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马来西亚标志性建筑双子星大楼(右)和其他商业建筑。(图片来源:MOHD RASFA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4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陈静综合报导)4月15日,习近平出访马来西亚。此次访问或被视为中马双边贸易关系的契机,但亦有多位国际分析人士提醒马来西亚政府:“机遇背后潜藏风险”。
如不小心,中马合作恐引关税风暴?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环球亚洲咨询公司”(Global Asia Consulting)高级顾问萨米鲁(Samiru Patel)指出,马来西亚若过度依赖中国资金,可能会落入“债务陷阱”,特别是参与大型基建项目时,需谨慎评估还款能力与财务透明度。他还提到,与中国企业合作,可能伴随资安风险,包含关键基础建设被植入监控后门,或数据主权被外部操控。
外交事务分析家Colin Chong也补充指出,马来西亚若一味迎合北京主导的合作框架,将可能被华盛顿视为关税打击的下个目标。他提醒,尤其在半导体与5G技术领域,“选边站”的风险越来越高。
纳瓦罗警告:不协助中共绕关税就得选边站
近期,前美国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在《金融时报》投书,直接点名包括马来西亚、柬埔寨、墨西哥与越南等多个国家,要求它们停止成为“中国产品的中转站”,用以规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关税。他直言:“美国正在关注每一个让中共绕道出口的漏洞,如果这些国家不改变做法,制裁和报复措施将不可避免。”
脱钩成全球新现实,进入美国市场需“去中化”?
独立中国问题研究学者亚米谢(Yamiche Liu)也分析指出,未来国际贸易的新规则,可能将“与中国脱钩”列为进入美国市场的条件之一。她强调:“无论是制造供应链、科技标准,甚至金融合作,美国都在要求盟国与中国‘保持距离’,这让像马来西亚这样的中小型经济体陷入两难:靠近中国有机会,却也可能因此被美国视为敌营。”
马来西亚会变成下一个斯里兰卡吗?
面对来自中国的庞大经济诱因与美国潜在的惩罚机制,马来西亚未来在外交与贸易政策上必须更加谨慎拿捏。在讨论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经济合作时,“斯里兰卡模式”常常被拿来当作警世案例。
2017年,斯里兰卡无法偿还向中国借贷兴建汉班托塔港口的巨额债务,最后被迫将港口“出租给中国99年”,这起事件被视为中国“债务外交”的典型操作模式。
那我们回到马来西亚——有相似的风险吗?
马来西亚过去就曾因“东海岸铁路”项目,陷入对中国贷款的高度依赖,马哈迪政府甚至一度喊停,后来重新协议才继续推进;有些基建项目虽然华丽,却面临“建了没人用”的问题,像斯里兰卡的高速公路与机场,被称为“鬼城级白象工程”。
目前中共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之中,嘴上喊着奉陪到底,身体很诚实,此次出行东南亚三国也是心里没底的具体表现。
环球亚洲咨询公司高级顾问萨米鲁指出,马来西亚必须避免和中共合作的几个陷阱,首先是债务依赖,其次是网络安全问题。外交事务分析家Colin Chong也警告说,过分地热切地接受中共主导的框架,都可能使马来西亚在贸易和技术问题上成为美国的攻击目标,并且面临进一步的关税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