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继续向朝鲜境内放气球发传单
在朝鲜,电子通讯技术的革命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互联网、国际长途仍然是特权阶层的专利,看外国杂志需要接受政审。但是,朝鲜并不是彻底地与世隔绝。BBC记者威廉姆森说,当局已经意识到,小小短信,既能造势、也能给自己脸上贴金。
一天晌午,在俯瞰朝鲜的一座小山头上,李先生快要和人打起来了。
李先生个头儿不大,看上去也不怎么吓人。但是,生活中有些事,他特别在意,其中之一就是气球。
每个周末,李先生都要到这里来,向三八线那一边儿的朝鲜放飞巨大的氦气球。每个气球上都携带着大捆的传单、简报以及反平壤的漫画。
今天风向不对,李先生不愿意浪费质量上好的气球。但是,他的支持者一大早出门来看放飞,可是不愿意白跑一趟,因此坚决不同意李先生的结论。再说了,放气球,也正是这些支持者出钱资助的。双方僵持不下,局面看起来有点紧张。
你来我往、推推搡搡了一阵子,双方达成了折中方案。打开9米大的巨型气球,准备放飞。敞篷吉普车旁,氦气的轰鸣声淹没了人群的对话。
韩国,可以说是世界上通讯设施最发达、最完善的国家之一。还需要用气球传递信号?看上去真如天方夜谭般不可思议。
站在距离朝鲜边境只有几公里的地方,我可以用手机看BBC的视频;给伦敦的家人、纽约的朋友发照片;直接拨通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地方。
说任何一个地方,可能也不确切,因为这其中,就不包括我眼前的那一个国家。朝鲜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国际电话线、互联网几乎完全不存在,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受。即使如此,仍然受到严密监控。
在首尔的一位朝鲜事务分析人员说,朝鲜可能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在和平时期取缔调谐收音机的国家;看外国出版物甚至需要首先通过安全审查。
这么说,放气球可能也就算不上天方夜谭了。问题是,气球有一点非常原始,能否抵达目的地,完全取决于天气条件。
李先生和支持者们做好放飞的准备。三个长长的大气球高高地在半空随风摇曳。一小群人肃穆地沉默了瞬间。然后,气球飞向了空中。飞快地漂浮过山顶,一回头,径直朝着首尔前进。看来,李先生还是有先见之明。
移动网络
平壤年轻人能有手机,但却不能上网
但是,李先生其实也有点落后于时代。从前,用气球放飞传单可能还算新鲜事,但是现在,在朝鲜国内,传播新闻,完全有可能采用短信、DVD的形式。
虽然没有接通互联网或者国际电话网,手机和电脑仍然是时尚的消费大件。新技术也在冲击朝鲜,帮助造势、影响舆论。
据估计,现在,至少是在边境地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朝鲜人家里有DVD播放器,就连乡村小学可能都拥有一两台电脑。从中国边界渗透过来的DVD光盘、存储棒也都有了用武之地。
几年前,朝鲜推出了自己的手机网络,埃及的Orascom 公司拿到执照,获准在朝鲜提供手机服务。迄今为止,共有60万注册用户。
在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国家,60万用户绝对算不上转折点,但是,别忘了,这个国家是朝鲜,60万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短信可信?
几个星期前,一个在首尔的脱北者说,就连朝鲜政府都开始使用手机网络,给自己造势、提升信誉。
平壤有机会构建一个非常容易跟踪、监视用户的系统
她说,在朝鲜,有两种消息。一是国家控制的消息,通过招贴牌、国营电视台传播;二是公众消息,通过口头交流、办公室派对传播,也就是通常人们爱说的小道消息。
她还说,去年,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到中国去。政府先是发了一条短信,说,伟大领袖正在和中国一道,纠正国家中层管理的错误。
后来,金正日已经到了中国的小道消息开始通过手机短信传播开来。当天晚上,官方电视台播出了金正日访华的消息。证实了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天真、无辜的短信,实际上,也增强了政府的可信度,以及政府发出的短信的可信度。
有人说,如果朝鲜准许国民与外界接轨,对当权者将构成很大风险。但是,也有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样做,其实对当局可能也有一定的好处。
他们认为,朝鲜的通讯基础设施仍然处在婴儿期,平壤有机会构建一个非常容易跟踪、监视用户的系统,并通过这个系统更加不显山不露水地传播自己的信息,控制人们对信息的接触。
就连李先生,都在逐步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每一次放飞气球,李先生都忘不了在大捆的传单中塞上几张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