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2-22 14:48:18作者:
一名男子手举“免费拥抱”的纸板漫步在澳大利亚悉尼闹区,陌生的人们有的匆匆而过,有的微笑示意,有的驻足凝视,然后伸出双臂,相互拥抱,旁观的路人绽开了笑容……更多张“免费拥抱”牌子被举起、传递……背景歌声自言自语似地诉说着生活在高科技的城市人的迷惘和渴望:我不在乎你从哪来,只要你走近我;即便你终须离去,只要你此刻停留……
2006年9月22日,一则记录此真实情景的短片发布在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据“维基百科”统计,截至今年2月,该短片仅在YouTube上的点击率超过1650万,近 2万个跟贴。短片不但令两个年青人曼恩和摩尔一夜间风靡网络,更令“免费拥抱”(Free Hug)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活动。
璜·曼恩和悉尼皮特街购物中心
曼恩是一名咖啡馆店员。
三年前,19岁的曼恩一个人从伦敦回到家乡澳大利亚。飞机着陆在悉尼时,他的一切所有是一个塞满衣服的背囊和数不尽的麻烦事——父母离异、女朋友吹了,祖母身患重病……。
“我多么希望外面有个人在等我,说他很高兴见到我。但即便在我的故乡我只是个旅游者,没有家人朋友,没有拥抱欢笑,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让我称为‘家’的地方。”
……
六个月后, 为了治疗自己压抑的心情,同时希望通过拥抱唤醒陌生人之间的关爱,曼恩手举一块写着“免费拥抱”的纸牌出现在悉尼皮特街购物中心。
曼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开始的15分钟,看着人们径自从我身边漠然地走过,我很紧张……然后几乎就像短片里的情形一样,一位小个子老太太走近我,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
老太太告诉曼恩,她的爱犬早上死了,而那天正是她唯一的女儿车祸去世一周年。她在这个世界上很孤独,此刻最需要的正是一个拥抱。
曼恩弯膝,俩人双拥着对方。
“分手时,她在微笑。”曼恩说。
此后的每周四下午,曼恩和他的牌子成了皮特街购物中心一景。
两名落泊青年的相遇
2004年9月的一个星期四,身挂削价鞋子广告牌的摩尔在皮特街购物中心遇到了举着“免费拥抱”牌子的曼恩。
斯蒙·摩尔的生活并不比曼恩好到哪去。他比曼恩小一岁,是一个由三名悉尼高中生组成的“SickPuppies”(患病幼犬)乐队的主唱。乐队几乎不为人知晓却一直靠借贷维持着。认识曼恩时,摩尔在皮特街购物中心打散工。
“我上前与他拥抱,问了他一个大家都问的问题:‘你为什么这样做? '他给我的回答也与他给大家的一样:‘我想让别人高兴。’”
摩尔借来了父亲的摄像机,拍摄下上面的画面。俩人成了朋友。
两年之后
2005年,摩尔和他的乐队移居美国洛杉矶谋求发展,生活的压力令他几乎忘却了为曼恩拍的录像,直到他在电话中得知曼恩重病的祖母已经去世,曼恩正在照顾他失明的祖父。
放下电话,摩尔花了一个通宵把录像做成短片,配上自己为曼恩写的歌《All The Same》。
摩尔在接受澳洲《人物》杂志(WHO MAGAZINE)采访时说:“写那首歌没有别的原因,只是跟曼恩拥抱陌生人的愿望一样,希望我的伙伴再次快乐起来。”
随后发生的事,证明这部短片确实让大家都高兴了。
短片意外爆红
在悉尼,曼恩说:那段时间我心情特别难受,然后有一天我打开邮箱,意外发现了摩尔寄来的CD,里面是一个短片和他写给我的歌!
寄出礼物后,摩尔按照乐队伙伴的建议,把短片放上Youtube,那是2006年9月22日。
据摩尔回忆,这是youtube有史以来点击率增长最快的片子,以至网站管理方一时慌了神,不得不先将短片撤下,同时立即联系摩尔,要求他出示一份SickPuppies乐队签署许可书。在获得所需文件后,youtube在首页推出了这部短片。
“免费拥抱”瞬间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活动,在YouTube网站上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活动视频,在包括美国、加拿大、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台湾、韩国、中国等等地方,“免费拥抱”志愿团体相继建立。
“免费拥抱”引发的争议
尽管曼恩一直坚持几个原则:不透露真实姓名、不交换电话号码、也不藉此跟人约会或发生任何关系,但这项活动还是引起了争议。
2004年10月悉尼市议会和悉尼警方担心这种身体接触可能会构成人身损害,一度要求曼恩购买2500万美元的公众责任保险,否则必须停止这项活动。
曼恩拿不出这笔钱,但他轻而易举地收集到一万个支持者的签名,并且继续我行我素。
2006年9月,悉尼市政府发言人在回应民众对曼恩的声援时说:迄今没有发现任何人对曼恩的所为表示不满,“事实上,对这个传播快乐和关爱的活动,大家都很支持。”
当被问及他本人是否接受过免费拥抱时,该发言人回答:“尚未。但我肯定如果有这么个机会,市议会人员都会大大欢迎。”
在中国,从2006年10月开始,有20多个城市先后出现了“抱抱团”。
11月,上海南京东路的拥抱活动刚开始20分钟就被警方制止。由于事先没有申请活动许可,11名“抱抱团”成员和几名记者被带往当地公安局,牌子被没收。一小时后,他们被释放,但被告诫不要再搞这类活动。
在武汉,一群年轻人将“免费拥抱”改为一块钱一个拥抱,每次十秒钟。发起人强调这么做并非为了“卖抱”,因为拥抱所得全数回馈社会,实际上是赋予了拥抱新的涵义。
北京“抱抱团”发起人却批评这种行为已经违背了免费拥抱的初衷。
假如我成了名人
尽管曼恩和摩尔已经成了引人瞩目的名人,但他们似乎没有太兴奋。
“人物”杂志记者问曼恩:“你可曾担心这些名声会影响你的生活?”
