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步辇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步辇图〉,绢本,设色,高38.5公分,宽129公分。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最高领袖)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朝见唐太宗,欲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场景。
阎立本善画人物 有“右相驰誉丹青”美誉
阎立本(公元601~673年),初唐著名人物画家。父亲阎毗、兄长阎立德皆擅长绘画、建筑和工艺。阎立本自幼耳濡目染,善画人物、车马、台阁等,对于人物肖像画、历史人物画更是专精。因善于绘画而官至右相,有“右相驰誉丹青”美誉。
阎立本所绘线条流畅刚劲,对人物的神态刻画极其细致、表情生动,作品为当世所重,时人推崇为“神品”。他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可见其人物画功力之深。传世作品或宋代摹本,包括〈步辇图〉、〈职贡图〉、〈古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等,都是后世学习人物画的典范。
〈步辇图〉线条流畅 人物传神
“辇”是指古代皇帝的坐车,或贵族、富豪的车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更迭中,有些语词的意义会发生转变。原本有轮子的“辇车”,秦代以后去掉轮子改称“舆”(轿子),由马拉的车改为人来抬,遂称为“步辇”。演变到近代,“步辇”用台语来念,却成为步行、徒步的意思了。
〈步辇图〉是阎立本的经典代表作品。构图自右向左展开,以唐太宗为全图焦点。
〈步辇图〉是阎立本的经典代表作品。构图自右向左展开,以面目俊朗、神情庄重的唐太宗为全图焦点,由9名体型娇小、姿态各异,或抬辇,或执扇、持华盖的宫女簇拥着,反衬一代明君的威仪和风范。
左边3位朝见天子者神情恭敬、井然有序的排列着。第一位大方老练的礼官是此次仪式的引见官员;中间为吐蕃使者禄东赞,体形明显小于唐太宗和礼官,他谦恭肃穆、庄重有礼;站在最后一位的译官则表情略显拘谨。
阎立本将人物布局一分为二,由多而寡,一柔一刚。既有松紧之唱和,亦有安详自在与拘束慌张之鲜明对照。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表现出戏剧般的节奏。此图虽无背景,却有完整的结构和故事性。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著名的“五德终始说」,以五行生克的角度,解释朝代更替,影响后世深远。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色彩上对应白、青、黑、赤、黄“五色”,因中国各朝代崇尚的颜色不同,各地传统色彩也丰富多样。
例如秦代主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汉代主火德,传说汉高祖刘邦乃“赤帝之子”,自汉以后,许多王朝都以红为尊,以红色作为皇宫的主色调,民间也常以红色运用到过年、诞神、婚礼等喜庆场面。唐代则主土德,崇尚黄色,但黄色乃皇室专用色彩。
阎立本匠心独运,让画面中心的礼官身着端庄大方的红袍,既有聚焦效果,又不至于太过突兀、抢眼。再以大面积绿色扇子与红袍的颜色互补,巧妙呼应华盖(帝王或贵族座车上的绸伞)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显得喜气洋洋。
此幅名作技巧高超,所勾勒之线条流畅坚韧,生动灵活;设色典雅温润,简洁大方;人物表情传神,栩栩如生;局部加以晕染,如朝见者所著之靴筒,层次分明,甚具立体感。画面左边由北宋擅长篆书的书法家章友直以小篆书写相关故事,还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新装裱时的两行题记。
藏族民间传说:“六试婚使”禄东赞
欣赏〈步辇图〉,让我们了解名画背后的唐代外交史实,和藏族民间传说:唐太宗“六试婚使”禄东赞的有趣故事。
松赞干布(公元617~650年),雄才大略,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的赞普。他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为西藏“三大法王”之一,也被视作观音的化身。
松赞干布倾慕唐朝的繁荣富庶,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遣使至长安,欲与唐和亲,但太宗未允。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松赞干布再次求婚联姻,还亲率大军压境,却被打得溃不成军。2年后,松赞干布派吐蕃的大相(即宰相)禄东赞向唐太宗谢罪,又提出通婚的请求。
根据藏族民间传说,当时,唐朝国力鼎盛,天竺、大食(波斯)、格萨(党项)、白达霍尔(突厥或回纥)也同时遣使求亲。唐太宗左右为难,决定出题让前来求婚的使臣们比赛,看哪个国家的使臣最聪明,就让公主嫁过去。
第一试:丝线穿珠。第一道题是必须将一根丝线穿过一个凿有9道弯曲孔洞的珍珠。机智灵敏的禄东赞将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腰上,并在孔洞另一端抹上一点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顺着小孔爬出去,同时也把丝线穿好了。
第二试:吃羊鞣革。每个使团必须在一天内吃完一百只羊,喝完一百坛酒,并将羊皮鞣成皮革。禄东赞计划周详,下令每个随从负责杀一只羊,剥下羊皮,将羊肉煮熟切块食用,同时喝酒和搓揉羊皮,顺利完成任务。
第三试:辨认马、鸡的母子关系。唐太宗要求使臣们辨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的母子关系。禄东赞把母马、小马分别关起来,一天不给小马喝水。第二天,口渴难耐的小马都扑向自己的母亲吃奶,母子关系一目了然。后来又换成一百只母鸡和小鸡,也难不倒聪明的禄东赞。
第四试:分辨树木的根和梢。这题是分辨一百根同样粗细的树木的根和梢。禄东赞命人将所有木头推入水中,根部略重,会往下沉,而树梢较轻,则浮出水面。
第五试:辨认路径。这天夜里,唐太宗于皇宫设宴款待各国使臣,宾主尽欢。宴席结束后,唐太宗要求使臣们自行返回馆驿。还好机警的禄东赞在入宫时,先在路口都做了记号,顺利回到住处。
第六试:找出公主。唐太宗下的最后一道考题,是要在三百名打扮相似的美女中找出文成公主。因为禄东赞曾经向宫女打听过公主的相貌特征,最终认出了真正的公主。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图为赤尊公主 (左)、松赞干布(中)、文成公主(右)的塑像。(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公有领域)
〈步辇图〉技法高超 见证汉藏民族友好的情谊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给予文成公主珍宝、经书、经典360卷、释迦牟尼像等丰厚的嫁妆,由江夏王李道宗带领庞大的迎亲队伍,护送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在逻些(今拉萨)为文成公主兴建一座富丽壮观的布达拉宫,吐蕃和唐朝结为盟友,唐朝丰富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因此传入西藏,促进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
现存〈步辇图〉是最接近原作的宋朝摹本,不仅技法高超、设色典雅、表现力丰富,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更是这段汉藏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转载自《看杂志》第266期)