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3年7月14日讯】德国政府7月13日公布了酝酿已久的中国战略,该战略提出了去风险和降低对中国依赖的总体目标,契合了德国最近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及欧盟的经济安全战略,这是德国历史上首份中国战略。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周四在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发表讲话介绍了中国战略。
德国政府表示,减少对中国制造商和消费者的依赖最终将提振本国经济。
这份长达64页的战略报告把北京定位为“制度性对手”,该文件称德国无意阻碍中国的经济进步和发展,德国急需去风险但不寻求经济脱钩。政府致力于确保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更加公平、更加有持续性、更加互惠。
报告指出,中国对欧洲的依赖性正持续降低,德国对中国的依赖近年来却越来越重要。根据该战略,德国将与中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
由于德国执政党联盟内部意见不一,经过数月协调后确定的最终文本立场有所软化。该战略没有对企业提出有约束力的要求,也没有针对特定企业作为目标,德国工业联合会对此表示欢迎。
中国战略的内容
德国发布的中国战略列举了德国对中国多方面的依赖,包括新冠大流行期间对中国药材的依赖、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台湾海峡局势也可能影响到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
该战略认为,台湾海峡的现状只能通过和平且双方都同意的方式改变,德国在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情况下,在多个领域扩大与台湾的密切联系。德国发布的中国战略指出,中国决定扩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对德国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影响。德国将继续强化军事存在以及跟印太伙伴的合作。德国还将致力于与伙伴合作,防范尖端技术外流,用于提升军事能力而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该战略还提到了中国当局在新疆、西藏和香港对人权的压制行动。
欧盟近年来将中国定义为“伙伴、竞争对手和制度性对手”,在中国与欧洲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德国选择了去风险而不脱钩的政策。德国正在考虑实施出口管制并筛选在中国投资的德国企业,以保护敏感技术和知识产权外流并用于军事目的。
由于德国政府不同部门、各州地方政府与中国保持不同层次的联系,分析认为德国有必要整合内部多方对华政策以确保步调一致。据报道,本周早些时候德国政府内部仍在讨论中国战略的细节,直到周二晚间才敲定最终内容。
在中国战略草案讨论期间,贝尔伯克与同属绿党的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均希望对在中国拥有大规模业务的德企进行“压力测试”,避免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正式文本中没有出现有关压力测试的内容,政府希望企业自行管理风险。德国公司去年在中国投资了115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去风险的一步
在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各成员国也达成了去风险的共识,认为各国应采取措施防范中国的经济胁迫。由于德国执政的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三党联盟对华政策的主张有所不同,贝尔伯克领导的绿党比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立场更为强硬。此外,一些德国大企业在中国拥有大量投资,对该文件持有不同意见,因此在正式文件发布前,有分析认为草案部分内容可能会被删减或者降低调门。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的中国战略的公布时间推迟了数月,其间各方经过多次协商讨论后才达成共识,去年11月草案内容被媒体披露后,协调过程一直处于保密状态。
德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研究员蒂姆·吕利希(Tim Rühlig)在回复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表示,这份文件反映出与中国关系变得更加困难,长期以来合作主导着议题,经济机遇在舞台中央。新战略聚焦去风险,指出的风险数量大、种类多且复杂。
蒂姆·吕利希表示这一战略与欧盟的对华政策相吻合,欧盟近几年提出的主要观点在文件里都有体现,这一文件也有不足之处。“一个战略没有预算,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政府如果明确表示不愿花费额外的财政资源。如果是这种情况,德国就没有机会实现它所追求的去风险化目标。该战略的成功需要额外的资源。”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与中东欧中国观察者(China Observer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分析师阿莉恰·巴楚尔斯卡(Alicja Bachulska)表示,这份文件的目的旨在更加现实地评估德国与中国合作的挑战和机遇。阿莉恰·巴楚尔斯卡认为,这份文件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该战略的执行,我认为我们应当步步为营,因为这已经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了。实际上这一战略的出台,可以说还没有其他欧洲国家制定过这类文件,鉴于德国在欧盟的重要性,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与中国联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这一文件将会作为其他国家的指路牌,可能重新引导他们如何与北京互动,” 巴楚尔斯卡告诉美国之音。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在网站上刊登声明表示,中方希望德方理性、全面、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德国当前面临的很多挑战和问题并非是中国造成的,中国是德国应对挑战的合作伙伴,而非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