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战爆发,美国物资援台,一批军用吉普车在基隆港卸下。 (邓锦辉 1952)
南北韩38度界线
60年前的那一场韩战,对这一代的台湾年轻人既遥远又陌生,但对南韩青年来说,却深刻而熟悉。这场未完之战,是和平的隐忧,也是他们父祖辈亲身经历的生死关头。
2004年的卖座南韩片“太极旗—生死兄弟”,以一对兄弟被迫加入战争,并在战场上分别为南、北韩效力的悲剧,提供观影人一个反思战争的切入点。兄弟对峙的无奈,比尸横遍野的战场更令人低叹。
在台湾师范大学学中文的南韩学生尹祯颢,就有亲人几乎亲身体验类似的情节。
韩战期间,许多人四处避难,路上设有检查站,专门拦下青壮男子,强迫从军,尹祯颢的爷爷时年30上下,就这么成了南韩兵。
有一次,由南韩、美国等国组成的联合军队挥军北攻,在离鸭绿江约100公里处,与北韩军队发生激烈战役。尹祯颢的爷爷在最前线作战,竟亲眼看见自己的表弟身在不远处的敌军营中。
激烈的战事阻碍了沟通,尹祯颢的爷爷无法联系表弟。那场战役结束了,甚至两韩停战协定也签了,尹祯颢的爷爷却始终未再接获表弟讯息,沙场一别,此后不知生死,想起就是心痛。
当时两韩都有许多年轻人不解共产、反共产的理念,只是被“拉夫”强迫当兵,不知为何而战。直到现在,6月25日对亲身参与过韩战的长者来说,仍是不堪回首的“纪念日”。
尹祯颢认为,现在的南韩经济稳定成长,社会普遍相信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成果,不会贸然与北韩起冲突,70、80年代笼罩南韩的战争威胁感已不复存在。
只是,南韩年轻人明知战争可能性极低,仍无法忘怀战争阴影。
来自南韩的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生金美政的祖父母及父母都经历过韩战,金美政从小就听他们说,当时为躲避飞机轰炸,一家老小到深山中挖地洞,躲了好几周,期间只靠红薯、水果度日,想来仍历历在目。
对金美政来说,战争威胁从未远离,南韩的兵役义务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当曾是世界上战争热点的两岸情势缓和,台湾的兵役役期已减到1年左右,甚至走向募兵制,南韩则随军种不同,仍要服2年左右的兵役。
今年3月26日发生的天安舰事件,一度使两韩情势紧张,但媒体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天安舰议题沉没于世界杯足球赛的浪潮中。
金美政理所当然地为南韩加油,但也关心北韩赛事。她说,虽大部分南韩人担心一旦统一,南韩经济会被北韩拖垮,但毕竟“我们都是同一国人民,希望不要再发生战争”。
韩国平民收拾细软、登上南下列车准备避难。时值韩战最激烈的一九五一年,联军退守釜山,与北朝鲜共军做一殊死战。(图片提供/AP/U.S. A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