔬果、点心……,五花八门的美味佳肴摆在面前,让人光是看就流口水,恨不得多长出一个胃多装点食物,怎么可能还克制得住自己的舌头呢? 没错,只要是人都有口腹之欲,可口的肉食当前,要视而不见也未免太不人性。因此我总是建议学员:“要大吃大喝?可以!但是请不要劈腿,请选在中午十二点到六点半之间进行。”很多人选择在晚餐时间,甚至宵夜时间去大吃大喝,坦白说,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自然律例tips 鱼、肉,有所吃有所不吃
1.一餐单种:每一餐只吃一种海鲜类或肉类。
2.放纵的时机:若一定要大吃大喝,最好选择在每天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六点之间,但仍应注意“一餐单种”的原则。
3.混吃有禁忌:尽量避免混吃,不得已一定要混吃时,应注意属性。动物类以同蹄为原则、海鲜类以同质性为原则。
4.吃肉时间表:气温摄氏二十五度以下可吃猪肉。气温摄氏二十度以下可吃牛肉。气温摄氏十度以下可吃羊肉。 而且尽管是去吃大餐,最好还是遵守“吃肉不劈腿”的原则。如果一餐当中非得吃两种以上的肉类,也应以“同蹄”为原则,尽量挑选同属性的动物来进食。例如鸡和鸭就属不同蹄的动物,因为鸡、火鸡、鸽子的脚都呈爪状,鸭子和鹅的脚则是蹼状。至于海鲜类,也应尽量只挑选同属性来进食,例如吃过硬壳类的蚵仔,之后最好也选择硬壳类的蛤仔、蚬仔;吃过软壳类的虾子,之后最好也挑选软壳类的蟹类。同蹄对同蹄、硬壳配硬壳、软壳对软壳,不同种类的鱼肉对人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