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在华美国企业,都受到贸易战冲击。(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9月28日讯】美国政府上周扩大对进口中国商品关税的征收,导致许多在中国的外国企业计划将供应链迁至成本更为便宜的国家。但是有外媒认为,在华外企离开中国并不容易。
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27日报导说,很多公司因为关税、劳工成本上升等原因,考虑把生产线转移到更便宜的东南亚、非洲国家。
但报导认为,对比起像越南、柬埔寨、埃塞俄比亚这些缺乏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地区,中国在物流、交通运输和工人的技术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在华外企想要离开中国恐怕有些困难。
美国南卡罗莱大学商务教授谢田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采访时驳斥了上述观点。
“很多人没有见过,世界工厂的(中国)工人实际上是农民。他们从培训到上岗也就几天到最多两个月,所以世界工厂的转移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公司只要把工厂迁移过去就好了,电、道路等是由工厂所在地的政府来做。只要当地政府看到投资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他们肯定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
他还补充表示,产业链的转移很常见,每次都带动了很多地区的兴衰。
“比如最早二战之后,美国、欧洲产业链的转移带动了日本的经济起飞。之后中下游的产业链转移带来台湾、韩国、香港的经济起飞。这次的再转移可能会带来越南,甚至是朝鲜的经济起飞。中国的制造业肯定会因此衰落下去。”
谢田告诉记者,美中贸易冲突只是引发在华公司出走的其中一个理由。
“中国执政党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从人民身上截取财富。通胀厉害、劳工成本迅速上涨。中国在产品成本上已经不占优势。还有污染、人权、外汇兑换限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让企业认识到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难。”
中国的商业环境在逐步恶化。除了有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国企外,其他各种公司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紧缩。财经学者吴小平早前发表的题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的网文,以及中国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全国“深化民营企业民主管理研讨会”上表示发表的“民营企业要坚持职工主体地位,以职工为本,让职工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共同参与企业管理,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言论,都引起不小的反响。
美国民间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恒青对此表示:“明摆着传递了两个信号。一个是放个气球,试探一下气候怎么样。第二个比较明确的是在传递中央最高层的意图。现在一直在说党要领导一切,包括资源配置。这实际上是往回走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经济。中国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其他手上有财产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可能一夜之间很多人来分你的财产,或者政府来抢你的财产,这也引起很多恐慌。”
李恒青认为,企业要把工厂搬往发展中国家时确实会遇到《纽约时报》所提到的困境。但他强调,其实早在一年前,在中国的外资、中小企业就已经“转战”东南亚地区,而这些公司“不得不走”的理由值得中国执政党反思。
“这个‘搬家’是一个战略抉择,但是要付出资金、人力到精力的各种代价,还有未来很多的不确定性。但在面对那么多成本代价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家还是选择‘出走’。我觉得真正的问题出在政策上,让大家感觉到没有希望,而且是没有未来会解决问题的希望。”
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需要通过紧密合作以谋求生存,而从中国最近的举动来看,似乎有关起大门依靠“自立更生”的发展趋势。
版权所有©2006,RFA。经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许可进行再版。http://www.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