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一些老人在中国东部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公园休息。(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9月21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报导)中国近期推行的延迟退休政策,标志着一场关于社会保障的重大变革。这一政策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沉重压力。从90年代国企改革导致的大规模职工下岗到如今养老金资金的短缺,伴随地方债务问题的逐步加剧,中国社会保障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学家程晓农、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国诚近日在自由亚洲电台《亚洲很想聊》节目中深入讨论了以上话题。
两位专家认为,中国养老金危机与延迟退休政策反映了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从90年代的国企改制到当下的人口老龄化,中国的养老金体系一直存在着结构性缺陷。随着人口问题的日益严峻和经济增长的放缓,如何在未来有效解决养老金短缺和社保资金危机,已成为中共政府无法回避的难题。
两人还指出,未来中国需要的不仅是延迟退休这样的应急政策,更需要全面的社会经济改革,以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能否在经济和社会变革中找到出路,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养老金危机凸显中国社会内部矛盾的积累与体制性问题的暴露。中共如何在未来应对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前景。
中国养老金改革与延迟退休的深层危机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养老金危机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通过一项决定,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预计在15年内将男职工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至63岁,女干部从55岁延至58岁,女职工从50岁延至55岁。同时,还将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延至20年。这项政策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罕见,但在中国却引起了强烈反响。正如中国著名学者秦晖所指出的:“中共把权力延伸到人民的子宫里,但对人民的养老责任却推卸得一干二净。”
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和政府的财政压力。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使得社会的负担越来越沉重,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也日益枯竭。特别是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背景下,退休人员的增加和缴纳社保的年轻人减少,给整个社保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延迟退休政策是中共应对这一问题的“缓兵之计”,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养老金危机的历史根源
中国养老金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中共实施了大规模的国企私有化政策,导致数千万国企职工失去了原有的福利保障,许多人因此沦为失业者。当时,为了减轻国有企业的财务负担,政府选择将大量国企改制为私有企业,企业的厂长和经理们成为了新企业主,而原来的职工则失去了他们的工作和福利。陈小龙博士解释道:“新老板并没有钱来购买企业,他们通过挪用公款和贪污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主人。”
在这个过程中,大规模的职工下岗潮出现了。特别是在东北等重工业地区,许多职工一夜之间失去了生活来源,导致社会出现了大量的贫困和动荡。程晓农进一步指出:“国营企业改革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工人阶层的福利大幅削减,甚至完全失去保障。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崩溃,也是社会结构的巨大转变。”
这一系列改革虽然帮助中国经济在随后的几年里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埋下了养老金危机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问题逐渐恶化,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90年代改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国企工人身上,还波及到了整个社会。当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许多下岗工人只能依靠微薄的储蓄和临时工作维持生计。更为严重的是,政府当时并没有为下岗工人提供足够的失业救济和养老金保障,导致大批人陷入困境。“中共的养老金系统直到本世纪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即便如此,这个体系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程晓农说。
延迟退休政策的背后动因
面对不断加剧的养老金危机,中共选择通过延迟退休来缓解压力。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出生率的下降,养老金系统的压力日益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35年中国的养老金系统可能会崩溃,这一时间点比早前预估的要提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年轻人口的减少直接影响了社保缴费的收入,而老龄人口的增加却不断加大了养老金的支出。
程晓农表示:“中共推迟退休的真正目的是让更多的在职职工继续工作,缴纳更多的社保金,从而维持养老金系统的运转。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日益加重的养老金负担。”
事实上,延迟退休的政策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养老金的缺口,也是为了缓解财政上的压力。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社保系统的资金压力。然而,这种做法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外,他还提到:“中共的养老金危机是多层次的,既有财政上的问题,也有社会结构上的问题。推迟退休年龄虽然可以延缓养老金的崩溃,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在社保资金短缺、养老金支付困难的情况下,政府的应对措施只能是权宜之计。
人口危机与社保制度的双重挑战
除了养老金问题,中国的人口危机也在不断加剧。近年来,少子化、老龄化以及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矛盾。根据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接近3亿,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亿,2049年则有可能突破5亿。这种急剧的老龄化不仅使社保体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国诚指出:“中国人口危机的核心在于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年轻人口的减少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下降,而老龄人口的增加则意味着社会保障的负担加重。”这种结构性问题的出现,使得中国未来在应对社会经济问题时面临更多的挑战。
与此同时,社保制度的漏洞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缴纳社保,认为政府无法提供可靠的养老保障。宋国诚解释道:“中国的社保制度存在巨大的不公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老人几乎得不到任何社会保障。”这种不公平的分配体系导致了年轻人对社保制度的信任下降,进而选择自行储蓄养老。
社保基金的资金不足也是一个重大挑战。由于中国股市的长期低迷,许多地方政府将社保资金投入股市进行投资,但最终大多亏损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养老金的短缺。“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加剧了社保系统的崩溃,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不得不将社保基金用于投资,结果却是亏损连连。”宋国诚补充道。
未来展望:危机中的转型与挑战
面对日益加剧的养老金危机和社保系统的崩溃,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然而,仅靠延迟退休并不足以解决问题。中共的这一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缓解部分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养老金危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仍将是中国社会的重大挑战。
程晓农认为,延迟退休政策只是暂时的应对措施,未来中国可能需要更彻底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以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他还提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地方债务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未来政府可能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经济和财政改革,以保证社会的稳定。
与此同时,宋国诚认为,中国的养老金危机与社保系统的崩溃,实际上是中共体制问题的反映。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推卸责任、不断减少社会福利来维持财政平衡,但这种做法终究无法长期持续。
此外,宋国诚还强调,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定时炸弹。数据显示,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40多万亿元,占GDP的56.1%。这一高额债务使得地方政府在未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捉襟见肘。相比之下,日本和美国的债务比例虽然更高,但由于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全球金融体系的支撑,问题尚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