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105岁冥寿 重读赵家儿女《祭文》(组图)

作者:高瑜 发表:2024-10-21 1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990年4月17日,赵紫阳在北京的家里。
1990年4月17日,赵紫阳在北京的家里。(网络图片)

逢五小纪念,逢十大纪念,是中共高层的政治传统。今年8月,当局刚刚隆重纪念了邓小平120岁冥诞赵紫阳是被排除在这个政治传统之外的中共的政治另类

一、中共对赵紫阳的三大忌惮

今天,已经于4年前腾空,被软禁16年、骨灰暂厝14年的旧居——北京东城区富强胡同6号,仍旧有军警巡逻;埋葬他和夫人的平民陵园——万寿陵园,里里外外已经是重警和便衣把守之禁地;北京的“异议人士”家家从昨天起已经上岗,不让自由活动。站岗要延续到明天,明天是紫阳与夫人梁伯琪的合葬之日。

北京的警察总是抱怨“敏感日”越站岗越多。赵紫阳一人就占了五个:1月17日忌日、清明节、六四、诞辰、下葬日。

中共当局35年如一日,如此忌惮赵紫阳,不仅因为改革十年,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仅因为八九六四他宁舍身家和高位也要反对派兵镇压学潮的抉择;还因为邓小平92南巡之后,又给了赵紫阳百年之后重新享受中共政治传统的机会,先许全国政协主席,后许国务院总理,都被赵紫阳拒绝。

人们至今怀念他正是因为中共对他的这三个忌惮。

今天纪念赵紫阳,唯一方式是重读了5年前“赵家兄妹”《祭先父赵紫阳百岁冥寿文》。这篇祭文出自赵紫阳最小的儿子五军之手,经过全家人的推敲,语言洗练,情感深挚,展示出家国的大背景和超凡脱俗的人文价值,是一篇难得的中文上乘之作,发表在香港明报上。因为《炎黄春秋》被当局掠夺之后,国内报刊不可能出现赵紫阳的名字,“索罗斯事件”被澄清之后,为避免再被扣上与“境外势力”云云,选择香港发表,当年看自然寻常,今年再看,不禁感慨。

如果今年是赵紫阳的百岁冥寿,香港明报还能刊登赵家儿女的这篇《祭文》吗?

二、《祭文》真实地告诉人们赵紫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子女们这样开始叙述了父亲的“百年”:

这是人类有历史以来,最惊心动魄的百年;是中华民族在火与血中淬炼的百年;是交织着希望与绝望、激情与苦难的百年;是伏尸千万,血流成河的百年。”

2、子女的《祭文》做了这样结尾:

唯有他以最后的行为,向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呼吁,仍在回响:我们希望改变中国,希望改变世界,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一下自己呢?”

这仅仅是赵紫阳对还保留他的党籍的中国共产党的呼吁吗?我倒认为这是中共百年党史上唯一不检查、不辞职、被罢免的总书记赵紫阳,与党决绝的矢言。

先父出生于河南北部的农家。我们的曾祖父、祖父是乡绅;按后来的称呼叫地主。先父晚年说,就是农民。”

赵紫阳不仅是为自己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正名,也是为天下所有的地主富农正名。

9年前,赵紫阳去世10周年之际,公民记者老虎庙骑车千余里到河南滑县赵庄参访赵紫阳的故居,他拍摄的视频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中原地区勤俭持家到极致的普通乡绅之家朴素的全貌。与当今邓小平老家四川广安已经建设成“小珠海”有着天壤之别。老虎庙还写了一篇散文,描绘了去赵庄路途的艰辛与赵庄的贫困,我曾推荐给当年德国之声的北京观察栏目发表。

3、《祭文》映证了老虎庙记述的一切:

先父回忆儿时光景,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中那两口大缸,用来腌渍家族常年食用的咸菜,用的是从盐碱地中淘洗出来的“小盐”;而“大盐”,即一般的食盐,是舍不得买的。”

“这家秉承传统的农户,重男轻女是当然的。先父年幼时,赵家是一个三代同堂、一起过日子的大家庭。曾祖父是当然的大当家。吃饭时,只有他的碗里有白面馍馍。他有时会拿起一个,对着长孙儿说:“赏你一个,拿去吧。”

“传统的中原农民,只要稍识文字,就有忠义报国的意识。这些现在已经淡薄了的古代精神,却是当时北方乡绅深入骨髓的观念。抗日救国,出钱、出力、出人,他们是不会犹豫的。”

就是这样一个中原农家成长出一个“具有悲天悯人、天下关怀胸襟”的赵紫阳。

4、《祭文》毫不吝啬写出父亲的高贵人品:

