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每一次推出的大学排名,几乎都会在中国引起一番热议。很多留学生父母在介绍自己孩子的大学时总忘不了加上它的名次,那些计划赴美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更是将排名作为选择大学的标杆。
中国人重视美国大学排名,可以理解。美国正规大学近3000所,对万里之外的中国人而言,排行榜似乎是惟一一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尺子。但与多如牛毛的榜单相比,大学“适合自己”其实更加重要,简单的数字排序并不能指导所有人的选择。
了解美国人对大学排名的看法,无疑能帮助我们拓展视野,知己知彼。在美国人眼中,哈佛、耶鲁、斯坦福等顶级名校都是耀眼的明星,可需要仰视的星星并非多数人现实的选择。
州立大学“物美价廉”
我一直在美国俄亥俄州一所高中做全职中文老师。一位美国同事得知很多华人孩子都在报考外州的私立大学时,惊讶地问:“为什么要去那么远、那么贵的大学?我们的州立大学足够好啊!”
同事告诉我,自己的两个孩子高中成绩很好,可申请大学时,“我告诉他们,只能选择州内的公立大学”。
这下轮到我惊讶了。因为这位同事曾是高中校长,丈夫是公司经理,家里经济条件优越,绝对担负得起私立大学学费。而我们这里最好的州立大学在全国排名不过50左右。
为何会如此选择?她的解释是,州立大学为政府支持,专业多,毕业后在本地就业有足够优势。最重要的一点是,州立大学学费低廉。
大多数美国家庭,如果不是巨富,很少像华人那样舍得在子女教育上“大出血”。打个比方,两个水平相当的学生,年收入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0万)的华人家庭舍得让孩子上学费一年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3万元)的大学,而同样收入的美国家庭基本上都会选择一年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7万元)以内的州立大学。
按照美国文化传统,孩子到18岁都要独立,相当一部分学费由学生自己承担。因此,朋友多、离家近、熟悉环境、生活方便的州立大学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另外,美国各个州立大学都有在当地人气超旺、比赛时万人空巷的体育队,如棒球、橄榄球、篮球等。生活在当地的学生,从小就是这些队伍的粉丝,立志与自己的偶像球队近距离接触。
美国人看重大学的“地域性”
大部分美国人不关心所谓的大学排名,因为名校一般都集中在东北部和加州,而美国人口分散,多数美国人不会那么关注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
与中国相比,美国经济发展较为平衡,年轻人对纽约、旧金山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向往远没有中国年轻人对“北上广”那样强烈,很多人对未来的规划就是生活在小城。这一点与美国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足和对所在地文化传统的喜爱和自信,分不开。
美国人也认为大学很重要,可他们很少有“依靠大学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所以多数人一开始就将目标定位在本州或附近的大学,对那些遥远的名校漠不关心,甚至全然不知。
除了几所顶级名校,很多好大学甚至排名前30以内的学校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比如,从小生活在加州或希望未来在加州工作的学生,会选择排名20左右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而非舍近求远地努力报考排名更靠前的华盛顿大学;布朗、达特茅斯、康奈尔等名校在美国东北部的影响,远大于有“南方哈佛”之称的杜克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工商业分布与中国相比更加分散。经济较发达的州都有一些大牌企业,如可口可乐总部在佐治亚州,密歇根州有很好的汽车工业,波音公司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这些大公司所在地的地方大学比外州的学校更有就业优势。
美国人心中的特殊排名标准
一些美国人对学校的选择不是参考媒体排名,而是沿袭家族传统。与中国不同,美国各代间没有明显的学历差异,年轻人愿意选择父辈或同辈曾就读过的学校。很多美国人都以家族几代人就读同一所大学为荣。
美国东北部有几所提供优质本科教育的顶尖文理学院,如阿默斯特学院和威廉姆斯学院。很多纽约都会区和加州上流社会的家庭都愿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每年这些文理学院都有放弃顶级“常春藤盟校”的新生。
当然,美国人也并非完全不顾及大学排名,但相对中国人熟悉的学校综合排名,他们更看重专业排名。
总体来说,美国大学学科分布和学术水平比较均衡,不会像国内大学在档次上差别那么分明。在美国很多综合排名50名以外的大学里,也很容易找到名列前茅的专业。
也就是说,尽管美国一些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声望,但不意味着这些学校是全面领先的,其他学校依旧有吸引人的亮点。这样的多元化使得美国的教育资源更加分散,也令来自不同阶级或有不同理想的学生都有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
比如,如果想学生物医学,综合排名12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比大多数前10名的大学要好。在时下热门的计算机专业的排名中,综合排名25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与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并列第一。
(原标题:美国人心中特殊大学排名标准:沿袭家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