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明年元旦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可能是压垮许多台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从台商协会的调查,或是台商一波接一波转赴越南投资,都显示台商迁徙潮可能再起;尤其是以出口导向的传统劳力密集型产业,这些台商乃是被包括土地、工资上涨、超待遇劳动条件、内外资企所税合并、出口退税取消或下降,及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等等因素所逼走。
不仅传统产业如此,现在就连许多电子业的扩厂,也陆续转移至越南。先是鸿海集团的50亿美元的工业城计划;复有仁宝集团将带50家协力厂商在越南建构NB的供应链,预计2009年第一季量产,2014年产能达到2,500万台,相当于目前中国大陆昆山厂的年产量;接下来,还会有华硕集团等更多的投资案。
事实上,目前在中国大陆许多赚钱的企业,主要的利基在于接单产能调度处理,而这些企业绝大部分在美国或台湾均有接单管理部门;至于真正在中国大陆单纯从事制造的外发厂或协力厂,基本上已赚不到什么钱。依据东莞、深圳、广州、珠海等台商的非正式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出口型外商,正准备或已熄灯;照理说,这个时间点喊出台商回流,的确有些契机,然而实际状况却是,大部分厂商转赴越南。
当台商下游产业聚落在中国大陆时,台湾的中上游产业为了接近客户,无不希望赴中国大陆投资;但由于规模及经济安全因素,基本上政府并不允许炼油或钢铁厂赴中国大陆投资,再加上中国大陆有计划地培育本身重化工业,因此,造就了目前台湾生产中上游原料,中国大陆台商生产下游产品的分工模式。但当台商下游产业转而聚集于越南时,故事便不会是这样,而是台湾中上游产业也会连带放弃加码台湾投资而转赴越南与中国大陆外移台商会师;若真如此,所谓台商回流潮,进而创造就业的期待,恐成空梦。
台湾中上游产业外移越南,除了可接近客户外,在东协加一的架构下,原料销售还可直入中国大陆,一举两得。这也正是台塑集团在中国大陆宁波"大乙烯计划"受挫后,急着转赴越南的主因;这同样也是近来不断传言,台塑钢铁在环评不顺的压力下,可能转赴越南的背景。更糟的是,台塑钢铁若真出走,会不会成为压垮台湾产业群聚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后续国光石化、机械业、金属制品及汽车零件甚至组装,一并移往越南?
或许有人会认为,台湾只需要生产下游洁净的高附加价值产品,不需要中上游的高耗能产业;但实际的产业运作却无法如此,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只要发展汽车业或机械业,而不要钢铁业的。而与钢铁业关联效果最大的机械业与金属制品业,正是台湾目前制造厂商家数最多,及雇用高达近50万名员工的产业;在没有钢铁业的支撑下,未来十年机械业别说想要达到年产值1.8兆元的目标,能否留下机械业的生产基地恐怕都成问题。
同时,把钢铁业往外推,然后再进口钢铁成品使用,这种以邻为壑的环保心态,对全球而言,一点也不环保;全球钢产一点也没减少,反而浪费运输资源,造成台湾就业、台商企业及全球环保三输的局面。
说来吊诡,面对中国大陆强大的磁吸力量,都没能使台湾产业空洞化;但在中国大陆台商开始出走时,结果台湾不仅未想利用群聚力量引导台商回流,反而想把近十几年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根也往外推,岂不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