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8-05-17 22:46:54作者: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田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自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被后人誉为"汉人遗响"的古代歌谣《敕勒川》,把中国北方广袤无垠,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激起人们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向往。
名称源自满语
蒙古包在《史记》、《汉书》等汉语典籍中,被称作"毡帐"或"穹庐"。在蒙文中籍里被称为"斡鲁格台格儿",意为无窗的房子,现代蒙古语则称"奔布格格日"或"蒙古勒格日",意为圆形或蒙古人房子。"包"字,出自满语。满语称蒙古人住的这种房子为"蒙古博","博"意是"家"的意思,"博"与"包"音近,因此,蒙古包则作为一种译音流传下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哈纳""乌尼"作栋梁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
木栅蒙语称"哈纳",是用长约2米的细木杆相互交叉编扎而成的网片,可以伸缩,几张网片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墙架,大约60根被称作"乌尼"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骨架。牧民们用皮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一起,然后内、外铺挂上用羊毛制成的毡子加以封闭,一个精美观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可以说是用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