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经常有“该不该上哈佛?”的讨论,确实每年有~20%的学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了,但没有去哈佛上学,而是去了其它大学。这不是上不起哈佛大学,因为,哈佛大学对家庭收入6万美元以下的,实行学、吃、住全免的政策;家庭收入6-18万美元的也是按比例减免。(哈佛大学没有奖学金,只有助学金。即你家庭经济需要学校资助才给你。而不是你学业优秀给你,因为哈佛认为她招收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业都很优秀。中国国内所说的拿到全奖,是不正确的。那不是“全奖”,而是“全助”;因为中国学生家庭收入大多是6万美元以下,因此,得到全额助学金。)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学生放弃了到哈佛大学上学的机会呢?原因多种多样,因人而异。
其中一个原因是相当一部分的美国人认为哈佛大学是一个“贵族学校”,那里有太多的高官、名门、富豪子弟,担心自己的孩子去了不适应。
2009年5月12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发表了一篇题为“哈佛的缺点”(“The Harvard Disadvantage ”)的报道,其内容主要是报道一些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在刚到哈佛时的不适。
对此,我们想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所见所闻及想法。
我们的老大现在在哈佛上学。当时,有三所学校,哈佛,耶鲁,斯坦福录取,比较了一下,哈佛给的助学金最多(但相差不大。斯坦福在信中注明,若他们的助学金与其它学校有差别,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不过,经济因素在去哈佛的决定里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一是这些大学的招生政策是录取你了,就会让你上得起(他们算出来的助学金还是较合理的) ; 二是国内的亲友,特别是爷爷,都说上哈佛(当然,最后决定时我们也是经过调查研究的。现在孩子主修的“政府学”,哈佛是全美第一)。
孩子要去上大学了,我们想对衣着的要求与在高中就不同了,因为在大学里还是经常会有机会参加一些正式的社交活动的。因此,我们与孩子去商场给孩子买了两套正装,许多件较好的衬衫等。衣服一穿,果然像“小大人”了,看得老妈老爸乐在心里。后来孩子告诉我们,刚开学时哈佛的法学院举行迎新 PARTY ,孩子一去,见到好多大名鼎鼎的人士,一个个衣着也是很正式的。
在哈佛,来自名门或富有家庭的学生当然较之一般公立大学为多,但大多数学生是来自于像我们这样的中产阶层。到了学校,孩子也有很多好朋友。其中一个就来自于一个单亲家庭(爸爸很多年前去世了,妈妈独自一人把孩子养大),家庭经济相对拮据,但那孩子乐观豁达。去年夏天,在住家(旧金山)附近的一家餐馆打工。在学校里,这孩子对社会(政治)活动很感兴趣,因此,在哈佛大学的政治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的组里打工。这位研究员在竞选策略研究与实践方面颇有名气(给许多政治人物,如希拉里的总统竞选,肯尼迪参议员的竞选担任主要的策划人),在当前的政治活动中很活跃;因此,也让这学生见识了很多人。我孩子也时不时被拉去凑热闹见名人。那孩子可没有什么经济上的“自卑”感。
其实,顶尖大学在这方面是有很缜密慎重的考虑的。大学的按需提供助学金的制度设计(没有奖学金)就是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基本体面的生活条件。而院舍制度:所有的新生都住在哈佛园,吃在一个食堂;2-4 年级的学生分别在12个院舍吃住;饭菜是统一的,饭钱已包括在学杂费里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国内上大学时,同学们碗里饭菜的不同);更是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增加他们的交往与集体归属感。这两个制度的实施确实较好地消除了同学们家庭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
除了吃与住,衣着是一个问题。不过若你确实有困难,你会得到帮助的。比如,BOSTON 的冬天很冷,你需要大衣吧,若没有,会给你帮助的。当然,像波士顿环球报“哈佛的缺陷”报道中提到的 Jim Crossen 需要一件礼服(或正装)参加合唱团的演出,但家庭经济困难,这确实是让年轻学生有点困惑难以开口的事*。(不过,资助办公室的人员聊天时提到过,有学生问,他爸计划买一艘游艇,因此下一年家庭经济会较紧张,学校能否提高一点助学金?) 当然,打工赚钱是最可行的。有时候,可能是不时之需。突然出来的开销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自己的银行卡里就有,那么没问题;若银行卡里不够,可以打电话回家,也没问题。但像Jim,他不能向他的父母要钱,他也可能不想让他人知道他的困境,这确实让人烦恼!
不过,这仅仅是成长中的烦恼。不管你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每个孩子都会有困惑烦恼的事。 Jim 的礼服烦恼已成为过去,但他会有新的烦恼,我们的孩子也一样。重要的问题是:面临类似的窘境如何面对?更广而推之的问题是:面临比我们强势(比我们富有,比我们能干,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漂亮,等)的人/环境时,我们如何应对?这是我们要同孩子交流的内容。
其实,哈佛合唱团有这样专门的资助经费,但二十岁上下的大孩子有时也难于开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