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期的不同的教育,导致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明显的文化与习俗的差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H君,理工男,数学很好,对高等数学里的集合论很有研究,与我交往很深。他知道我在日本生活多年,很了解日本,有一天,他对我表达了他对日本人的看法。
“我很厌恶日本人,很仇恨日本,当年侵略我国的罪孽就不说了,就说今天的日本,我曾多次与日本人打交道,感到许多日本人说话都很虚伪,虽然表面上说着许多漂亮的好听话,然而却掩饰不住他们内心对我的蔑视,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但又不好发作,真不愿意与这些虚伪的日本人交往”。言毕,又接着举了些具体事例。
他的这些话引发了我们之间的一场难忘的对话,至今记忆犹新,为了让文章读起来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尽可能地把自己当时的原话分段附录于此,以飨读者。H君说完上面那些说辞后,我当时的回答是:
“或许你说得对,但我与日本人打的交道比你多,感受和体会也应该更多。怎么评论日本人的这种‘虚伪’呢?让我用H君你自己为例,用你最擅长的数学集合论来讨论一下吧。”
“地球上有60亿人,如果以你为中心,可以把全人类分为三个集合:第一个集合叫做‘不认识H君集合’,这个集合里的人与你素不相识,从不来往,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都属于这个集合。第二个集合叫做‘喜爱H君集合’,这个集合里的人全都是真心实意地喜爱你的人,这个集合一定不是空集合,例如你的父母亲就是这个集合里的人。第三个集合叫做‘厌恶H君集合’,这个集合里的人全都是厌恶你的人,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集合必定不是空集合。”
职场如战场,不论你怎样做,都可能会有人厌恶你。(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Pixabay)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H君是肉眼凡胎,并非神仙,你有人间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吃的是五谷杂粮,喝的是H2O水分子,因此在你的人生中必定会与其他常人一样,有过说错话、办错事的时候,也必定会得罪过一些人,这些人可能都是‘厌恶H君集合’中的成员。退一步讲,即使你H君是神仙般十全十美之人,人生中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然而‘厌恶H君集合’仍然不会是个空集合。举个实例,众所周知,你H君多才多艺,业务本领高强,也都知道你作为优秀人才在公司受到格外的重用和连续的提拔。那么这时,公司里有没有人为此会很不愉快呢?假设另有某位同事先生同样也是一位本领高强的员工,是你在公司内的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果晋升名额给了你,这位‘某先生’不服气,认为是你阻挡了他的升迁之路,从而心生妒恨,他可能很自然地成为‘厌恶H君集合’里的一员。那么,我们再来个相反的假定把,假定你的能力并不强,那样会好些吗?还是不行,职场如战场,你能力孱弱,难免就会遭人蔑视和欺辱。总之,不论你怎样做,都可能会有人厌恶你,‘厌恶H君集合’怎么都不会是空集合,至少那位妒恨你的‘某先生’就在其中,你刚才说的那位日本人掩饰不住他对你的蔑视,说明他也是这个集合里的一个人。”
“那么,问题来了,你应该怎样与上述三个集合里的人打交道呢?‘不认识H君集合’里的人没有问题,不打交道就是了。‘喜爱H君集合’里的人打起交道来,也没有任何障碍。关键问题就在于‘厌恶H君集合’,这个集合里的人应该不少都是与你距离很近的人,必须经常打交道,例如你的同事、上级、下属、邻里等等。怎样与这些人打交道,才是学问,才是技术,才是科学,才需要用心研究和学习。”
“就拿前面假设过的在职场上妒恨你的那位‘某先生’举例子,他坐在办公室里时,你从外面走了进来,一看到你的身影,他内心顿生厌恶之感。这时,在外表上他可以有两种方法来对付你,一种是虚伪,如你刚才吐槽的日本人那样;另一种则相反,是坦诚,既口无遮拦,无所顾忌。但不知哪一种为你所期望。”
“先说虚伪的方法,‘某先生’微笑地对你说:‘H君,你好,欢迎你来,请进,请喝茶,今天天气很好,不是吗?哈哈哈哈’。然而,你看出他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你的厌恶,这使得你感到很不舒服,但也没有妨碍你对‘某先生’的点头招呼。”
“再说坦诚方法,‘某先生’一看到你的身影,便毫不掩饰对你的厌恶,随即对你出言不逊,轻则讽刺挖苦,重则恶语伤人。这种坦诚的表露是你所期望的吗?”
“H君,请听我一言,任何事情都有没有绝对的是与非,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释。‘虚伪’是个贬义词,但你说的那些日本人,他们不说难听话,不做过激事,待人接物留有余地,给对方留足面子,这其实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坦诚’是个褒义词,但如果像‘某先生’的那种坦诚法,那其实是一种野蛮的表现。”
日本人从小学开始就会受到良好的初级教育,他们被告知,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时,必须要对他人表示尊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与H君的一番谈话之后,我很有感触。H君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感到日本人很虚伪,我相信H君的感受是符合事实的,这确实是今日日本社会交往的真实现象。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人认为这是好事,认为这是最基本的文明与礼貌,认为这是人类现代文明社会高度发达的表现形态,是文明人的基本属性之一。日本人从小学开始就会受到良好的初级教育,他们被告知,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时,必须要对他人表示尊重,要讲文明,讲礼貌,不论自己心里多么不高兴,都不准对他人说难听话,更不准对他人有语言中伤。这门课程在日本小学里称之为“社会伦理”。
我出生在中国大陆,从小就被告知,要听党的话,接受党的“仇恨文化”:要仇恨阶级敌人,要仇恨地富反坏右,要仇恨台湾,要仇恨万恶的资本主义,要仇恨美国、日本等西方列强帝国主义国家,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一句名言在我的童年时代反复被人灌入耳中:“万丈怒火燃烧起,仇恨入心要发芽”,这大概就是仇恨教育的一个写照吧。长时期的不同的教育,导致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明显的文化与习俗的差异。
我从来没有接受过日本的社会伦理课程,当我到达日本并与日本人打交道时,多次发生过说话唐突、做事莽撞的情况。记得当时就有一位与我很要好的日本人曾友善地对我说:“别人一听你说话就知道你不是日本人,在日本,我们是不会这样表达的”。1988年3月,我从筑波大学博士毕业,来到横滨市的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工作。公司里的人际关系比大学复杂多了,像我这种情商水平很低的书痴,不擅长为人处世之道,说过许多事过之后令自己懊悔不已的话。后来我就买了一本书,是一本“社会伦理课程”方面的进阶读物,有两百多页,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让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以至于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那本书里各种生动的范例都还记得,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范例几乎可以逐字复述:
早上上班时,常常会与老板同时乘坐电梯。电梯里空间狭窄,双方的物理距离很近,此时应该怎样说话呢?一言不发是不可以的,气氛太尴尬,不礼貌。在电梯里的时间很短,不能谈论工作,不能长篇大论。这时,适当的话题是:赞美老板今天穿的西服与领带的颜色比较匹配。
我觉得这句话是典型而又标准的具有日本特色的“虚伪”,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文明的虚伪”。在我的人生中,有着中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四个国家的生活经历,相比之下,唯有日本的社会治安最好,人际关系最为和谐,文明程度最高,说话最为温文尔雅、礼貌周全。这应该算是日本人特有的虚伪呢?还是算是现代人特有的文明呢?请各位读者来裁决吧。
(张又普初稿于2025年2月4日)
责任编辑:樱子 来源:看中国投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