因为在加油站及买牛奶时屡屡被认出,此时已将长发剪短的曼恩回答:聚光灯亮了还会灭,现在的生活虽然刺激,但变化不会很大。如果有一天我成了一个显赫的富人,每星期我还会干同样的事……这是让大家笑容绽开的一种方式,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跟我拥抱,就会带动从旁经过的五个路人脸上的微笑。
摩尔说:曼恩已经心想事成,而我只是有幸作为它的记录者。
有时候,人们仅仅需要一个拥抱
摩尔回忆两年前他与曼恩拥抱的感觉说:真诚、爱,还有另一个人的能量……很好。
摩尔问:生活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不断的战争、枪杀之中,电视每天播放着这么多问题,我们已经习惯于关闭自己,让自己麻木。今天如果有谁被枪打中了脑壳,大家都不觉得奇怪,但一个人张开双臂去拥抱他人,这么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却突然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爆炸性事件,这表明了什么?
从众多网民在论坛上发表的看法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都需要爱。
网民A:我哥哥患了艾滋病,每天他都在和死神搏斗,他不止一次告诉过我,拥抱可以赶走恐惧和病痛。那天我在办公室看到你的录像,我流着泪跑下楼,在大街上拥抱了尽量多的人。我从来没有感觉那么好,谢谢你。
网民B:我现在还没有勇气做你做的事情,但其实在心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拥抱那些素不相识的人。
网民C:那天我在美国遇到一个像你这样的拥抱者,当然,我们拥抱了,之后我发现自己整天都在微笑,那美好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今年我会像你那样,用爱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2006年9月22日,一则记录此真实情景的短片发布在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据“维基百科”统计,截至今年2月,该短片仅在YouTube上的点击率超过1650万,近 2万个跟贴。短片不但令两个年青人曼恩和摩尔一夜间风靡网络,更令“免费拥抱”(Free Hug)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活动。
璜·曼恩和悉尼皮特街购物中心
曼恩是一名咖啡馆店员。
三年前,19岁的曼恩一个人从伦敦回到家乡澳大利亚。飞机着陆在悉尼时,他的一切所有是一个塞满衣服的背囊和数不尽的麻烦事——父母离异、女朋友吹了,祖母身患重病……。
“我多么希望外面有个人在等我,说他很高兴见到我。但即便在我的故乡我只是个旅游者,没有家人朋友,没有拥抱欢笑,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让我称为‘家’的地方。”
……
六个月后, 为了治疗自己压抑的心情,同时希望通过拥抱唤醒陌生人之间的关爱,曼恩手举一块写着“免费拥抱”的纸牌出现在悉尼皮特街购物中心。
曼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开始的15分钟,看着人们径自从我身边漠然地走过,我很紧张……然后几乎就像短片里的情形一样,一位小个子老太太走近我,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
老太太告诉曼恩,她的爱犬早上死了,而那天正是她唯一的女儿车祸去世一周年。她在这个世界上很孤独,此刻最需要的正是一个拥抱。
曼恩弯膝,俩人双拥着对方。
“分手时,她在微笑。”曼恩说。
此后的每周四下午,曼恩和他的牌子成了皮特街购物中心一景。
两名落泊青年的相遇
2004年9月的一个星期四,身挂削价鞋子广告牌的摩尔在皮特街购物中心遇到了举着“免费拥抱”牌子的曼恩。
斯蒙·摩尔的生活并不比曼恩好到哪去。他比曼恩小一岁,是一个由三名悉尼高中生组成的“SickPuppies”(患病幼犬)乐队的主唱。乐队几乎不为人知晓却一直靠借贷维持着。认识曼恩时,摩尔在皮特街购物中心打散工。
“我上前与他拥抱,问了他一个大家都问的问题:‘你为什么这样做? '他给我的回答也与他给大家的一样:‘我想让别人高兴。’”
摩尔借来了父亲的摄像机,拍摄下上面的画面。俩人成了朋友。
两年之后
2005年,摩尔和他的乐队移居美国洛杉矶谋求发展,生活的压力令他几乎忘却了为曼恩拍的录像,直到他在电话中得知曼恩重病的祖母已经去世,曼恩正在照顾他失明的祖父。
放下电话,摩尔花了一个通宵把录像做成短片,配上自己为曼恩写的歌《All The Same》。
摩尔在接受澳洲《人物》杂志(WHO MAGAZINE)采访时说:“写那首歌没有别的原因,只是跟曼恩拥抱陌生人的愿望一样,希望我的伙伴再次快乐起来。”
随后发生的事,证明这部短片确实让大家都高兴了。
短片意外爆红
在悉尼,曼恩说:那段时间我心情特别难受,然后有一天我打开邮箱,意外发现了摩尔寄来的CD,里面是一个短片和他写给我的歌!
