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制造是一项综合的项目,从硬件的制造到软件的提供,中国在5年内走完了其他国家30年要走的路,这确实是一种跃进。但是很多东西却要靠点点滴滴的积累,不可能靠短期效应来达到。没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意识,就算可以把东西制造出来,也不一定能获得民众的认可,中国制造还前途多难,要软件硬件都要过硬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信任。
有一种导弹叫发射后不管导弹,意思是在发射以后不用手动制导,它本身可以根据GPS或者惯性制导就可以击毁目标,所以又称自动制导炸弹,有了这种导弹省心省事,放了出去就不用管了,但是有一点,对于放出去那颗的要求变高了,否则它自动拐弯回来怎么办。为何会讲到这个问题呢?现在作为世界的初级品制造工厂的中国正在面临一个成本上涨,以及竞争激烈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所谓中国制造之病的问题,在日本很多年前买来自中国制造产品时总是要多问一句话,售后有保证吗?在帮忙日本企业进行招投标服务时,发现来自中国企业的报价很低很便宜,但是最终几乎都是落选,起初我很不明白,认为这些报价,比价都有猫腻。最后日本著名经济专家大谷告诉我,中国企业一般报价都很低,但是之后的运行与维修成本很高,并且很多中国企业承诺的服务不到位;同时日本企业虽然初始成本比较高,但是运行成本比较低(故障率),维修的对应到位,就算有故障会立刻解决,因此绝大多数的日本公司最后都会选择日本公司而不会选择中国的原因。并且据我的调查很多中国公司本身因为文化理念等问题,很少主动考虑售后以及服务问题,这样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乏失败的例子。直到今天约占80%的中国制造商还是在走重制造,轻服务的路,最终遭受重大损失的还是中国企业本身。
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
初级产业集中
中铁公司在海外有个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本来是中铁公司的重中之重,可是最近却很少有人提起,甚至怕人提起,这个项目就是中铁承担沙特阿拉伯的朝觐轻轨的项目。当项目签约以后,当时的新闻媒体以及报刊作为中国重型制造走出去的范例被广泛的宣传,可是事情过了好几年,这个范例怎么样了呢?有没有人去关心一下呢?据公司年报披露,这个沙特阿拉伯轻轨项目在中标的时候中方的很有价格优势,但是建成一年以后却要亏10亿美元,并且预计在结束所有这个项目时还要亏损近20亿美元,几乎把中铁的所有海外利润都要吃干净。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认真研究合同中所附加的建造后3年售后服务的条款要求,还是用国内老一套的做法来对应国际事务,在沙特的特殊地理要求,客户的特殊要求的因素下,轻服务的恶果终于在这里开花结果。中国不是不能制造,中国制造就是像一枚导弹般,发出去了后续工作很少有人会去考虑与关心其后续问题。
当中国开始建设京沪高铁时,日本媒体就像事先商量好一般,从开始建设开始就没有客观地评说过。究其原因有几点:失落感,危机感等。首先讲失落感:回顾一下10年前的日本各大媒体在经济新闻中就是推测中国的沿海新干线是要用采用日本技术,使用日本贷款,委托日本公司建造。有的报纸甚至推算出这条线要用多少日本政府贷款,会拉动多少日本的GDP,最终京沪高铁的建设是中国人自己建设,10年来的变化使得日本的失落感很大。同时中国还要借京沪高铁运营成功在欧洲,美国等地申请专利,这个也是对日本的冲击,因为中国不光开始自己建,还要走出去到国外建,这是日本各大铁路公司的危机感。我统计过日本某张报纸在京沪高铁开始运营到现在约发11篇报导,全是所谓的中国高铁的剽窃,非安全性等内容。甚至在前几天京沪高铁出现遭雷击晚点的新闻时,几乎是网站头条,报刊3版头条的醒目位置报导,大有幸灾乐祸的味道,这也间接造成了国内媒体对京沪高铁的质疑,依我看问题不是日本媒体报导立场有问题,而是中国高铁方的服务概念没有到位,这个服务概念的没有到位造成了民众对中国制造的质疑。
新旧交替的中国铁路
在日本交通是一件头等大事,所有电视台,或者广播都有专门接收交通消息的记者,凡是发生问题会及时在各档节目中播出(或用字幕显示)甚至如果在新闻节目中会专门插播铁路交通的新闻,这样会让要出行的人有准备,要接人的人可以安心,这种服务的概念使得就算这次有问题没有坐到车的人,下次还会来乘坐新干线。之前因为横滨输电线有问题,使得东京站的新干线不能正常发送,日本各大电视媒体发布新闻,紧急疏导滞留旅客,站台的广播业在不停的播送最新进展安抚乘客,日本新干线不是没有问题,也很有问题,但是日本是硬件问题用软件来弥补。而中国制造的高铁却没有这样,从北京到上海的1000多公里的高铁相当于横穿日本本州到九州的全部线路,日本是花了近30年完成,而中国之用了5年时间。铁路修成了但是服务却没有跟上,有了华丽的站台却没有贴心的服务,当线路因外力影响停运时沿途的各站的服务,媒体的联系,紧急对应都没有跟上,这些都是使得外界对中国制造的质疑声音提升。在高速铁路这个方面,既有安全正点,还有便利舒适服务周到等多种优点,还应该有在特殊外界条件下的晚点或者停运的事实,不应该为了宣传中国制造而不讲究科学。世界上所有高速铁路都有对恶劣环境有定义,并且可以停运,这个宣传也是对乘客的一种服务。
服务欠缺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是一项综合的项目,从硬件的制造到软件的提供,中国在5年内走完了其他国家30年要走的路,这确实是一种跃进。但是很多东西却要靠点点滴滴的积累,不可能靠短期效应来达到。没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意识,就算可以把东西制造出来,也不一定能获得民众的认可,中国制造还前途多难,要软件硬件都要过硬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