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预言 泰坦尼克号沉没(组图)

作者:禾子编辑整理 发表:2025-04-09 07: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徒然号沉没》与泰坦尼克号之间的相似之处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图片来源:Adobe Stock)

1912年4月15日凌晨,被誉为“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的冰冷海域沉没,超过1,500人在这场悲剧中丧生。这一震惊世界的灾难,却在14年前已被一位作家笔下预见!美国作家摩根.罗伯逊于1898年出版的小说《徒劳无功(泰坦沉没)》(Futility,or the Wreck of the Titan),描绘了一艘几乎与泰坦尼克号完全相同的船只,遭遇了几乎完全相同的命运。这种惊人的相似性,让人不禁思考:这究竟是单纯的巧合,还是某种超自然的预言?!

摩根.罗伯逊何人也?

摩根.罗伯逊(1861年9月30日-1915年3月24日)是一位美国作家和发明家。他曾担任水手多年,这段航海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尽管罗伯逊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但最为人所知的,无疑是这部《徒劳无功(泰坦沉没)》。

在这部小说中,罗伯逊描述了一艘名为“泰坦”(Titan)的豪华邮轮。这艘船被宣传为“永不沉没”,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豪华的设施。然而,在一个4月的夜晚,泰坦号在北大西洋航行时撞上了冰山,由于救生艇数量不足,导致大量乘客遇难。当这部小说出版时,它只是众多航海故事中的一个,没啥稀奇;然而,14年后,当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这本书突然变得诡异又令人震惊。

惊异的相似之处

《徒劳无功(泰坦沉没)》与泰坦尼克号之间的相似之处多得令人难以置信:

如,小说中的船名为“泰坦”(Titan),与“泰坦尼克”(Titanic)惊人地相似;两艘船都被描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两艘船都被宣传为“永不沉没”的技术奇迹。

这还不算,再看细节,又让人大跌眼镜。小说中的“泰坦”长约800英尺,重量约75,000吨,配备三个螺旋桨;而真实的泰坦尼克号长882.5英尺,重量约66,000吨,同样配备三个螺旋桨;两艘船都在4月的夜晚航行;两艘船都在北大西洋航行,并在类似的位置遭遇灾难。

还没完,关键的沉船原因,两艘船都是因为高速撞上冰山而沉没!两艘船都因为救生艇数量不足,导致大量乘客死亡;小说中的“泰坦”航速为25节,而泰坦尼克号的航速为24节;小说中的“泰坦”能容纳约3,000人,而泰坦尼克号能承载约2,500人。是右舷撞上了冰山;之后都因为救生艇数量不够,只有少数人逃生。

天呐,这些相似之处的数量和精确程度,远远超出了简单巧合可以解释的范围,让人不禁怀疑罗伯逊是否真的拥有某种预见未来的能力。

预言背后的众多解释

都因为救生艇数量不够,只有少数人逃生。
两条船都因为救生艇数量不够,只有少数人逃生。(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对于这种惊人的巧合,历来存在着多种可能的解读:

1.有人从专业知识与推测:罗伯逊作为一名有航海经验的作家,可能对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运趋势有着深入的了解。他或许注意到了当时船舶安全法规的漏洞,特别是关于救生艇数量的规定。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小说可能是基于对航运业发展方向的合理推测,以及对潜在风险的警示。

2.当然也有人认为就是纯粹的巧合:尽管相似之处令人惊讶,但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极端巧合确实存在。当时的造船业确实在朝着更大、更快、更豪华的方向发展,而冰山一直是北大西洋航线上的已知危险。

3.一些人相信这是超自然预见:地球上从古至今确实有某些人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尤其是关于重大灾难的预感。在这种解释下,罗伯逊可能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地接收到了未来事件的“信息”?

4.还有一种集体潜意识学说: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看,罗伯逊可能接触到了某种集体潜意识,使他能够感知到尚未发生但即将成形的历史模式。

14年后,泰坦尼克号沉没。罗伯逊的小说重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出版商迅速重印了这本书,特意强调了小说与真实事件的相似之处。再版本一下子成了畅销书。虽然罗伯森从未承认过,但是许多人都相信他有预知的能力。

这个案例也引发了人们对命运的思考:如果未来已经被“写好”,那么我们是否真的拥有自由意志?或者,这只是一个极端的巧合,提醒我们世界上存在着无法完全解释的神秘现象?

无论是预言还是巧合,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和罗伯逊的小说都向我们传达了相同的教训:技术进步必须与安全意识同步发展,人类不应过分自信于自己的创造。

据悉,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国际海事法规进行了重大改革,要求所有船舶必须配备足够所有乘客和船员使用的救生艇,建立全天候的无线电监控系统,成立国际冰巡逻队,监测北大西洋的冰山动向等等,等等。然而事故中逝去的宝贵生命永远也无法挽回。摩根.罗伯逊的《徒劳无功(泰坦沉没)》与泰坦尼克号之间的惊人相似性,无论被视为预言还是巧合,都是文学与现实交织的奇特案例。它提醒我们,有时候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故事更加离奇。提醒我们保持谦逊和警觉,生命和大自然的力量永远值得我们敬畏。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