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11月22日讯】最近有一组新词,叫做月入一蛆,说的是有人在某超市买烤鸡,结果吃出蛆,一番折腾后商家赔付了5,000,于是又有人发帖感叹:我这点收入,活得还不如一只蛆,随即就有了月入5,000以下,活得像只蛆的说法。相对应的是月入一狗,指的是有人发帖说,一个月收入20,000,但是活得不如狗。这种新时代的网络提法,展示了网友无尽的想象。
然后网上还有各种什么热门的痛点文章,什么月入5万,为什么撑不起一个家,年入百万不如南城5套房等等,大家发现没有,这些所有的痛点营销文章,最后的一个落点永远都落在了房子身上。也就是说,无论你赚多少钱,都会在房子上面找到你的根本痛点。于是引发广大网友的无病呻吟。那么房子是不是痛点呢?
首先,肯定是个痛点,每个人现在都想买房,而且都想多买房。似乎有房已经成了一个时代分层的基本门槛。不管你收入再高,金融资产再多,甚至全款买几套高档房都不是问题,这些都没有用,来自于世俗的眼光只是衡量你到底有几套房。手上没房,你说你值几个亿也是吹牛。在这样的价值观之下,赚工资的人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为房子这个事,追求永无止境。你说你月入5万,看起来不少,但一年也就60万,在北京上海深圳,不吃不喝5年,刚够交个首付的。然后你贷款700万,还30年,月均还款达到3万7,好好的一个高端中产,买套房瞬间返贫。甚至你说你年薪百万,但2,000万以上的房子比比皆是,所以多贵的房子都有,随着你的收入提高。欲望也在提高。你跟房子去赛跑,永远会有这个痛点。
那么高端收入的人都痛点十足,更别说广大老百姓了,有数据统计说年入10万,你就打败了90%的中国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扣完税费福利拿到手里的钱,一年下来也就3万多。平均每月3,000都不到,所以这个数字和动辄数百万的房价比,真的是落差巨大,很难想象,这事发生在同一个时代。收入这么低,房价这么高,老百姓是怎么买的起的,真是有点高科技的味道了。但他就这么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从另外的角度讲,我们说房子其实也不是个痛点,他只是无病呻吟。中国的自有住房率已经达到了93%,也就是说家家户户都是有房的,而且在很多三四线,人均还不止一套房。大家都有房,还都要买房,所以才造成了房子的短缺。这就是一种金融现象。囤积居奇,造成价格上涨。而价格上涨,反过来又造成了进一步的囤积居奇。所以每年的房产交易量很少,大量的房子都不买不卖,而少量的交易则提高了房价。比如某小区,上千套房子,今年就交易了一套,但这套房子涨价了20%,于是整个小区的房价全都提升了20%,每个住在这小区的人,都感觉到自己的身价涨了20%,这就是一种货币幻觉,用其他人的交易,来给自己的资产定价。而对于一个一直涨的东西,就是一泡屎,他也会变得很稀缺。这种事在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年荷兰的郁金香,长春的君子兰,连花都能炒到跟汽车一个价,而现在的比特币,根本连实体都没有,也一样价格飙涨,一币难求。而大部分人去炒股票,也根本就是在炒那个代码。至于这个代码背后的公司,他根本就不知道。
所以,你想买房子,最大的出发点就是因为他在涨,如果他不涨,你还会买吗?很多人说我会买,为什么会买,因为以后他还会涨,其实这是一个道理,说白了就是在炒房,尽管很多人并不承认。一旦房价下跌,大家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刚需集体消失了。中国香港60年代发生了楼市泡沫,之后出现了楼灾,70年代又是股灾,80年代股灾加楼灾,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又是股灾加楼灾。所以10几年一个周期,每当楼市下跌的时候,房子根本就没人要。而我们国家也是如此,那些刚需们,2013年-2014年的时候,你们为什么想不到买房?那时候房子便宜一半,别跟我说当时钱不够,我相信两年时间,是赚不出这一半的钱的吧。所以如果当时钱不够,现在你应该钱更不够才对。当时不买,而现在去买,这就跟炒股是一个心理,牛市的时候纷纷冲进来,而熊市的时候躲得远远的。
综合来看,房子这个痛点的梗,百试百灵,因为赚多少钱的人,都不可能跑过一个泡沫资产的涨幅,这就好比你跟一个吃了兴奋剂的博尔特比100米,你能跑过他才怪。但你一定要跑过他吗,根本不需要,资产价格永远就是一只拴着绳子的狗,这个绳子不会断,狗跑远了,他迟早要回来找主人的。任何一次变革,财富会分分钟被重新洗牌,不会被洗牌的,只有你所处的社会位置。所以别看现在年薪百万不如南城五套拆迁房,但是也许用不了几年,你就会发现,年薪百万的还是精英,而拆迁的财富,只是暂时的,他们只是财富的搬用工,而绝不是最后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