寄出礼物后,摩尔按照乐队伙伴的建议,把短片放上Youtube,那是2006年9月22日。
据摩尔回忆,这是youtube有史以来点击率增长最快的片子,以至网站管理方一时慌了神,不得不先将短片撤下,同时立即联系摩尔,要求他出示一份SickPuppies乐队签署许可书。在获得所需文件后,youtube在首页推出了这部短片。
“免费拥抱”瞬间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活动,在YouTube网站上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活动视频,在包括美国、加拿大、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台湾、韩国、中国等等地方,“免费拥抱”志愿团体相继建立。
“免费拥抱”引发的争议
尽管曼恩一直坚持几个原则:不透露真实姓名、不交换电话号码、也不藉此跟人约会或发生任何关系,但这项活动还是引起了争议。
2004年10月悉尼市议会和悉尼警方担心这种身体接触可能会构成人身损害,一度要求曼恩购买2500万美元的公众责任保险,否则必须停止这项活动。
曼恩拿不出这笔钱,但他轻而易举地收集到一万个支持者的签名,并且继续我行我素。
2006年9月,悉尼市政府发言人在回应民众对曼恩的声援时说:迄今没有发现任何人对曼恩的所为表示不满,“事实上,对这个传播快乐和关爱的活动,大家都很支持。”
当被问及他本人是否接受过免费拥抱时,该发言人回答:“尚未。但我肯定如果有这么个机会,市议会人员都会大大欢迎。”
在中国,从2006年10月开始,有20多个城市先后出现了“抱抱团”。
11月,上海南京东路的拥抱活动刚开始20分钟就被警方制止。由于事先没有申请活动许可,11名“抱抱团”成员和几名记者被带往当地公安局,牌子被没收。一小时后,他们被释放,但被告诫不要再搞这类活动。
在武汉,一群年轻人将“免费拥抱”改为一块钱一个拥抱,每次十秒钟。发起人强调这么做并非为了“卖抱”,因为拥抱所得全数回馈社会,实际上是赋予了拥抱新的涵义。
北京“抱抱团”发起人却批评这种行为已经违背了免费拥抱的初衷。
假如我成了名人
尽管曼恩和摩尔已经成了引人瞩目的名人,但他们似乎没有太兴奋。
“人物”杂志记者问曼恩:“你可曾担心这些名声会影响你的生活?”
因为在加油站及买牛奶时屡屡被认出,此时已将长发剪短的曼恩回答:聚光灯亮了还会灭,现在的生活虽然刺激,但变化不会很大。如果有一天我成了一个显赫的富人,每星期我还会干同样的事……这是让大家笑容绽开的一种方式,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跟我拥抱,就会带动从旁经过的五个路人脸上的微笑。
摩尔说:曼恩已经心想事成,而我只是有幸作为它的记录者。
有时候,人们仅仅需要一个拥抱
摩尔回忆两年前他与曼恩拥抱的感觉说:真诚、爱,还有另一个人的能量……很好。
摩尔问:生活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不断的战争、枪杀之中,电视每天播放着这么多问题,我们已经习惯于关闭自己,让自己麻木。今天如果有谁被枪打中了脑壳,大家都不觉得奇怪,但一个人张开双臂去拥抱他人,这么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却突然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爆炸性事件,这表明了什么?
从众多网民在论坛上发表的看法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都需要爱。
网民A:我哥哥患了艾滋病,每天他都在和死神搏斗,他不止一次告诉过我,拥抱可以赶走恐惧和病痛。那天我在办公室看到你的录像,我流着泪跑下楼,在大街上拥抱了尽量多的人。我从来没有感觉那么好,谢谢你。
网民B:我现在还没有勇气做你做的事情,但其实在心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拥抱那些素不相识的人。
网民C:那天我在美国遇到一个像你这样的拥抱者,当然,我们拥抱了,之后我发现自己整天都在微笑,那美好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今年我会像你那样,用爱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