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来热议的货币超发现象,《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我国成全球最大印钞机说法太离谱”,再次引发巨大争议。中国一贯对“世界第一”乐此不疲来者不拒,此次面对“全球第一印钞机”的荣誉为何反应如此之大?个中原因很多,但有以下三点不容忽视。
其一,为物价上涨开脱罪名。
《人民日报》指出,“中国是否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不能仅仅依据一种数据就想当然,判断货币是否超发一个可靠的指标就是看物价是否稳定。”那么刚刚过去的2012年,物价到底是否稳定呢?文章只字未提。记得以前的教科书里有一句话“穿过马路两三条,物价也会跳三跳”,这种遥不可及的状态仿佛正在向我们缓缓走来。
不管CPI指数如何调控有力如何稳定,现实是菜、肉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直线上涨,房价正在拉开报复性反弹的序幕。而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就是货币超发。2012年中国M2的总存量高达97多万亿,几乎和欧盟相当。当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增发的货币需要出口,才会有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向前葱等等,才会有炒房团。国家一边在大力调控物价,一边却加大货币投放,就像大家小时候被困扰的数学题“一边注水一边放水”,而且货币投放的力度远甚于调控的力度,物价焉能不涨?房价焉能止涨?
其二,为“收入倍增”扫除障碍。
李克强说,“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收入倍增是新政府的目标,不免让人充满期待。如何倍增?难道又是老套地启动印钞机吗?这几年来老百姓的货币收入的确在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囊中收入能购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货币工资的购买力越来越低。简而言之,钱不值钱了!
有些专家喜欢拿美国说事,问题是美国印的钞票,埋单的是全世界人民;而中国印的钞票,却只能让中国人自己消化。于是乎,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而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却急剧下降。“倍增”变成了“被增”,无法转化成实际购买力的账面收入倍增,又有何实质意义?
否认“全球最大印钞机”之说,本质上是在为完成未来的收入倍增目标而超发货币做舆论铺垫,用心险恶。
其三,为“国富民穷”奋力辩解。
“国富民强”是我党一贯的奋斗目标和民众的共同理想,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国库也充盈了,更大多数的百姓却没有富没有强。因为高额的税收和货币超发,将百姓手中的银子偷偷地转移走了!“藏富于民”的美好梦想变成了“偷富于民”的残酷现实。
以民企的发展环境为例,厉以宁多次指出民营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正所谓无民不稳、无民不富、无民不火,然而对于民企的严格管制、税收管理、融资不力,使“非公经济36条”等政策形同虚设,通过货币超发,摊薄民企利润,使民企在央企强大的资金实力面前败下阵脚。国进民退愈演愈烈。
否认“全球最大印钞机”之说,意在为超发货币增加注脚,继续偷富于民藏富于国。
闪烁其辞,欲盖弥彰。承认全球印钞第一又何妨?坦然面对,寻找对策,才能赢得理解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