他看不得别人受苦,对剥削、压迫有着本能的仇视;他看不得不公不义,对苦难、人权有着天生的敏感。他在1980年代说过:“如果我们国家的人权不如人,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他有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总是怕麻烦别人;他怕受到殷勤的侍候,会有如坐针毡的感觉。对奉承的人,哪怕是出于真心,他会神情尴尬;来探访的故旧如带着礼物,他会有受辱之感,却又不知如何拒绝而不知所措;在众人面前,说一些应景而无用的话,应该是高级干部的基本功,而他却觉得困难。”

“对于权力,先父与其他一些人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天下是大家的,我们是为大家办事的。他一生临渊履冰,言行谨慎。但在泰山压顶时,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们欠老百姓太多,我们正在还债!’”

5、对于六四,《祭文》只用“在众所皆知那件事上他选择了苦路”的小标题,写了下边一段话:

曾经,家父在与我们闲话时说道:‘胆小的人有原则’。此话颇费解,因为是悖论;胆小的人,怎么会有原则呢?后来我们明白,他说的胆小的人,是指不敢肆意而为的人。在众所皆知的那件事上,他是一个“胆小的人”,他选择了苦路,他惧怕那悠悠后世的骂名。“心之所善,虽九死而未悔;违君之痛,长太息而掩涕。‘呜呼!自古君臣相济多美谈,而有始终者,难矣哉!’”

6、《祭文》用“百年未见的精神困局”的小标题,写出六四之后中国的困顿。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思想的退化、理论的缺失;失去了龙腾虎跃的深刻探索,看不见微弱闪烁的智慧火花;既没有人道关怀的点滴温暖,也没有动人心弦的丝毫感动。这是百年未见的精神困局。”

“古人有言:‘野无遗贤,乃盛世之气象。’而今,经过多年的优败劣胜的‘逆向淘汰’后,有道是:刚正耿介者寥若晨星;寡廉鲜耻辈洋洋大观。”

“这些‘其兴也勃,其亡也速’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但如此神速,如此彻底,亘古未闻。”

我想这些包含着他们的父亲软禁中的感叹和思考。

六四 邓小平 赵紫阳  江泽民 李鹏 姚监复 陈希同 武装政变 六四日记
1989年5月19日凌晨,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劝慰学生停止绝食。(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三、唐师曾为“富强胡同六号”留下最后的一镜到底

2021年是中共建党百年。4月我听说赵家已经接到口头通知,必须腾房,就去富强胡同六号,看到各个房间已经在打包。后来和新华社记者唐师曾约好,一起再去赵家。

六四临近,虽然正值疫情,5月底我还是被旅游到昌平一个度假村。到了度假村又听到“8号必须誊清”的消息,就紧急联系唐师曾让他别等我了,赶快去留下“富强胡同六号”最后的情景。唐师曾一个人去有些踌躇,我一再让他别犹豫,他就骑上自行车,只带招数码相机,去叩富强胡同六号“的红漆大门。雁南夫妇已经在等他。

他的“一镜到底“拍下赵家居住32年旧居的全貌。花木扶疏的院落,油漆斑落的长廊,紫阳的书房兼灵堂,还有简朴的卧室、一张木床,只有木板格子的主衣柜,还有雁南夫妇为父母定制的一个安放骨灰盒的黑色小木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紫阳那张木床,谁会想到这竟是他从广东、四川带来的家具。

昨天转了一条推文,一个老农妇的照片上写着“我们一分一分的挣,他们一亿一亿的贪,然后,他们教育我们:勤劳致富、劳动光荣”。

谁能让这样的农妇不去怀念胡耀邦和赵紫阳?

如果腾出“富强胡同六号”发生在今天,恐怕不会有唐师曾的那个“一镜到底”。三年前我还有微信和手机,可以正常和雁南、志华夫妇、和唐师曾联系。去年8月我的微信被封,已经相当麻烦,今年8月26号当局竟然切断我家的宽带、座机和手机,我连积水潭医院专家的号都不能挂,何言与朋友们联系?

这是赵紫阳被软禁十六年的院落,当时是团中央的幼儿园,修都没有修,1989年9月23号赵紫阳就住进来了,直到2004年12月6号住院后,国务院管理局才给翻修了地板,老人也没用上。

王志华介绍紫阳的书房,办公桌是在中南海的时候保利公司送的。他和雁南将把书房原样搬到他们自己的新家。

这张床是紫阳从当省长到总书记用了几十年的家具。由不得床头柜是放氧气瓶的。已经被医院收走。

黑色小柜是雁南夫妇为父亲做的安置骨灰盒的柜子,属于这个家的新家具。



责任编辑:陈纳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