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推广其三步法归纳逻辑的时候,正是耶稣会利马窦来中国传教的明朝晚期。赞叹"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同时,利马窦发现"在中国人之间科学不大成为研究对象"。这时候中国依然比欧洲各国国大人多和社会和睦。但100~200年后,牛顿力学及其应用成果--蒸汽机开动的纺纱机、轮船、枪炮在英国出现。英国以坚船利炮为机器商品护航或开道,很快成了"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目前在地球上影响最大的科学家还是牛顿。谈论牛顿,不可能不谈到伽利略。牛顿是遗腹子,他出生在英国的那天,伽利略在意大利去世。这仿佛西藏的活佛转世:一位老人在这个地方闭眼睛,另一位婴儿在另外一个地方呱呱坠地;婴儿长大,继承活佛的身份地位,接着在佛教密宗中修炼。伽利略跟牛顿就如同密宗修佛这种前仆后继的关系。伽利略曾经因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受天主教裁判所判决当众谴责他,谴责的时候,69岁的他眼望大地,口中念念有词,九年后带着未竟事业去世。培根所说的所罗门院的科技理性接力棒,78岁的老人伽利略交给了0岁的婴儿牛顿。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由牛顿重新阐明后,成了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天文望远镜研制方面,伽利略研制出比荷兰的更大更好的(载入史册),牛顿研制出比第一架反射天文望远镜(至今还在英国天文台使用)。
伽利略是天主教徒,受着老教会严厉的限制,很多事情就没做成。牛顿是新教徒,科技理性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鼓励,就做成了更大的事情。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描述了力能使物体的运动产生变化,说明: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即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即a=f/m或f=ma;加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第二定律的重要性还在于,动力的所有基本方向都可以由它推导出来。牛顿根据这两个定律制定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总是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例如书本对桌子向下的压力等于桌子对书本向上的托力。在牛顿生前,这些定律最重要的应用是在天文学上,其成果写在牛顿的近代物理学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还记载着牛顿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的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让我们看到这些定律可以怎样地准确预测星体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于是天文学历史给伽利略和牛顿的天文学家定位:伽利略伟大,牛顿最伟大。
事情好像是精密地安排了的。霍布斯年轻的时候去意大利,接受年长他25岁的伽利略的机械力学和数学方法的教导,建立了他的系统的机械论宇宙哲学。少年牛顿就表现出杰出的手工制作精巧的机械才能,18岁时入剑桥大学,21岁至27岁期间奠定了他成为科技巨人的学科理论的基础。牛顿33岁时霍布斯才离世,好似就在给牛顿营造一个机械论环境,牛顿也因此承袭了霍布斯机械论的错误:认为星球最初是静止的,由于上帝的第一推动力才持续地运动起来。由伽利略、霍布斯、笛卡尔到牛顿,机械力学的世界之门由哲学而科学一层层打开。
思想认识的世界在牛顿之后,由哲学猜测进展到科学求证。牛顿的力学世界观建立在由培根、霍布斯而洛克营建的经验论思想基地上。年轻的英国国教徒贝克莱,开始了由牛顿的科学到洛克的哲学的抚摸和点穴。牛顿成为力学权威的时候,贝克莱才1岁。牛顿出版其名著《光学》的时候,贝克莱19岁,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学生。24岁那年,贝克莱写《视觉新论》触及光学问题,得出前所未有的结论:视学的对象并不不在观察者之外,而是在观察者心中,是上帝指导人们合理行动的语言。25岁那年,他写《人类知识的原理》,提出著名的"存在即被感知"的命题,流畅明晰地阐述了他的"非物质主义"的哲学思想。此观点由一个传教士提出来,却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客观实在性,言人所未言和闻所未闻,今日看来实乃大智慧。可当时牛顿及其学生等学界权威,基本上都没反应过来。很少有人认真读完全书,结论成为当时的笑谈。我也曾经笑过,却是自己没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