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2月15日讯】海外媒体注意到,中国新领导正试图建设一个消费者社会,放弃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旧模式。但一些个体经营者所面临的消费者不愿花钱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建立消费者社会计划所面临的巨大阻力。
美联社1月30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在中国大陆,中国领导人目前想使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再依靠出口和大量投资,因为靠大量投资已经不能起到提高经济增长率的作用了。如周国平这样的北京小店店主表示,由于消费者在花钱方面谨小慎微和物价不断上涨,他今年经营所得的年收入已经下降了一半,降到5万元左右,只相当于每年6千美元左右。中国消费者不愿多花钱,成为目前中国领导人要建立消费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阻力。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主要是靠庞大的出口,以及修建大批工厂和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建设项目而取得的。这种高速经济发展使中国得以避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但那时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也是通过巨额借贷而取得的。经济学家当时警告,这种泛滥的借贷可能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随着经济转型的必要性越来越紧迫,中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阻力也非常紧迫。目前中国民众消费只占中国GDP的35%,远远低于邻国印度的60%。而这个低下的消费比率去年还有所下降。中国新领导计划对投资加以限制,这意味着,本可以流向建筑行业和建筑材料业工资的资金,因限制投资而将大幅度减少。
旅美中国问题学者刘青表示,在中国大陆,老百姓没有可靠的退休保障和医疗保障,再加上孩子上学的学费也非常昂贵,因此大家都想方设法存钱,这种情况当然很难产生消费者社会和推动内需:
“(中国建立消费者社会)存在的困难当然很多。一个是,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大陆人的心态首先是他需要攒钱。而攒钱呢,又有非常现实的需要。中国农村人是没有社会保障的。而城市里,即使有了社会保障,也是很低的。实际上,中国很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都被贪官吃掉了,都是空的。再加上,医疗保险、上学费用的昂贵,大家都想方设法为将来存钱。为了未来的生存,还有要喂养老的和小的,这样,使中国建立消费者社会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
美联社的报道说,金融咨询机构“资本经济”的亚洲经济问题学者马克-威廉姆斯认为,减少政府投资,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是一条很狭窄的通道,其危险就在于,如果大幅度降低政府对各种大型基础建筑项目的投资,很快就可能负面影响到民众的消费能力,而这又转而会引发经济螺旋形下降。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俊就此表示,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消费者社会:
“在目前的中国,是不可能实现消费者社会的。因为中国政府本身就是销售者,而不是像其他现代政府那样仅仅起的是裁判作用。中国政府基本上是个类似中世纪时的一种政府,它是经济中的最大卖家,土地是它卖的,房屋价格也是它哄抬的,关税也是它制定的,弄得中国的产品比所有国家的都贵。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中国政府,因此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消费者社会。”
中国官方公布的去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7%。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发文指出,这样的增速对正处于停滞的发达国家经济而言可能是令人惊叹的,但却是中国经济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的增速。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曾表示,他们可以接受这一增速水平,而中国经济需要结构性改革来摆脱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因为这样的发展道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增加,并且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造成了重工业的急剧扩张。
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中央银行犹如在走钢丝,试图迫使银行更好地管理现金需求,避免酿成危机。而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变数则是房地产市场。大规模的建设热潮以及房价持续多年的两位数涨幅,已令购房成为多数中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引发了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