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警察阻止在中南海外拍照(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在经历一段痛苦的情感关系后,我意外接触到心理学中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病症——自恋型人格障碍(N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这类人格的特征包括极度自恋、情感冷漠、操控欲强烈,甚至会对他人造成长期精神虐待。与NPD者相处,往往令人痛苦万分,常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淖之中。直到我终于艰难走出这段阴影,才惊觉:NPD虽难以察觉,却极具毁灭性,且比我们想像中更加常见。
而当我以这个心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共政权的行为时,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个体制,竟与NPD人格的核心特征,惊人地相似。
什么是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深层次的人格异常,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与病态的权力欲望。心理学界及大量NPD幸存者总结出以下十项常见特征:
1.极度自私、控制欲强,唯我独尊
2.颠倒黑白,活在自我幻想中
3.空心人,缺乏共情能力,靠模仿他人维持形象
4.爱比较、贬低他人以抬高自己
5.情绪不稳,易怒失控
6.选择性失忆,拒绝承认错误、善于甩锅
7.精神控制,习惯打压与操纵他人
8.内在极度自卑,缺乏信任与爱
9.对自己人最狠,对亲密关系中的对象很残酷
10.重利轻义,计较功利,缺乏奉献精神
而当我们将这些人格特征与中共政权的现实操作进行比对,竟能一一对应,令人震惊。
NPD与中共:极权政体的心理投射?
1.控制欲与唯我独尊
从建立网络防火墙封锁国际资讯,到对新疆、西藏进行文化与宗教的强制统一,再到香港《国安法》的强势落地,中共政权展现出对控制的极度执念与独裁倾向。对台政策更是充满威压与不容置疑的姿态。
2.扭曲现实,颠倒黑白
任何来自外界的批评,常被描绘成“敌对势力干预”;例如缅甸KK园区的人权丑闻,也能被包装成“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这种现实扭曲的话术,与NPD患者的自我防卫机制如出一辙。
3.“空心人”式冷酷治理
从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暴力驱赶街边摊贩、查扣外送员电动车等细节可见,政权对基层民众的生活苦难毫无同理心。这是一种彻底“去人性化”的管理思维。
4.以比较为手段操控民众
透过不断将中国内部状况与所谓“西方乱象”对比,政权营造出“祖国最安全”的幻象;同时又批评国民“不够努力、不够爱国”,制造焦虑与服从。
5.情绪化决策与政策波动
从经济政策、计划生育等政策的朝令夕改,到对外关系的忽冷忽热,政权表现出极度情绪化、不稳定的治理风格,令人无所适从。
6.永不承认错误,擅长推卸责任
从疫情初期的信息封锁,到天灾人祸后的地方官员“背锅”,中央权力从未真正承担应有责任,正如NPD者永不认错的本能反应。
7.精神控制与言论封锁
网络审查、思想洗脑、压制异议,这些系统性的舆论操控手段,令人联想到NPD者对他人思维的长期操控与洗脑。
8.对内对外皆抱敌意
对内打压少数民族与维权人士,对外则采取“战狼外交”,极端攻击性正是自恋型人格内心不安与自卑的投射。
9.“窝里横”式治理逻辑
愈是忠诚支持政权的群体,愈可能成为被监控与压榨的对象。对内部的控制与惩罚远远超过对敌的理性应对。
10.重利轻义,缺乏公共精神
从官场的系统性贪腐到对公益的冷漠无感,政权在乎的是权力与利益的最大化,却少有真正服务人民的精神。
根源:文化性格的反思
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长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这种文化鼓励压抑、内敛与对权威的无条件服从,也埋下了压抑式嫉妒、内化敌意与极端竞争的土壤。当这样的文化与集权体制交织,很可能催生出带有NPD特质的统治模式——外强中干、操控一切、缺乏爱与共情。
在这个价值混乱的时代,整体社会极易陷入心理失衡与情绪紊乱。NPD式的政权,正是这种病态文化的产物与放大。
结语:辨识与警觉,是每个人的责任
无论是个体还是政权,当我们开始看见自恋型人格的阴影浮现,就应该提高警觉。认识与辨别NPD的行为模式,不只是心理学上的知识,更是社会存活的基本素养。
面对一个高度自恋、极度操控、充满敌意的政权,我们更应思考:如何摆脱精神控制?如何重新找回自由、尊严与真诚的关系?这不仅是个人的救赎,更是社会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