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主张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院区主治医师郑宏足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四季更迭和人类脏腑有不同的对应关系,秋季所对应的人体脏象是肺,“肺主气,司呼吸”,秋天温度及湿气的变化骤然,呼吸道疾病容易发生,且不易好转。
而“肺主皮毛”,入秋后也容易发生异位性皮肤炎、脂漏性皮肤炎、湿疹等皮肤的问题。
内湖天明中医院长邓正梁说,大自然在秋天落叶,秋季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宜收不宜散,准备休养生息。例如《内经》指出,秋季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邓正梁解释,相较于夏日生意盎然,秋季应保持心志宁静,注意呼吸调息,别过劳奔波。
另外,秋天也是忧郁症好发时节,因为气候逐渐干燥、阳光日照减少,气温渐渐降低,外界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经常使人触景生情,容易引发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易有凄凉、垂暮之感。邓正梁建议,秋天更应培养乐观情绪,保持情绪安定,可增加户外活动,接近大自然或选择一些令人愉悦的乐曲,保持心情开朗。
秋天日夜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易受影响而减弱,上呼吸道黏膜、皮肤表面水分也容易随之蒸发流失,邓正梁建议,皮肤保湿的功夫不可轻忽。为避免秋燥,多喝开水、豆浆、牛奶等流质饮料可养阴润燥,也可多吃些蜂蜜、芝麻、冰糖等清补润燥之品,润燥是秋季饮食养生原则。
振兴医院营养师周育如建议,秋季饮食调养要多食用“润肺益气”的食物,例如白果、百合、梨子、柚子、金桔、莲藕、杏仁、银耳、枸杞、黄耆等,并应要提升免疫力,注意营养素摄取是否足够。郑宏足则说,麦冬、莲子、白木耳等食材也可以多吃。
另外应避免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如大蒜、韭菜、葱、姜、茴香、沙茶、咖哩、酒类等食物及调味品;羊肉炉、姜母鸭等燥热、太过滋补的食物也不宜,以免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内经》提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邓正梁解释,早睡可顺应阴精收藏,早起则顺应阳气舒展,可使肺气得以宣肃,心平气和,才不会把燥气收入体内,引发疾病。希望这个秋天不是多事之秋,而是天凉好个秋。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螃蟹入秋正肥,挑动许多饕客的心。螃蟹美味,但中医提醒,螃蟹性寒,享用时宜蘸姜醋祛寒;蟹膏的胆固醇含量不低,建议慢性病患浅尝,切勿贪食美味而过量。
虽然红蟳、沙公及沙母等螃蟹人工养殖后,一年四季皆可上桌,但秋天还是螃蟹种类最多的季节。台湾本地的花蟹、石蟳、俗名“三点仔”的三点蟹,加上来自江南水乡的大闸蟹,蟹肉鲜甜、蟹膏肥腴,爱蟹老饕大呼过瘾。
主治医郑宏足表示,蟹性寒,民间品蟹多搭配姜醋,即希望能够去除蟹的寒性,也有人煮上一锅姜茶,同样也有祛寒的效果。内湖天明中医院长邓正梁指出,体质偏寒的人吃螃蟹宜注意适量,肠胃功能较差的人也不宜多吃。
振兴医院营养治疗科营养师周育如指出,蟹肉内含优良蛋白质,但蟹膏里的胆固醇含量却不低,血脂较高的慢性病患对蟹黄应有所节制;郑宏足说,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痛风及糖尿病患也应注意食用份量。
螃蟹清蒸,最显鲜甜,但想要去除螃蟹的寒性,除了蘸料,也可以在料理方式下工夫,周育如建议,可在烹调中加入酒、姜、蛋、洋葱等。另外,台湾民间常见的麻油红蟳、麻油沙母,或南洋常见的辣椒螃蟹都是不错的选择。
秋天养生俗谚
★春捂秋冻
虽然秋天逐渐转凉,衣被渐添加,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即便是晚秋,也要有意让身体冻一冻,微寒的刺激可让大脑警醒,增加皮肤血流量,身体耐寒能力增强。春捂是指春天气候渐暖,但不可一下子穿得太少。
★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
秋季,大量瓜果上市,但部分性偏寒凉,食用应有所节制,特别是老年人肠胃功能较弱,多食会损害阳气,引起腹泻、呕吐等。
来源:联合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