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三角习题,是许多人成长过程必经的挣扎。
静婷在国中时期被同学霸凌。只要有分组活动,她就会被孤立,没人愿意和她同一组。个性原本活泼好动的她,变得越来越内向、孤僻。父母因为忙于工作,也没有察觉到静婷的变化。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上了高中的静婷,希望能重新获得同侪的认同与接纳。
因此,不管同学有何提议,她都配合,也顺利的交到了小雅这个好朋友。小雅和静婷几乎形影不离,也经常到彼此家里过夜。小雅聪明,总能猜到静婷的想法或行动,而这份好默契,也让静婷格外珍惜。
慢慢的,女孩长大了,能分享的事情也越变越丰富。上了大学,静婷喜欢上社团的一个男生〈阿哲〉,却迟迟不敢开口。小雅在一旁看不下去,主动约对方出来,三个人一起出游。就这样静婷终于有机会进一步和心仪的男生互动,因为怕尴尬,静婷经常邀请小雅三个人一起逛街、看电影。
但静婷却发现小雅和阿哲互动越来越多,也曾单独碰面,小雅却没主动提及。静婷推测小雅也喜欢阿哲,为了留住小雅,她选择刻意疏远阿哲,甚至故意告诉小雅,她已经喜欢上另一个男生了。
对静婷来说,爱情是不确定的未来,即使真能与阿哲交往,也无法预期这段感情能维持多久。小雅才是那个能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人,所以她情愿违反自己的意愿,退出这场竞赛,也不愿意失去珍贵的友情。可是当她真的这么做后,她发现自己和小雅再也回不去从前那种亲密和无话不谈。
“以为”是这世上最暧昧、可怕的字眼。(以上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以牺牲为名的内在交换─寻求被接纳
不知是巧合还是诅咒,一对好闺蜜感情会破裂都是从爱上同一个男生开始,就像电影《七月与安生》,安生〈周冬雨饰〉的退让开始了一连串的错过与遗憾。
静婷与小雅的故事,就像电影一样,表面上是爱情的三角习题,可底层流动的是羡慕与嫉妒、控制与牺牲的课题,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挣扎。
静婷羡慕小雅聪明、反应快、乐观开朗,对比自己的内向、拘谨、多愁善感,她很渴望成为小雅,成为受大家欢迎、接纳的主角,不再被排拒与冷落。她小心翼翼地待在小雅身边,当个称职的绿叶,只希望当年被孤立的梦魇别再重演。然而,这一切的稳定,却因为一个男生的出现有了变化。
静婷意识到这个改变,将会为她和小雅的关系带来挑战,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以及不愿意小雅遭遇和自己过去一样的伤,所以静婷和电影里的安生相同,都选择了沉默与成全,否定自己的欲求,用自己认定的“好”为对方付出。
“以为”是这世上最暧昧、可怕的字眼,那些自以为是的了解,费尽心思的安排,往往是关系之所以破裂的肇因。
静婷的“无所谓”,其实反映着她的自卑与不安全感,因为害怕期待后失望,所以干脆假装不在乎。阻挡她幸福的不是自己的好姐妹,而是她心中潜藏“我不配”的信念。
她真正需要割舍的是害怕失去关系的不安。唯有学会在人际中坦承并接纳内心的欲望与需求,接受关系必然会有起伏与聚散,不被恐惧所牵引,诚实说出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她才能够感受到亲密与信任,真正拥有一段感情,不论是友情或爱情。
要开启任何一种关系,都是一场冒险,如果没有怀抱着跌倒的准备,就享受不到重新站立的勇敢,以及穿越险阻的满足。
本文节录:【我决定,生活里只留下对的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